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传导冷却机构及固态粉末超导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9765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6959.0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传导冷却机构及固态粉末超导电机,属于超导电机技术领域,包括旋转导磁轭、旋转导磁齿、旋转永磁体、静止导磁轭和导热介质;旋转永磁体间隔设置于旋转导磁轭的内表面;旋转导磁齿设置于相邻旋转导磁轭之间;静止导磁轭沿旋转导磁轭轴向设置于旋转导磁轭中心,且静止导磁轭与旋转导磁齿之间设有间隙;导热介质悬浮设置于所述间隙中并且分别与旋转导磁齿、静止导磁轭接触,导热介质用于将旋转导磁齿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静止导磁轭。本发明的旋转传导冷却机构实现了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的热传导工作,避免了低温流体介质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旋转密封结构的使用,降低了超导电机转子磁体导热的技术难度。

    一种定转子均工作于直流电流的全超导单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9765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7367.0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转子均工作于直流电流的全超导单极电机,属于全超导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定子轭、转子轭、定子超导励磁绕组、转子超导电枢和集电环;所述定子轭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环形腔,所述定子超导励磁绕组、所述集电环和所述转子轭依次同轴设置于所述环形腔内;所述转子轭的外表面与所述定子轭的环形腔表面形成单气隙结构;所述集电环连接外部直流电流;所述转子超导电枢包括多个沿所述转子轭轴向设置的电枢绕组,所述电枢绕组的端部通过电刷连接于所述集电环本发明实现了定转子均导通直流电的设计目的,使得定转子超导带材仅导通直流电流,避免了因导通交流电流而形成的超导交流损耗,使全超导电机可以运行于较高转速。

    一种具有开槽型转子的双定子切向励磁游标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537821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0836478.2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开槽型转子的双定子切向励磁游标永磁电机,属于永磁电机领域,沿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定子、转子和内定子;外定子和内定子均采用开口槽,槽内放入定子绕组;转子包括转子铁心,以及沿周向均匀嵌入设置在转子铁心内的多个永磁体;永磁体为切向励磁结构,且相邻永磁体的励磁方向相反;转子铁心在各永磁体的内、外两侧设有开槽,相邻开槽之间的转子铁心部分形成转子铁磁极。本发明通过对电机结构上的改进,使得电机中永磁体宽度和转子铁磁极的极弧系数不再相互影响,从而可以针对这两个参数分别进行优化,有效提高电机输出的转矩密度,并降低电机的成本。

    一种具有开槽型转子的双定子切向励磁游标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537821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36478.2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开槽型转子的双定子切向励磁游标永磁电机,属于永磁电机领域,沿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定子、转子和内定子;外定子和内定子均采用开口槽,槽内放入定子绕组;转子包括转子铁心,以及沿周向均匀嵌入设置在转子铁心内的多个永磁体;永磁体为切向励磁结构,且相邻永磁体的励磁方向相反;转子铁心在各永磁体的内、外两侧设有开槽,相邻开槽之间的转子铁心部分形成转子铁磁极。本发明通过对电机结构上的改进,使得电机中永磁体宽度和转子铁磁极的极弧系数不再相互影响,从而可以针对这两个参数分别进行优化,有效提高电机输出的转矩密度,并降低电机的成本。

    一种超导磁体低温测试装置、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80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66961.4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导磁体低温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导磁体低温测试装置、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一种超导磁体低温测试装置,包括:冷屏,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适于放置待测试的超导磁体,所述超导磁体设有冷却腔室;第一冷头组件,部分伸入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冷头组件适于与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内适于流动有冷却介质,所述换热器与超导磁体的冷却腔室管路连接;第二冷头组件,部分伸入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冷头组件适于与超导磁体接触。本发明解决磁体冷却平台只能对强制对流冷却或冷头接触传导冷却中的一种冷却方式进行冷却验证,若对其他冷却方式进行验证需额外定制相应的低温测试平台,导致验证过程复杂、增加测试成本的问题。

    一种应用于CT系统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CT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8435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38948.X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CT系统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CT系统,属于电能传输领域,装置包括:原边电路,其输入端连接至CT系统的静止侧直流电源,用于将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交流电信号,并进行无功补偿和频率调节;磁耦合功率传输模块,其包括非接触的原边结构和副边结构,原边结构连接至原边电路的输出端,磁耦合功率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电磁感应耦合的方式将高频交流电信号传输至副边结构;以及副边电路,其输入端连接至副边结构,其输出端连接至CT系统的旋转侧耗电结构,其用于对高频交流电信号进行无功补偿后对旋转侧耗电结构供电。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CT系统中电能传输机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并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一种超导电机的冷却机构及超导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9765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7670.0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电机的冷却机构及超导电机,属于超导电机技术领域,包括:连接超导电机的转子的旋转部件和连接外部制冷机的静止部件;旋转部件和静止部件均包括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多个同心套接的圆柱形金属层;两个导热结构相互嵌套,二者内部的金属层交错设置;静止部件中的金属层表面设置有导热软刷,以与相邻的旋转部件中的金属层接触导热。在工作过程中,旋转部件随转子绕电机轴发生转动,静止部件保持静止,热量由转子磁体传导至旋转部件,从旋转部件以导热的形式通过导热软刷传递至静止部件,最后传导至制冷机冷头,以实现冷却;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冷却介质,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溢出,冷却效率较高,冷却成本较低、且较为安全。

    一种新型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922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9767.5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结构,属于超导电机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第一铜板、第二铜板、连接铜块和铜辫;所述第一铜板和所述第二铜板相对设置于超导磁体的上下两面构成磁体支撑冷却骨架;所述骨架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接铜块;所述连接铜块对称设置于所述骨架两侧,所述连接铜块包括支撑部和拓展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铜板和所述第二铜板之间,所述拓展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外侧,且所述拓展部向所述第二铜板的底部弯曲延伸;所述铜辫的两端连接对称设置的所述连接铜块的拓展部。本发明结构对冷却介质的利用大大加强,冷却效果明显,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较低。

    一种半齿结构超导电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443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24645.9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齿结构超导电机,属于超导电机领域,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转子和定子;转子包括:转子导磁轭,设置于转子导磁轭外侧的超导磁体,以及设置于超导磁体外侧的铜屏蔽层;定子包括:定子铁心、不导磁半齿和电枢绕组;定子铁心内侧沿圆周均匀开槽,形成N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导磁半齿;不导磁半齿设置有N个,且与N个导磁半齿一一对应地连接在一起,形成N个定子齿;电枢绕组放置于相邻定子齿间形成的槽中;其中,N为预设正整数,不导磁半齿和导磁半齿的连接面优选为三角形。本发明能够降低超导电机转子铜屏蔽层的涡流损耗,从而降低电机转子漏热,提升高温超导电机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以促成高温超导电机的工程应用。

    一种超导磁体支撑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665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4052.7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导电机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导磁体支撑结构。这种超导磁体支撑结构支撑效果较好。上述支撑效果较好包括:支撑组件和围挡组件;超导磁体设置于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转子轭和两个支撑件,一个支撑件一端与转子轭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另一个支撑件一端与转子轭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连接;围挡组件包括两个侧板和端板,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超导磁体两侧,两个端板设置于超导磁体的两端,一个端板上部与侧板一端连接,下部与一个支撑件连接,另一个端板上部与侧板另一端连接,下部与另一个支撑件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磁体支撑结构不能对超导磁体进行有效、稳固的支撑,支撑效果较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