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系统温度智能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165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45882.5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系统温度智能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铸件模具特征区域,基于铸件结构特点在模具特征区域设置热电偶;依据热电偶测温结果与铸件质量检测结果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并进行递归特征消除,判别各热电偶测温数据与铸件质量相关性,从而优化热电偶数量,对热电偶进行筛选;根据热电偶测温点温度数据、冷却工艺参数和对应铸件质量进行分析,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构建冷却工艺参数、各模具热电偶起始温度与铸件质量的关系,基于关系对铸造系统温度进行控制。通过设置热电偶,并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提高温度控制准确性以及及时对温度进行调整,达到优化铸造工艺、减少缺陷并确保铝合金轮毂的高品质制造的目的。

    一种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863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033686.0

    申请日:2021-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的成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钳式电磁铁与电弧焊枪分别固定于机器人上,使二者与工件基板之间存在不同的倾斜角,在钳式电磁铁产生的稳恒横向磁场下进行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其中,根据最终成形产品的磁性大小,调整所述横向磁场的磁场强度,以实现改善焊缝成形、减小内部气孔缺陷、细化内部晶粒并抑制元素偏析;横向磁场的最佳磁场强度与最终成形产品的磁性大小成正相关。本发明优化残余应力分布,减小或消除微气孔缺陷,促进熔池散热,细化焊缝组织,抑制元素偏析,综合提升电弧增材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且本发明根据最终成形产品的磁性大小,调整横向磁场的磁场强度,弥补了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

    一种金属表面的微束等离子抛光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66255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70684.9

    申请日:2018-1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的微束等离子抛光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控制组件、表面轮廓探测仪、联动机构、气体保护喷嘴及等离子加工枪,该表面轮廓探测仪及该联动机构分别连接于该控制组件;该气体保护喷嘴连接于该联动机构,该等离子加工枪连接于该气体保护喷嘴;上一遍抛光完成后,该表面轮廓探测仪测量当前的抛光区域的表面轮廓,并将得到的数据传输给该控制组件,进而该控制组件计算得到覆盖上一遍扫描搭接处产生的凸起条纹的最佳抛光参数,该控制组件根据该最佳抛光参数控制该等离子加工枪运动以进行下一遍抛光,由此覆盖掉该凸起条纹。本发明提高了抛光表面的质量及抛光效率,且便于使用。

    一种工件位置追踪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488806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979813.4

    申请日:2015-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工件位置追踪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车间划分出多个监测区域,在各监测区域处分别设置摄像头;2)将各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图像分别传送给计算机,并进行运动物体识别;3)根据各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读取距离,在各监测区域内再分别选定个与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读写距离相应的扫描区域;4)确定工件的位置信息及所处的加工状态,并将所得到的上述信息上传至MES生产管理系统。本发明能够提供客观可靠的工件位置、加工工序等状态信息,同时可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车间的MES生产管理系统,替代了以往的人工操作,有效提升工业生产管理的效率。

    一种工件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5415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992640.X

    申请日:2015-12-23

    Inventor: 郑志镇 李建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定位模型构建,通过RSSI值采样及人工神经网络训练获得定位模型;2)待定位超高频RFID标签定位:2.1)工件进入监测区域的网格中,根据超高频RFID读写器数量及位置分布,确定待定位超高频RFID标签所在的监测区域;2.3)获得RSSI值,输入到定位模型中,输出待定位超高频RFID标签所对应的网格位置坐标;2.4)检查待定位超高频RFID标签的位置坐标是否正确。该定位系统包括初始化子系统、定位模型管理子系统和定位子系统。本发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定位模型,定位精度高,并进行更新,以解决定位精度随时间的漂移与下降。

    基于电弧熔丝增材制造300M钢的方法及300M钢

    公开(公告)号:CN1133997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34379.9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弧熔丝增材制造300M钢的方法及300M钢。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利用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沉积态300M钢,该沉积态300M钢为马氏体与贝氏体的复合体,其中,贝氏体的含量小于6.5%;(2)对所述沉积态300M钢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300M钢,所述热处理包括:将所述沉积态300M钢加热并保温;将保温后的300M钢直接淬入淬火油中冷却至室温,使所述复合体转变为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将冷却后的300M钢进行一次回火,使所述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将完成一次回火的300M钢进行二次回火,使第一次回火形成的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即可得到均匀的回火马氏体300M钢。本发明有效提升了电弧熔丝增材制造300M钢的力学性能。

    一种嵌入预制件的金属工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8162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816010.0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相关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嵌入预制件的金属工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计工件的模型,并设计合适的内部管道;然后将模型划分为预制件区和打印区,并采用传统工艺制备预制件;采用3D打印加工目标前打印区,嵌入预制件后继续加工后打印区;最后通过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得到具有复杂内部管道和/或复杂局部区域的工件。本发明采用传统加工技术提前预置内部管道,避免了内部管道的堵塞、开裂等问题;并且通过预制件的方式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制备模具的局部复杂区域,在保证模具制造精度的同时还优化了局部区域的性能;此外本发明的3D打印方法范围广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通过分区制造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嵌入预制件的金属工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816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16010.0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相关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嵌入预制件的金属工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计工件的模型,并设计合适的内部管道;然后将模型划分为预制件区和打印区,并采用传统工艺制备预制件;采用3D打印加工目标前打印区,嵌入预制件后继续加工后打印区;最后通过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得到具有复杂内部管道和/或复杂局部区域的工件。本发明采用传统加工技术提前预置内部管道,避免了内部管道的堵塞、开裂等问题;并且通过预制件的方式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制备模具的局部复杂区域,在保证模具制造精度的同时还优化了局部区域的性能;此外本发明的3D打印方法范围广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通过分区制造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自定位微挤压模具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33300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10273090.0

    申请日:200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定位微挤压模具,用于三维精密微型零件挤压成形。该装置包括一模腔,其内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滑环,滑环的中心开有倒圆台型凹槽,凸模的成型段和定位导向段位于凹槽的中心处,滑环内安放有两个瓣合凹模,两凹模内壁与凸模成型段之间的空腔形成型腔,两凹模内壁与凸模定位导向段之间在挤压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间隙配合起到定位导向作用;型腔的正上方设有挤压冲头;凸模的固定段固定于脱模机构,运作脱模机构使得凹模分别沿着倒圆台型凹槽的坡面侧壁上移并在水平方向分开,然后凸模向上移动实现脱模。本发明成形时凸凹模的相对位置只由凹模内壁与凸模定位导向段间的间隙配合决定,成形精度高,结构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