-
公开(公告)号:CN103145818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073466.X
申请日:2013-03-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OsAT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水稻OsAT1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水稻OsAT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可以用于改善水稻千粒重和降低籽粒直连淀粉含量。本发明中,转OsAT1基因植株表现为水稻籽粒千粒重和直连淀粉含量下降,其蛋白质和编码基因对调控水稻籽粒千粒重和直连淀粉含量的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OsAT1基因转入不同的水稻品种中以培育更加理想的水稻栽培品种,或调节OsAT1基因的表达获得相应的水稻籽粒千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314581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73466.X
申请日:2013-03-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OsAT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水稻OsAT1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水稻OsAT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可以用于改善水稻千粒重和降低籽粒直连淀粉含量。本发明中,转OsAT1基因植株表现为水稻籽粒千粒重和直连淀粉含量下降,其蛋白质和编码基因对调控水稻籽粒千粒重和直连淀粉含量的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OsAT1基因转入不同的水稻品种中以培育更加理想的水稻栽培品种,或调节OsAT1基因的表达获得相应的水稻籽粒千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2924581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389134.8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OsLRR编码的蛋白质,以及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上述基因的质粒、该种质粒的植物表达载体、相应的转基因植物细胞,以及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进行改造的方法。本发明的水稻OsLRR蛋白的编码基因可以插入到植物表达的多克隆位点制备成重组表达载体,进一步构建转基因植物,研究发现,导入该基因的水稻在抗白叶枯病方面有明显提高。本发明基因的克隆有助于研究水稻抗白叶枯病的分子机制,对生产上培育具有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或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改良其他对白叶枯病敏感作物的抗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162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09886.2
申请日:2024-10-28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6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掩码特征重建的图像分类自蒸馏方法,包括:对输入图像预处理后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并增强训练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输入残差神经网络,获取残差块浅、深层阶段输出的特征及残差神经网络的预测输出,使用卷积对特征进行下采样;将下采样后的特征与随机掩码进行元素点积来获得掩码特征;采用基于卷积的生成器和基于感知机的生成器对掩码特征重建,并获得重建特征的预测输出;将分类损失和重建损失结合构建自蒸馏损失函数;将增强后训练集中的图像输入残差神经网络,按照自蒸馏损失函数进行反向传播训练,并用验证集验证,保存最佳网络权重和每一个训练轮次的网络权重。本发明实现了网络性能的提升,并保持了较高的训练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4067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03402.X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条光呼吸代谢改造支路及其在C3植物中的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技术程领域。该支路包括OsGLO3、OsCAT2与OsOXO3三个蛋白。将该支路对C3植物光呼吸进行改造,从而降低光呼吸,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植物生物量。实验结果表明,转GOC光呼吸代谢改造支路植株表现为光合速率提高、生物量增加、叶绿素增加。该发明对深入阐明高光效机理、对作物与可再生能源生产、甚至对减少CO2排放均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GOC光呼吸代谢改造支路转入不同的C3植物中以培育更加高产想的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701216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216526.7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82 , A01H5/00 , C12N15/29 , C07K14/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OsAT1蛋白在改善植物硼含量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水稻OsAT1蛋白的编码基因可以插入到植物表达的多克隆位点制备成重组表达载体,进一步构建转基因植物,导入该基因的水稻能导致水稻叶片硼元素含量增加。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含有所述基因的质粒、该种质粒的植物表达载体、相应的转基因植物细胞,以及对水稻硼含量进行改造的方法。本发明有助于研究水稻硼转运的分子机制,对生产上培育不同硼含量的水稻品种,或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调控水稻或其他作物的硼含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924581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389134.8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OsLRR编码的蛋白质,以及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上述基因的质粒、该种质粒的植物表达载体、相应的转基因植物细胞,以及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进行改造的方法。本发明的水稻OsLRR蛋白的编码基因可以插入到植物表达的多克隆位点制备成重组表达载体,进一步构建转基因植物,研究发现,导入该基因的水稻在抗白叶枯病方面有明显提高。本发明基因的克隆有助于研究水稻抗白叶枯病的分子机制,对生产上培育具有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或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改良其他对白叶枯病敏感作物的抗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01216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10216526.7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82 , A01H5/00 ,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OsAT1蛋白在改善植物硼含量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水稻OsAT1蛋白的编码基因可以插入到植物表达的多克隆位点制备成重组表达载体,进一步构建转基因植物,导入该基因的水稻能导致水稻叶片硼元素含量增加。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含有所述基因的质粒、该种质粒的植物表达载体、相应的转基因植物细胞,以及对水稻硼含量进行改造的方法。本发明有助于研究水稻硼转运的分子机制,对生产上培育不同硼含量的水稻品种,或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调控水稻或其他作物的硼含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618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163904.7
申请日:2012-05-2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OsICL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水稻OsICL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该蛋白的一种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本发明的水稻OsICL蛋白的编码基因可以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制备成重组表达载体,进一步构建转基因植物,研究发现,导入该基因的水稻在抗冷和抗铝性能方面都有明显提高。本发明的OsICL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有助于研究水稻抗铝和抗冷的分子机制,对生产上培育具有耐铝和抗冷的水稻品种,或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改良其他对铝和冷敏感作物的抗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370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350976.5
申请日:2024-03-26
IPC: A61B5/369 , A61B5/372 , A61B5/16 , G06F18/2431 , G06F18/22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18/10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带温差双对比学习的跨受试者脑电情绪识别系统,包括:1)数据导入模块,用于加载脑电信号并进行格式化;2)预处理模块,用于对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和差分熵特征提取;3)情绪识别模块,使用基于带温差双对比学习训练的深度学习网络,用于识别跨受试者的基于脑电的情绪类别。本发明基于带温差双对比学习实现基于脑电的跨受试者情绪识别,使得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在跨受试者问题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使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基于情绪识别的脑机接口和情感计算等下游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