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493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07123.1
申请日:2023-03-07
IPC: H04W52/24 , H04W52/28 , H04W52/46 , H04W72/0446 , H04W72/044 , H04W7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化的物联网边缘设备协同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个同类簇中的物联网边缘设备共同采集环境中的有用信息;在观察时间内,在每个簇头设备上提出基于平均信息年龄动态约束的总功率最小化问题;每个簇头设备根据最优功率分配方案和设备选择策略采集簇内其他设备发送的信号;所有簇头设备将信号发送给服务其的AP,AP作为中继,将信号发给CPU;在CPU上提出一个附带环境分类权重的信息年龄最小化问题,以进一步优化功率分配策略。本发明构建了基于环境变化率和设备移动性的信息年龄动态优化,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新鲜度,且减少了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边缘设备接入网络的功率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0749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07123.1
申请日:2023-03-07
IPC: H04W52/24 , H04W52/28 , H04W52/46 , H04W72/0446 , H04W72/044 , H04W7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化的物联网边缘设备协同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个同类簇中的物联网边缘设备共同采集环境中的有用信息;在观察时间内,在每个簇头设备上提出基于平均信息年龄动态约束的总功率最小化问题;每个簇头设备根据最优功率分配方案和设备选择策略采集簇内其他设备发送的信号;所有簇头设备将信号发送给服务其的AP,AP作为中继,将信号发给CPU;在CPU上提出一个附带环境分类权重的信息年龄最小化问题,以进一步优化功率分配策略。本发明构建了基于环境变化率和设备移动性的信息年龄动态优化,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新鲜度,且减少了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边缘设备接入网络的功率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32546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162463.2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光心标定方法和终端。该方法适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终端上的点阵投射器发射光线,终端上的摄像头采集到待验证图像;终端确定待验证图像上的N个第一像点;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终端根据N个第一像点和所述摄像头的参数,确定N个第一像点对应的N个第一物点;终端判断N个第一物点是否在点阵投射器的发射光线上;若N个第一物点在点阵投射器的发射光线上,终端判断待验证图像是否与预存的人脸图像一致;若待验证图像与预存的人脸图像一致,终端确定人脸识别成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黑客将其它人脸图像(并非采集本机的发射光线在物体上反射的光线得到的图像)输入到手机中而通过验证,安全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669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01973.0
申请日:2013-09-0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4W8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104 , H04L65/4084 , H04L65/604 , H04W84/20
Abstract: 一种多流并发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主终端通过第一网络与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向媒体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主终端在检测到通过第二网络与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的从终端后,向分流决策服务器发送协作传输请求,并与从终端建立个域网获取从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将个域网内的主终端和从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发送给分流决策服务器;主终端和从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用于执行分流决策;分流决策的结果用于将业务请求对应的原始数据拆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主终端接收媒体服务器发送给主终端的第一数据,接收从终端转发的来自媒体服务器的第二数据;主终端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重组,得到原始数据。可以提高端到端的吞吐量和网络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7392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10207125.0
申请日:2023-03-07
IPC: H04B17/391 , H04B17/327 , H04B17/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边缘环境下通感一体化智能传输与调控方法,涉及物联网与通感一体化技术领域,本方法中服务基站部署在物联网边缘环境下,服务基站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同时对感知多个设备;具体步骤如下:服务基站感知设备,获取感知参数;利用感知参数,对传输模型进行重新构建;利用感知参数,对多径衰落模型进行重新构建;信道模型重构后,服务基站为环境内设备构建优化算法模型;本发明通过感知辅助通信,服务基站动态的更新优化算法,确保达到通信性能和感知性能的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669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380001973.0
申请日:2013-09-0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4W8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104 , H04L65/4084 , H04L65/604 , H04W84/20
Abstract: 一种多流并发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主终端通过第一网络与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向媒体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主终端在检测到通过第二网络与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的从终端后,向分流决策服务器发送协作传输请求,并与从终端建立个域网获取从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将个域网内的主终端和从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发送给分流决策服务器;主终端和从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用于执行分流决策;分流决策的结果用于将业务请求对应的原始数据拆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主终端接收媒体服务器发送给主终端的第一数据,接收从终端转发的来自媒体服务器的第二数据;主终端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重组,得到原始数据。可以提高端到端的吞吐量和网络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5216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380003501.9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4N21/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21/472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网络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基于用户标识的指定处理请求,所述指定处理请求用于请求继续处理已中断的业务;获取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断点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根据所述断点信息确定的业务数据,使得所述第一终端继续处理所述业务。本发明通过在第二终端已中断业务的情况下,接收到第一终端继续处理该业务的请求时,获取该业务的断点信息,使得该第一终端可以继续处理该业务,而无需从头开始处理该业务,实现了业务在不同终端上的迁移,且保证了业务处理的连续性,操作简便,减小了消耗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24409.8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马达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摄像头包括马达,该方法包括: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确定第一姿态对应的物距阈值;检测到第一物距,根据第一物距和物距阈值的关系确定供电电压;使用供电电压为马达供电。本申请能够优化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中的马达的供电方式,从而节省电子设备的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0739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07125.0
申请日:2023-03-07
IPC: H04B17/391 , H04B17/327 , H04B17/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边缘环境下通感一体化智能传输与调控方法,涉及物联网与通感一体化技术领域,本方法中服务基站部署在物联网边缘环境下,服务基站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同时对感知多个设备;具体步骤如下:服务基站感知设备,获取感知参数;利用感知参数,对传输模型进行重新构建;利用感知参数,对多径衰落模型进行重新构建;信道模型重构后,服务基站为环境内设备构建优化算法模型;本发明通过感知辅助通信,服务基站动态的更新优化算法,确保达到通信性能和感知性能的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09325460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811162463.2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光心标定方法和终端。该方法适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终端上的点阵投射器发射光线,终端上的摄像头采集到待验证图像;终端确定待验证图像上的N个第一像点;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终端根据N个第一像点和所述摄像头的参数,确定N个第一像点对应的N个第一物点;终端判断N个第一物点是否在点阵投射器的发射光线上;若N个第一物点在点阵投射器的发射光线上,终端判断待验证图像是否与预存的人脸图像一致;若待验证图像与预存的人脸图像一致,终端确定人脸识别成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黑客将其它人脸图像(并非采集本机的发射光线在物体上反射的光线得到的图像)输入到手机中而通过验证,安全性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