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测定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75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33864.9

    申请日:2024-12-26

    Inventor: 申燕 卫言 王鸣魁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化学界面动力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原位测定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光电化学反应溶液,并形成固液界面;(2)得到电流随探针位置变化的电流逼近曲线;(3)向固液界面施加垂直入射的光照,向第二工作电极施加不同的电位,得到至少5条不同第二工作电极电位设置下电流随探针位置变化的电流反馈逼近曲线;(4)得到不同第二工作电极电位和拟合获得的异质有效电荷转移速率常数的变化关系,并由此得到固液界面处的光生载流子交换速率常数。本发明能够便捷实现固/液界面反应动力学信息的定量获取,能够促进光电催化中的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机理研究及相关器件工艺性能的优化。

    一种自支撑镍铁钼析氧催化剂、制备及用于碱性水分解制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736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48534.3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镍铁钼析氧催化剂、制备及用于碱性水分解析氧电极的应用,属于电催化水分解析氧催化剂技术领域。制备方法为:将镍盐、铁盐、钼酸铵、尿素和氟化铵加入水中,得到混合溶液,向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镍基底,然后进行水浴加热,所述水浴加热的温度为85~95℃,时间为6h~12h,即得到自支撑镍铁钼析氧催化剂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自支撑镍铁钼析氧电极,合成工序简单且组分易于调控,催化活性和长期稳定性优异,尤其在大电流密度下表现出卓越的催化性能。

    一种全无机锡基钙钛矿B-γCsSnI3单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0453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029028.9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无机锡基钙钛矿B‑γCsSnI3单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在无水无氧氛围中,将CsI和SnI2充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将所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倒入留有挥发孔的第一容器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将温度逐渐升高至预设温度后保持恒温,期间通过挥发孔控制溶剂的挥发,得到B‑γCsSnI3单晶,其中,预设温度大于等于100℃。本申请首次发现B‑γCsSnI3单晶可通过溶液法制备,其中生长温度是控制单晶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控制保温温度不低于100℃,并配合溶剂挥发,能够实现黑色B‑γCsSnI3单晶生长。本方法操作简单、生长速度快且产率极高,相较于高温布里奇曼法制备B‑γCsSnI3单晶,可极大程度缩减生产时间同时降低成本。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14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00518.3

    申请日:2023-04-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电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通过低价过渡金属离子取代呈O3结构的NaCrO2中的Cr离子得到,化学通式为NaCrxTM1‑xO2,0.7≤x≤0.97,本发明提供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通过低价态过渡金属离子取代可以有效提高过渡金属Cr的价态,并且降低氧的价态,增强金属离子和氧键的键能,抑制过渡金属层的滑移,从而稳定结构,使材料拥有更好的循环性能。不仅如此,新的过渡金属的引入扩大了钠离子层的层间距,拓宽钠离子传输通道,优化钠离子传输动力学,使得材料的倍率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一种原子级厚度的二维铋纳米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7283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473774.0

    申请日:2022-04-29

    Inventor: 申燕 潘杰 王鸣魁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子级厚度的二维铋纳米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化学抛光的铜片置于预先配制的沉积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铜片表面预沉积得到铋纳米颗粒,沉积溶液中包含铋离子和溴离子,溴离子吸附在预沉积的铋纳米颗粒表面以作为结构诱导剂;循环伏安法替换为恒电位法,采用恒电位法继续还原沉积溶液中的铋离子,得到尺寸比铋纳米颗粒小的铋颗粒,结构诱导剂促使铋颗粒定向聚集,形成原子级厚度的二维铋纳米片。本发明方法工艺简便可控,污染小,不需要高真空和高温条件,制备获得的原子级厚度的二维铋纳米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CO2产甲酸的性能。

    一种含缓冲界面的复合锂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9442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49936.4

    申请日:2021-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缓冲界面的复合锂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三维宿体进行亲锂性改性,获得亲锂性三维宿体;在亲锂性基体表面负载石墨烯类材料的缓冲界面,获得含缓冲界面的亲锂性三维宿体;在惰性气氛下,将固态金属锂加热熔融,将含缓冲界面的亲锂性三维宿体与熔融锂接触,随后冷却凝固,制备含缓冲界面的复合锂金属负极。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将抑制锂金属界面副反应及稳定锂金属负极结构有效结合,同时还可以解决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间接触不良问题,提高电池循环性能。

    一种在极低温度下具有大电流输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6935710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88465.8

    申请日:2017-03-27

    Inventor: 王鸣魁 宋金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H01L51/42 H01L51/0001 H01L225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极低温度下具有大电流输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包括导电透明衬底、无机电子传输层、阻隔层、无机空穴传输层及碳电极;其中,无机电子传输层、阻隔层、无机空穴传输层及碳电极均填充有钙钛矿吸光材料;导电透明衬底用于传输电子,无机电子传输层用于提取钙钛矿吸光材料中的电子并传输,阻隔层的功能在于防止电子与空穴在无机电子传输层与无机空穴传输层的界面处发生复合,无机空穴传输层用于空穴的提取,碳电极用于传输电荷;本发明提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低于热力学温度160K的极低温度下仍能正常工作并有较大电流输出,适用于在极低温度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勘探测量的领域。

    一种甲醇氧化碳载Pt掺杂磷化钴颗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17240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31680.7

    申请日:2016-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185 H01M4/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甲醇氧化碳载Pt掺杂磷化钴颗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为Pt?CoP/C,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碳材料均匀分散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溶液中,加入钴盐、浓氨水,通过加热回流反应,生成碳载钴的络合物溶液;将该溶液转入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水热得到碳载四氧化三钴材料,将其和次磷酸钠混合、研磨,转移到充有保护气体的高温管式炉中,经热处理得到CoP/C材料,将其分散在乙二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后加入氯铂酸溶液,通过加热回流反应得到Pt?CoP/C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和现有的商业化Pt/C相比,催化甲醇氧化活性和稳定性有显著的提高。

    一种有机半导体电化学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45225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10655356.4

    申请日:2013-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半导体电化学测试装置,装置包括工作电极组件、参比电极组件、电化学玻璃反应池组件、电化学玻璃反应池密封组件,其中工作电极组件包括O型圈、圆形玻碳片、铜架固定台、螺栓、铜架、螺钉,参比电极组件包括参比电极、盐桥和带孔橡皮塞,旋转装配在铜架固定台底部矩形槽上的螺栓可将旋涂有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圆形玻碳片压紧在O型圈上,且盐桥末端可无限靠近涂有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圆形玻碳片。实施本发明对于可溶或不溶于电解质溶液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均可采用旋涂方法制备成膜固定在圆盘玻碳电极表面,以被修饰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完成循环伏安法特性测试,大大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一种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87261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139452.9

    申请日:201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钛醇盐为钛源,有机碱为解胶剂,乙二醇~水或乙二醇~水~乙醇为溶剂,首先低温解胶,然后高温水热反应,控制晶体生长按照取向键接的方式发生,最终产物形貌控制为特殊纳米棒状,取向键接方向为 方向,晶体暴露面为{101}面。根据反应条件不同,纳米棒直径在5~60nm范围、棒长为50~400nm范围内可调。本发明纳米棒生长过程是由多颗锐钛矿晶粒按照一定的择优方向,通过共享共同的晶体面的晶体点阵匹配发生局部键接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长径比、良好的分散性和巨大表面积的纳米棒,利用该纳米棒制备的电极材料容易获得更高的电子收集效率,具有较高的光电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