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式圆筒微生物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72833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1608725.3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区式圆筒微生物燃料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外接电路。电池本体包括套在一起的内筒与外筒,内筒为阴极室,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四个沿径向的隔板分隔为四个独立的阳极室,各阳极室均分别通过质子交换膜与阴极室连通,相邻的所述阳极室之间通过阀门相互连通,流入的污水可通过所述阀门流经各所述阳极室;各所述阳极室内保持厌氧环境,分别接种有厌氧或兼性厌氧的产电微生物;本发明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阳极室产电微生物厌氧氧化作用,协同阴极降解污水,达到利用污水产电的设计目的,所述电池可有效处理生活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污水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一种炉灶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6497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75549.5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炉灶,涉及生物质利用技术领域,该炉灶包括所述炉灶主体、生物质热解装置和催化燃烧装置。炉灶主体具有炉膛和连通所述炉膛的出烟口,所述炉膛具有生物质燃烧区。所述生物质热解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内,且沿所述生物质燃烧区周侧延伸,所述生物质热解装置具有热解气喷嘴,所述热解气喷嘴朝向所述生物质燃烧区。所述催化燃烧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内,靠近所述出烟口。本申请中通过在炉灶内设置生物质热解装置,生物质热解装置排出的热解气体进入生物质燃烧区上部形成低氮燃烧区,增大炉膛内部扰流,形成还原性气氛,且热解后的生物质碳可作为燃料回收利用,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

    一种炉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6497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011575549.5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炉灶,涉及生物质利用技术领域,该炉灶包括所述炉灶主体、生物质热解装置和催化燃烧装置。炉灶主体具有炉膛和连通所述炉膛的出烟口,所述炉膛具有生物质燃烧区。所述生物质热解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内,且沿所述生物质燃烧区周侧延伸,所述生物质热解装置具有热解气喷嘴,所述热解气喷嘴朝向所述生物质燃烧区。所述催化燃烧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内,靠近所述出烟口。本申请中通过在炉灶内设置生物质热解装置,生物质热解装置排出的热解气体进入生物质燃烧区上部形成低氮燃烧区,增大炉膛内部扰流,形成还原性气氛,且热解后的生物质碳可作为燃料回收利用,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

    一种分区式圆筒微生物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72833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608725.3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区式圆筒微生物燃料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外接电路。电池本体包括套在一起的内筒与外筒,内筒为阴极室,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四个沿径向的隔板分隔为四个独立的阳极室,各阳极室均分别通过质子交换膜与阴极室连通,相邻的所述阳极室之间通过阀门相互连通,流入的污水可通过所述阀门流经各所述阳极室;各所述阳极室内保持厌氧环境,分别接种有厌氧或兼性厌氧的产电微生物;本发明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阳极室产电微生物厌氧氧化作用,协同阴极降解污水,达到利用污水产电的设计目的,所述电池可有效处理生活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污水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改性碳化纤维素纸板电极材料及微生物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72831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608209.0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性碳化纤维素纸板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纤维素纸板为原料,经机械粉碎与清洗,掺入改性化合物材料(如磷酸锰粉末)后进行超声处理并碳化,产物经粉碎后过筛,最终获得改性碳化纤维素纸板电极材料。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改性碳化纤维素纸板电极材料,及将所述电极材料填入阴极室或阳极室腔体作为电极材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所述改性纤维素纸板碳化材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填充密度低,适合推广使用;所述电极材料用于制成微生物燃料电池,其作为电极可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附着位置,提高了阳极氧化效率和阴极的还原效率,加速电子的传递速率,进而提高电池的产电性能。

    改性镀层丝瓜络电极材料及微生物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75559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19440.4

    申请日:2019-01-0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性镀层丝瓜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丝瓜络为原料,经酸浸与清洗,掺入改性化合物材料(如K3PO4·3H2O)改性后干燥定型并进行碳化处理,产物经镀层溶液镀层后清洗干燥,最终获得改性镀层丝瓜络电极材料。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改性镀层丝瓜络电极材料,及将所述电极材料填入阴极室或阳极室腔体作为电极材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所述改性镀层丝瓜络材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填充密度低,有利于推广使用;所述电极材料用于制成微生物燃料电池,其作为电极可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附着位置,提高了阳极氧化效率和阴极的还原效率,加速电子的传递速率,进而提高电池的产电性能。

    有机和脱硫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7420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608208.6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和脱硫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协同处理方法,使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协同处理有机废水和脱硫废水。具体的,利用生活污水等有机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底物,为阳极产电微生物提供营养,在阳极室采用厌氧产电微生物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质转化为CO2,并释放电子和质子;利用脱硫废水高氧化还原电位的特点,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液作为电子受体,在阴极室接种硫酸盐还原细菌,将脱硫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还原。该方法实现两种废水同步处理,处理效率高,资源利用充分,实现了产能与环境净化的双重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前述方法的有机和脱硫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协同处理系统。

    一种超声速气流屏蔽燃烧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849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658887.2

    申请日:2023-06-06

    Abstract: 一种超声速气流屏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以下部分:组件1:由液体通道、旋转接头、旋转喷头和位于液体通道末端的分流器组成;组件2:由超声速一次风通道及位于其内的一次风一级加速器、驱动叶和一次风二级加速器组成;所述组件1和组件2间形成谐振腔;组件3:由二次风通道和位于二次风通道内的加速器组成;所述组件3中超声速二次风形成气流屏蔽层。本发明所提供的超声速气流屏蔽燃烧器内部结构简单,不易堵塞;通过喷头高速旋转,实现液柱的分流破碎;通过超声波空化作用,实现液体高质量雾化;一次风在分流器向火侧形成负压区,卷吸高温烟气;二次风在燃烧场外围形成气流屏蔽层,有效减少烟气外逸,降低污染。

    一种气流雾化喷嘴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762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659837.6

    申请日:2023-06-06

    Abstract: 一种气流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嘴包括:组件1:由液体通道、旋转接头、旋转喷头和位于液体通道末端的分流器组成;组件2:由超声速气体通道及位于其内的一级加速器、驱动叶和二级加速器组成;所述组件1和组件2间形成谐振腔。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流雾化喷嘴液体内部通道无复杂构件;通过可旋转喷头和分流器使液体射流成为液膜并快速甩离喷嘴,不易堵塞;通过两级加速器使气体速度达到超声速,液体在超声波空化作用下形成细小液滴,实现高质量雾化。

    一种炉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700816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23209783.4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灶,涉及生物质利用技术领域,该炉灶包括所述炉灶主体、生物质热解装置和催化燃烧装置。炉灶主体具有炉膛和连通所述炉膛的出烟口,所述炉膛具有生物质燃烧区。所述生物质热解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内,且沿所述生物质燃烧区周侧延伸,所述生物质热解装置具有热解气喷嘴,所述热解气喷嘴朝向所述生物质燃烧区。所述催化燃烧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内,靠近所述出烟口。本申请中通过在炉灶内设置生物质热解装置,生物质热解装置排出的热解气体进入生物质燃烧区上部形成低氮燃烧区,增大炉膛内部扰流,形成还原性气氛,且热解后的生物质碳可作为燃料回收利用,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