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4776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410126095.5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测量电磁体磁场空间位型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电磁体中通入电流产生待测磁场;分别测量电磁体外和/或电磁体内至少一个点位处的第一磁感应强度;获取被测点位处对应的第一磁感应强度与第一磁感应强度相关的工作电流间的第一比值;基于第一比值获取待测磁场的空间位型分布。本发明能实现电磁体磁场空间位型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63730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784566.3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体线圈的轴向减压结构和具有该减压结构的磁体,属于磁体结构优化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端部磁体、第二端部磁体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端部磁体和第二端部磁体分别固定放置在磁体线圈轴向两端,且与磁体线圈存在轴向间隙,用于在端部磁体通电时,与通电的磁体线圈之间形成相互的磁场吸引力;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第一端部磁体和第二端部磁体,使端部磁体保持与磁体线圈之间的轴向间隙。本发明通过磁体线圈轴向两端的端部磁体在通电时与通电磁体线圈之间产生的相互磁场吸引力,减小磁体线圈的轴向压应力,提升高场磁体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6477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26095.5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测量电磁体磁场空间位型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电磁体中通入电流产生待测磁场;分别测量电磁体外和/或电磁体内至少一个点位处的第一磁感应强度;获取被测点位处对应的第一磁感应强度与第一磁感应强度相关的工作电流间的第一比值;基于第一比值获取待测磁场的空间位型分布。本发明能实现电磁体磁场空间位型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6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010808481.4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磁体线圈的端部加固结构,包括外部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和内层加固板;其中,外部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端面,分别固定放置在脉冲磁体线圈两端,且与脉冲磁体线圈平面平行;固定组件固定放置在外部支撑组件的两个端面之间,与外部支撑组件的端面垂直,且连接点位于外部支撑组件端面的边缘处;内层加固板的个数为偶数个,置于脉冲磁体线圈内部,将脉冲磁体线圈沿轴向分割为多段相对独立的线圈,用于在脉冲磁体线圈放电的过程中,通过使各段线圈的端部区域分别产生形变来减小脉冲磁体线圈的最大形变量;该端部加固结构配件较少,结构简单,能够以较为简单的工艺达到提高磁体寿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37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84566.3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体线圈的轴向减压结构和具有该减压结构的磁体,属于磁体结构优化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端部磁体、第二端部磁体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端部磁体和第二端部磁体分别固定放置在磁体线圈轴向两端,且与磁体线圈存在轴向间隙,用于在端部磁体通电时,与通电的磁体线圈之间形成相互的磁场吸引力;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第一端部磁体和第二端部磁体,使端部磁体保持与磁体线圈之间的轴向间隙。本发明通过磁体线圈轴向两端的端部磁体在通电时与通电磁体线圈之间产生的相互磁场吸引力,减小磁体线圈的轴向压应力,提升高场磁体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69201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26668.3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F41/06 , H01F41/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场脉冲磁体的轴向加固装置,属于脉冲强磁场技术领域;该加固装置包括端部组件和内固定组件;其中,端部组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端板,其与脉冲磁体线圈径向平面平行,分别布置在脉冲磁体线圈两端;内固定组件与端部组件的端板垂直,其主体布置在端部组件的两个端板之间,位于磁体线圈内部会出现线圈层间自由分离的界面位置。在磁体线圈绕制或装配到预定步骤后,布置内固定组件,将端部组件的两个端板夹紧,为端板提供额外轴向预紧力;本发明能有效减小磁体线圈绕制或装配过程中因线圈所受环向预紧力导致的线圈匝间轴向间隙,进而减小了磁体放电时磁体端部线圈与端板之间的轴向间隙,提高了磁体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862994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561331.3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脉冲强磁场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径向加固的饼式结构磁体及其形成方法,该磁体包括多个同轴设置且上下两两连接的中空饼式线圈,其中,每个中空饼式线圈由中心向边缘依次包括中空骨架、线圈层和径向加固层;线圈层由导线沿中空骨架的周向缠绕多匝形成,从而得到中空线圈;径向加固层由绝缘的加固纤维沿中空线圈的径向缠绕多圈形成,从而得到沿径向加固的中空饼式线圈。本发明能解决现有纤维环向加固技术不能抵御磁体内部的巨大电磁力,且外层径向加固层不能有效地分担电磁力,导致纤维环向加固对大半径线圈失去加固效果的问题,并能满足实验室中高场脉冲磁体实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86299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61331.3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脉冲强磁场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径向加固的饼式结构磁体及其形成方法,该磁体包括多个同轴设置且上下两两连接的中空饼式线圈,其中,每个中空饼式线圈由中心向边缘依次包括中空骨架、线圈层和径向加固层;线圈层由导线沿中空骨架的周向缠绕多匝形成,从而得到中空线圈;径向加固层由绝缘的加固纤维沿中空线圈的径向缠绕多圈形成,从而得到沿径向加固的中空饼式线圈。本发明能解决现有纤维环向加固技术不能抵御磁体内部的巨大电磁力,且外层径向加固层不能有效地分担电磁力,导致纤维环向加固对大半径线圈失去加固效果的问题,并能满足实验室中高场脉冲磁体实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6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08481.4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磁体线圈的端部加固结构,包括外部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和内层加固板;其中,外部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端面,分别固定放置在脉冲磁体线圈两端,且与脉冲磁体线圈平面平行;固定组件固定放置在外部支撑组件的两个端面之间,与外部支撑组件的端面垂直,且连接点位于外部支撑组件端面的边缘处;内层加固板的个数为偶数个,置于脉冲磁体线圈内部,将脉冲磁体线圈沿轴向分割为多段相对独立的线圈,用于在脉冲磁体线圈放电的过程中,通过使各段线圈的端部区域分别产生形变来减小脉冲磁体线圈的最大形变量;该端部加固结构配件较少,结构简单,能够以较为简单的工艺达到提高磁体寿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2380216U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21672354.8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脉冲磁体线圈的端部加固结构,包括外部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和内层加固板;其中,外部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端面,分别固定放置在脉冲磁体线圈两端,且与脉冲磁体线圈平面平行;固定组件固定放置在外部支撑组件的两个端面之间,与外部支撑组件的端面垂直,且连接点位于外部支撑组件端面的边缘处;内层加固板的个数为偶数个,置于脉冲磁体线圈内部,将脉冲磁体线圈沿轴向分割为多段相对独立的线圈,用于在脉冲磁体线圈放电的过程中,通过使各段线圈的端部区域分别产生形变来减小脉冲磁体线圈的最大形变量;该端部加固结构配件较少,结构简单,能够以较为简单的工艺达到提高磁体寿命的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