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10580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357754.8
申请日:2013-08-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 Y02P80/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燃煤锅炉发电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灰渣余热辅助燃煤锅炉发电的系统。包括燃煤锅炉、太阳能集热场、固体余热回收器、蓄热器和油水换热器;固体余热回收器通过排渣通道与燃煤锅炉相连,蓄热器和固体余热回收器通过第一油管回路串联,油水换热器和蓄热器通过第二油管回路串联,太阳能集热场的两个流通管路并联接入第二油管回路,油水换热器设置给水管路,给水管路与燃煤锅炉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加热器之间的水管并联,形成给水回路。本发明实现了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利用,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了电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341058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57754.8
申请日:2013-08-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 Y02P80/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燃煤锅炉发电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灰渣余热辅助燃煤锅炉发电的系统。包括燃煤锅炉、太阳能集热场、固体余热回收器、蓄热器和油水换热器;固体余热回收器通过排渣通道与燃煤锅炉相连,蓄热器和固体余热回收器通过第一油管回路串联,油水换热器和蓄热器通过第二油管回路串联,太阳能集热场的两个流通管路并联接入第二油管回路,油水换热器设置给水管路,给水管路与燃煤锅炉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加热器之间的水管并联,形成给水回路。本发明实现了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利用,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了电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19308360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22759439.5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太阳能光热和有机朗肯循环的燃煤电站脱碳系统,该系统包括:燃煤电站、碳捕集系统、太阳能集热场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等部分。其中,锅炉燃烧后出口烟气进入碳捕集系统进行脱碳,碳捕集系统的高温热源为太阳能集热场的高温介质,捕集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后温度上升,然后通过换热器加热有机工质完成有机朗肯循环,实现了对余热的利用。综上,整个系统实现了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利用太阳能集热场中的高温介质替代中压缸抽汽作为碳捕集系统的高温热源,提高发电效率,对压缩后的高温二氧化碳进行余热利用,提升了系统的热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8893564U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22770993.3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与垃圾等离子气化发电耦合的污泥水热法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生活垃圾等离子气化系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污泥水热法处理系统三个部分。其中,等离子气化系统产生的合成气作为燃料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做功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同时汽轮机做功带动同轴发电机发电,蒸汽做功结束后产生的乏汽进入反应罐中,在反应罐中用作热源保证水热反应的进行,使得污泥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处理。综上,整个系统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再利用,等离子气化系统得到的合成气作为燃料供燃气轮机发电,并通过水热法处理了污泥,实现了燃气轮机、汽轮机的余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02141024U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20240861.9
申请日:2011-07-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2B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一种太阳能和燃煤火电厂辅助蒸汽系统一体化装置。该装置中太阳能集热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经减温减压阀和自动调节阀门与火电厂辅助蒸汽系统的辅助蒸汽联箱的入口相连,辅助蒸汽联箱的出口经太阳能集热蒸汽发生器疏水阀门连接到太阳能集热蒸汽发生器的疏水入口,辅助蒸汽联箱出口和入口还分别与原辅助蒸汽汽源管路阀门和辅助蒸汽联箱疏水阀门保持连接。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燃煤火电厂能耗高、污染环境,及太阳能热发电中的不稳定性与不连续性等不足,可用于改造传统燃煤火电厂辅助蒸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20415480U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22252667.8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和LNG冷能联合使用的朗肯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朗肯循环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汽轮机、泵等部分。其中LNG经过两次加热升温后进入透平做功,太阳能集热场出口的热工质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将热量传递给朗肯循环工质,一部分用于加热LNG,朗肯循环工质吸收太阳能集热场出口热工质中的热能后进入透平做功,然后进入换热器与LNG交换热量实现冷凝,实现了太阳能热利用和LNG的冷能利用。综上,整个系统实现了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并利用太阳能集热场中的热工质加热朗肯循环工质和LNG,实现了太阳能的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15294876U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22374182.2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电站节能减排、超净排放领域的一种集成烟气热量回收与白烟消除的深度余热利用系统,主要包括低温省煤器、前置式空气预热器、烟冷器、烟气再热器等。脱硫塔出口布置烟冷器,利用冷空气冷却饱和烟气、降低烟温并回收析出水分,再通过烟气再热器利用凝结水再热烟气,实现烟气脱白;利用烟冷器及前置式空气预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加热冷空气,可减少冷空气在空气预热器段的吸热量,提高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而低温省煤器可充分利用这部分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增加机组出力。综上,整个系统能在保证脱白效果的同时充分回收烟气余热,实现节能性与环保性的高效协同。
-
公开(公告)号:CN221376002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23081642.2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和碳捕集装置的燃煤热电联产系统,该系统包括:燃烧后碳捕集系统、二氧化碳多级压缩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和吸收式热泵等部分。给水在锅炉中吸收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变为高温高压水蒸气,依次流经汽轮机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做功;锅炉产生的烟气经静电除尘器、脱硫塔预处理后进入碳捕集装置吸收塔,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后进入再生塔,利用汽轮机中压缸部分抽气提供的热量使得二氧化碳再生,经二氧化碳多级压缩单元后进入吸收式热泵作为高温驱动热源放热;同时,汽轮机中压缸部分抽气进入热网加热器加热热网回水。综上,整个系统实现了热电联产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有效降低了燃煤机组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221032783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320394.6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与太阳能光热发电耦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制冷系统,该系统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吸收式制冷及太阳能光热发电于一体。燃气轮机燃烧燃料与空气,产生高温燃气驱动燃气轮机透平做功发电。燃气轮机排烟进入余热锅炉,利用低品位能产蒸汽,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蒸汽,与蒸汽循环结合发电。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氨‑水为工质,利用余热制冷。整个系统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燃气轮机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高温热能,在燃气轮机透平内转换输出功,再利用排烟产蒸汽,汽轮机做功发电。余热锅炉与光热系统耦合,最终利用汽轮机余热驱动制冷机组制冷,产生冷量。实现了燃气轮机、汽轮机的余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222917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1082791.3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C02F9/10 , C02F1/14 , C02F1/44 , C02F1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光式太阳能淡水提取装置,包括一自动跟光式太阳能收集装置,自动跟光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包括底部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设有锅体,锅体通过其顶端固定设有的支架设有集热水箱,集热水箱通过磁力泵与中空纤维膜组件相连;中空纤维膜组件与出水装置相连,出水装置包括与中空纤维膜组件连接的冷凝管和与冷凝管依连接的水环式真空泵,冷凝管与水环式真空泵之间设有产水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太阳能来净化海水、苦咸水以及泥水等,实现了太阳能和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