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式安装掺混管的掺混料仓

    公开(公告)号:CN11422579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440655.7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一种悬吊式安装掺混管的掺混料仓,该掺混料仓的盖板上设有筒形支架,筒形支架外套有环形弹簧,环形弹簧的上端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振动器,料仓内掺混管的上端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形成悬吊结构,通过振动器为掺混管提供上下振动的动力,环形弹簧作为弹性支撑件,不仅承载能力强、具有较强缓冲吸震能力,并且环形弹簧的内外环套装结构能够很好的控制横向振动力,将振动器大部分的振动力转化成竖向振动力;该掺混料仓采用聚四氟乙烯塑料材质的多点支撑环为掺混管的下端提供支撑,多点支撑环的若干支撑凸台能够很好的吸收掉掺混管的振动力,并且这种多点支撑环的摩擦系数非常低,能够降低支撑凸台和掺混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掺混管的振动效果。

    用于南水北调渠道边坡的藻类沉积物收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246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0804055.2

    申请日:2022-07-09

    Abstract: 一种用于南水北调渠道边坡的藻类沉积物收集系统,设有负压箱、收集箱、若干过滤板、竖向升降杆和分隔板;负压箱设有负压接口、沉积物输入接口;收集箱设有进气接口;负压箱、收集箱通过落藻口连通;过滤板顶部可与负压箱的磁铁建立磁力连接,底部可与竖向升降杆活动端的电磁线圈建立更强的磁力连接;这样可选择过滤板随着竖向升降杆升降;降到收集箱内的过滤板被从进气接口涌入的高压气流清理附着其表面的藻类沉积物;分隔板水平移动,开闭落藻口,使负压箱内的藻类沉积物间歇式地落入收集箱内;这样,收集箱可在连续工作的状态下,对负压箱内附着过滤板表面的藻类沉积物进行清理收集,降低停机频率,不用反复拆装,保障吸藻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弹性气垫减磨弯头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0496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10781978.6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一种弹性气垫减磨弯头,包括弯管壁、弹性网、分流插板。入口处加装分流插板,对裹挟物料的气流进行分流,使之分层对撞,减少对弯管壁和金属网的磨损。弹性网内置于弯管壁内侧,与弯管壁内侧之间形成气室区,弹性网上均布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的大小要小于内部流通的固体颗粒的大小,使气体与固体颗粒分开;部分气体通过方形通孔进入气室区形成气垫;固体颗粒撞上弹性网,弹性网吸收固体颗粒冲击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再将势能转化为动能给予颗粒加速冲出弯头,改变固体颗粒运动方向同时能量损耗很少;由于弯头进、出口存在压强差,气室区会形成涌向弯头轴心的气垫,保护弹性网和弯管壁;本发明使用寿命更长,防磨效果更好,更利于更换和维修。

    一种机械解耦型六维力和力矩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7585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688985.1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解耦型六维力和力矩传感器,包括固定台、中心加载台、四个弹性支链和粘贴其上的应变片。四个弹性支链均布设在中心加载台周边,每个弹性支链包括弹性梁体、圆形板和若干浮动梁体,圆形板与弹性梁体垂直连接,若干浮动梁体一端并联连接于圆形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心加载台上,弹性梁体四个侧面用于粘贴应变片以组成六组全桥电路,每组用于感测一维力或力矩。本发明可从结构上实现力和力矩解耦及有效解决力和力矩测量输出信号间的耦合串扰问题,便于贴片组桥和降低信号处理系统及解耦算法的复杂度,提高传感器测量灵敏度,适用于机器人及工业场合对多维度力和力矩的快速感知与测量。

    大型储罐内壁焊缝打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988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1589512.8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李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储罐内壁焊缝打磨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下设备完成,该设备包括中心立柱、围绕中心立柱做圆周运动的爬升立柱、安装在爬升立柱上的行走机构、打磨组件以及卷扬机构,打磨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滑杆上爬升车架、固定在爬升车架侧面的打磨机构,所述的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电机和打磨刷;卷扬机构通过钢丝绳拉动打磨组件在爬升立柱上进行上下移动,实现竖直升降,满足不同高度焊缝打磨的需要,打磨电机通过传动筒带动打磨刷转动,打磨刷上连接的伸缩轴能够根据打磨刷受到阻力的变化而进行自适应伸缩,保证打磨刷在工作过程中与焊缝之间始终保持接触,防止两者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影响焊缝打磨质量,本发明的焊缝打磨方法效率高、质量好。

