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的原位同步观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6138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27047.6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的原位同步观测系统,首先包括原位观测装置的组装:树脂壳体固定在不锈钢下盖上,锂片作负极、铝箔集流体涂敷活性材料制成正极,负极、隔膜、正极之间具有电解质,并依次放入树脂壳体3通孔内贴合不锈钢下盖上表面,隔膜、锂片和不锈钢下盖的中心具有开孔,三个开孔的中心对中,导电柱设置于树脂壳体的凹槽内与不锈钢下盖相连,不锈钢下盖的下表面有石英玻璃,不锈钢上盖与树脂壳体密封连接;将原位观测装置固定在共聚焦显微镜的样品台上,通过导线将导电柱与电化学测试设备相连,计算机安装有配套测试软件,控制共聚焦显微镜,实现了对电极材料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微观形貌、结构的变化的实时观测。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的原位同步观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6138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910527047.6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的原位同步观测系统,首先包括原位观测装置的组装:树脂壳体固定在不锈钢下盖上,锂片作负极、铝箔集流体涂敷活性材料制成正极,负极、隔膜、正极之间具有电解质,并依次放入树脂壳体3通孔内贴合不锈钢下盖上表面,隔膜、锂片和不锈钢下盖的中心具有开孔,三个开孔的中心对中,导电柱设置于树脂壳体的凹槽内与不锈钢下盖相连,不锈钢下盖的下表面有石英玻璃,不锈钢上盖与树脂壳体密封连接;将原位观测装置固定在共聚焦显微镜的样品台上,通过导线将导电柱与电化学测试设备相连,计算机安装有配套测试软件,控制共聚焦显微镜,实现了对电极材料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微观形貌、结构的变化的实时观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载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3476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36708.3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载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燃料电池模型,所述燃料电池模型包括:热管理系统模型和输出功率系统模型;以车载燃料电池系统的需求功率、膜两侧氢氧压差和前后时刻电池内部温差为状态,以氢气、空气入口压力和冷却水温度为动作,以功率之差构建奖励函数,采用DDQN对各动作的Q网络进行训练;根据各动作训练后的Q网络对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耐久性。

    一种标记荧光量子点散斑的电极应变场原位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777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98542.8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记荧光量子点散斑的电极应变场原位监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的不锈钢壳体正下方开孔,石英玻璃视窗覆盖开孔处作为实验观察窗口。以内腔底部开孔处为中心叠放非观测电极、隔膜以及观测电极,实现对观测电极的光学观察;再通过聚四氟乙烯套环、氟橡胶密封圈、螺纹紧固件、弹簧等对实现装置的导电通路和内部密封;本发明基于设计的可长时循环的原位观测装置,利用荧光量子点作为标记散斑,通过记录标记散斑的位移情况,对位移情况图片进行数字图像相关处理分析,可以得到电极材料表面的应变场演化情况。

    一种原位测量锂离子电池极片应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05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498043.7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测量锂离子电池极片应力‑应变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应变片焊点涂敷绝缘材料进行绝缘处理;对应变片与电极片进行刚性粘结并置入烘箱烘干,将带引线的级片与电池其他部件进行组装,分为扣式电池或软包电池两种步骤,获取采集数据并进一步使用小波函数处理及降噪。本发明可在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的同时定量表征电极材料表面的应变及应力变化,实现对电极材料在不同电化学测试条件中的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实时测量及分析的目的。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载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3476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1036708.3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载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燃料电池模型,所述燃料电池模型包括:热管理系统模型和输出功率系统模型;以车载燃料电池系统的需求功率、膜两侧氢氧压差和前后时刻电池内部温差为状态,以氢气、空气入口压力和冷却水温度为动作,以功率之差构建奖励函数,采用DDQN对各动作的Q网络进行训练;根据各动作训练后的Q网络对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耐久性。

    一种原位测量锂离子电池极片应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0508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498043.7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测量锂离子电池极片应力‑应变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应变片焊点涂敷绝缘材料进行绝缘处理;对应变片与电极片进行刚性粘结并置入烘箱烘干,将带引线的级片与电池其他部件进行组装,分为扣式电池或软包电池两种步骤,获取采集数据并进一步使用小波函数处理及降噪。本发明可在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的同时定量表征电极材料表面的应变及应力变化,实现对电极材料在不同电化学测试条件中的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实时测量及分析的目的。

    基于脉冲循环电流的锂离子电池无容量损失低温自加热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96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8202.5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循环电流的锂离子电池无容量损失低温自加热优化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自加热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脉冲循环自加热方法由于电流幅值和频率选择不当导致电池析锂的问题。包括:获取单体电池参数,建立用于计算电池在高频脉冲循环电流条件下温升和析锂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用一个脉冲循环周期代替多个脉冲循环周期,优化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计算效率;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建立脉冲循环自加热优化方法;调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初始温度,确定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最优脉冲循环参数,实现自加热过程中脉冲循环电流参数随电池温度的实时调整。本发明可以在保证高自加热温升速率的基础上减少析锂导致的电池容量下降。

    一种标记荧光量子点散斑的电极应变场原位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777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798542.8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记荧光量子点散斑的电极应变场原位监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的不锈钢壳体正下方开孔,石英玻璃视窗覆盖开孔处作为实验观察窗口。以内腔底部开孔处为中心叠放非观测电极、隔膜以及观测电极,实现对观测电极的光学观察;再通过聚四氟乙烯套环、氟橡胶密封圈、螺纹紧固件、弹簧等对实现装置的导电通路和内部密封;本发明基于设计的可长时循环的原位观测装置,利用荧光量子点作为标记散斑,通过记录标记散斑的位移情况,对位移情况图片进行数字图像相关处理分析,可以得到电极材料表面的应变场演化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