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与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442620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412501.6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不依赖固定电网补充电量,使得充电更加灵活。所述装置包括:双向变换器和控制器,所述双向变换器用于将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电磁感应耦合方式将所述交流电向待充电设备传输,以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或者,用于通过电磁感应耦合方式接收来自供电设备的交流电,并将接收到的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所述直流电源充电。本发明适用于需要充电的移动终端等设备中。

    无线充电装置与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4426205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310412501.6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不依赖固定电网补充电量,使得充电更加灵活。所述装置包括:双向变换器和控制器,所述双向变换器用于将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电磁感应耦合方式将所述交流电向待充电设备传输,以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或者,用于通过电磁感应耦合方式接收来自供电设备的交流电,并将接收到的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所述直流电源充电。本发明适用于需要充电的移动终端等设备中。

    输电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53184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54580.9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本发明输电发送设备,用于对输电接收设备进行无线输电,所述输电发送设备包括:输电电路和线圈,所述输电电路包括信号发送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垂直的子线圈;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输电接收设备发送的需求功率信号和实际接收功率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调整向所述输电接收设备进行无线输电的磁场方向,并且控制所述线圈在最优磁场方向下向所述输电接收设备传输电能,所述最优磁场方向是指所述线圈的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所述输电接收设备实际接收电能的功率值最大时对应的磁场方向。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电能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输电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53184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310754580.9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本发明输电发送设备,用于对输电接收设备进行无线输电,所述输电发送设备包括:输电电路和线圈,所述输电电路包括信号发送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垂直的子线圈;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输电接收设备发送的需求功率信号和实际接收功率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调整向所述输电接收设备进行无线输电的磁场方向,并且控制所述线圈在最优磁场方向下向所述输电接收设备传输电能,所述最优磁场方向是指所述线圈的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所述输电接收设备实际接收电能的功率值最大时对应的磁场方向。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电能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可穿戴式发电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3801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310074140.9

    申请日:2013-03-08

    Inventor: 刘策 田帆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发电装置,涉及发电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发电装置输出电压不稳定、实用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式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至少一个线圈、至少一个整流装置、第一DC/DC变换器及供电单元,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线圈与所述整流装置电连接;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电连接;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线圈用于产生相对运动,以产生能够通过所述整流装置使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变换为所需的直流电的交流电。本发明主要应用于便携式发电装置中。

    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及电流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07441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46713.5

    申请日:2009-11-26

    Inventor: 陈文彬 周岿 田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21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及电流采样装置,应用于供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中,包括开关控制单元,且在第二桥臂单元中增加了两个电流采样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流采样单元和第二电流采样单元采集的电流,分别控制第二桥臂单元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闭合或断开,和现有技术中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能通过电流采样单元采集的电流来控制开关管的断开或闭合,降低了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中对开关管控制的难度,提高了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的利用率。

    电流采样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2023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210004682.4

    申请日:2009-11-26

    Inventor: 陈文彬 周岿 田帆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电流采样装置,应用于供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可以采集交流电的电流即采集电源的双向电流,即通过电流互感器中副边绕阻、两个二极体、采样开关管及采样电阻组成的储能电路,来采集正向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中副边绕阻、另外两个二极体、采样开关管及采样电阻组成的储能电路,来采集负向电流;或通过电流互感器中第一副边绕阻、一个二极体、采样开关管及采样电阻组成的储能电路,来采集正向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中第二副边绕阻、另一个二极体、采样开关管及采样电阻组成的储能电路,来采集负向电流,使得电流采样装置应用更广泛。

    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及电流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07441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910246713.5

    申请日:2009-11-26

    Inventor: 陈文彬 周岿 田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21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及电流采样装置,应用于供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中,包括开关控制单元,且在第二桥臂单元中增加了两个电流采样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流采样单元和第二电流采样单元采集的电流,分别控制第二桥臂单元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闭合或断开,和现有技术中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能通过电流采样单元采集的电流来控制开关管的断开或闭合,降低了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中对开关管控制的难度,提高了图腾柱无桥电路系统的利用率。

    一种配电保护方法及配电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51336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10173439.3

    申请日:2009-09-16

    Inventor: 田帆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保护方法及配电保护装置。该方法包括:对被保护电路进行采样,获取采样电流值,其中被保护电路包括半导体开关器件、电感和续流二极管,半导体开关器件与电感串联,半导体开关器件与电感之间共接续流二极管;将采样电流值与极限保护值进行比较,当采样电流值大于额定电流值且小于或等于极限保护值时,计算采样电流值的累积能量值,若累积能量值大于预设能量值,通过驱动信号关断半导体开关器件;当采样电流值大于极限保护值时,通过驱动信号关断半导体开关器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提高过流判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减少半导体器件被损坏的可能性。

    一种配电保护方法及配电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51336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73439.3

    申请日:2009-09-16

    Inventor: 田帆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保护方法及配电保护装置。该方法包括:对被保护电路进行采样,获取采样电流值,其中被保护电路包括半导体开关器件、电感和续流二极管,半导体开关器件与电感串联,半导体开关器件与电感之间共接续流二极管;将采样电流值与极限保护值进行比较,当采样电流值大于额定电流值且小于或等于极限保护值时,计算采样电流值的累积能量值,若累积能量值大于预设能量值,通过驱动信号关断半导体开关器件;当采样电流值大于极限保护值时,通过驱动信号关断半导体开关器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提高过流判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减少半导体器件被损坏的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