    自行车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4483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0644062.4

    申请日:2018-06-21

    Inventor: 李冰 张露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承重杆、握把、手闸、夹持装置和承重杆延伸装置;所述的承重杆为装置主体,通过握把及下方的手闸配合控制夹持装置和承重杆延伸装置,通过脚踏板实现装置的延伸功能;装置的夹持、限位功能通过手闸控制实现,卸车过程全部靠控制线控制夹持、限位装置的运动和复位;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管理人员搬运带锁单车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损坏单车辐条或车锁,有效提高了搬运效率。

    一种缆索检修设备的避障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38908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82792.8

    申请日:201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索检修设备的避障装置,该装置包括驱动伸缩机构、卡紧连接杆和感应器,还包括检修设备桁架、缆索和拉杆,所述的驱动伸缩机构包括主体、端座、盖板、滑动壳、螺纹杆、电机和齿轮,所述的卡紧连接杆为一端安装有卡紧机构的圆柱杆,卡紧机构包括电磁继电器、卡块和弹簧,卡紧连接杆的一端面上设有一个与螺纹杆一端上的盘形块相匹配的凹槽,卡紧机构安装在卡紧机构安装槽内,感应器控制着驱动伸缩机构和卡紧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和断开,实现缆索上的检修设备避过缆索上的拉杆,本发明不仅能够固定连接检修设备桁架下端的两侧,保证检修设备的牢固性和安全性,而且能够通过驱动伸缩机构和卡紧连接杆的断开自动躲避缆索上拉杆的障碍。

    基于视觉识别的钢卷智能吊装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393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43737.9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钢卷智能吊装系统及方法,包括:环境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吊装环境中的关键信息;上位机,用于根据环境信息规划钢卷搬运路径与运行速度,并生成起重机大车和小车的自主安全运行轨迹;以及下位机,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路径点并控制变频器,以驱动大车、小车电机按照规划轨迹完成物料搬运任务。本申请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对钢卷的精准定位与自动抓取,同时智能识别并规避障碍物,确保了作业的高效率和安全性。综合利用多传感器数据,配合交互式用户界面,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监控作业状态,进行有效的交互控制和实时调整,极大提升了整个吊装流程的智能化水平和操作便捷性。

    基于视觉识别的钢卷智能吊装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39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43737.9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钢卷智能吊装系统及方法,包括:环境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吊装环境中的关键信息;上位机,用于根据环境信息规划钢卷搬运路径与运行速度,并生成起重机大车和小车的自主安全运行轨迹;以及下位机,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路径点并控制变频器,以驱动大车、小车电机按照规划轨迹完成物料搬运任务。本申请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对钢卷的精准定位与自动抓取,同时智能识别并规避障碍物,确保了作业的高效率和安全性。综合利用多传感器数据,配合交互式用户界面,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监控作业状态,进行有效的交互控制和实时调整,极大提升了整个吊装流程的智能化水平和操作便捷性。

    双层掺混料管及无残留掺混料仓

    公开(公告)号:CN114452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195060.8

    申请日:2022-03-02

    Abstract: 一种双层掺混料管及无残留掺混料仓,该料仓内的掺混管设为双层掺混料管,双层掺混料管内部的掺混管束和端盖上设置的振动支撑板固定连接,外套管和端盖上设置的筒形支架固定连接,在外套管上设有椭圆形孔,掺混管的进料孔上设有从椭圆形孔伸出的斜进料鸭嘴管,椭圆形孔为进料鸭嘴管留出振动空间,不会内外管干涉,掺混管束振动下料时,靠外套管来承受料仓内物料的压力,内部的掺混管束不会出现因上部和下部物料压力不同而导致上下振动幅度不同的问题,上部和下部物料进入掺混管的流量相同,物料混合更加均匀;另外,各个掺混管束通过十字形支架将振动力传递给锥形仓底内的辅助掺混管,锥形仓底内不同批次的物料也能掺混排出,整体掺混料更加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