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泡沫的制备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78784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47983.0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泡沫的制备方法,属于发泡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泡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热塑性聚合物与微波吸收剂混合后进行热压处理,得到待发泡体;所述微波吸收剂的用量为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0~5wt%;当所述热塑性聚合物为介电损耗<0.1的热塑性聚合物时,所述微波吸收剂的用量不为0;将所述待发泡体在气体发泡剂中进行饱和吸附,得到预发泡体;将所述预发泡体浸渍于微波吸收液中进行微波加热发泡,得到所述聚合物泡沫;所述微波吸收液的介电损耗>0.1;所述微波吸收液的初始温度为5~30℃。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泡沫芯部与边缘的泡孔尺寸一致。

    一种改性PPO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PO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287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47976.0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改性PPO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PO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改性PPO材料包括改性PPO、高抗冲聚苯乙烯和抗氧剂;所述改性PPO包括PPO和通过醚键接枝于所述PPO上的支链;所述支链由多环氧官能团改性剂开环后与所述PPO经醚化形成。改性PPO的支链在发泡过程中受力作用下会发生纠缠,使得其强度得到了提高。而强度的提高一方面会使气泡在生长过程中不易发生破裂,从而能够持续地生长,提高发泡倍率;另一方面也会使制备得到的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改性PPO制备的发泡材料密度为17~21kg/m3,改性PPO材料弯曲强度为75.42~97.52MPa。

    热塑性弹性体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及其产品、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30794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20759.5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及其产品、应用。该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1)将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模腔中升温至发泡温度;其中,发泡温度为(Tg+180℃)~(Tg+200℃);(2)向所述模腔中注入超临界流体,并保持超临界状态;其中,超临界流体为超临界N2和超临界CO2的混合气体;超临界N2和所述超临界CO2的压力比为(0.3~2.2):1;(3)对所述模腔进行卸压。本发明中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总计饱和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本发明中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发泡倍率高,收缩率小,泡孔直径小,泡孔密度大,力学性能优异。

    一种聚丙烯材料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9894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566863.8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材料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丙烯材料在模腔中升温至发泡温度;(2)向所述模腔中注入超临界流体,并保持超临界状态至少5min;(3)对所述模腔进行缓慢卸压,使所述模腔内的压力降至原压力的0-90%;(4)重新向所述模腔中注入超临界流体,并保持超临界状态至少5min;(5)重复步骤(3)和步骤(4)至少2次后,对模腔进行快速卸压即可。本发明的聚丙烯材料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缩短了饱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拓宽发泡的温度区间,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605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24782.7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聚合物发泡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包括聚氨酯基体和分散于基体中的聚氨酯复合物;所述聚氨酯复合物包括软质聚氨酯和硬质聚氨酯;所述聚氨酯基体为软质聚氨酯。本发明基体中的软质聚氨酯和硬质聚氨酯均是聚氨酯,因此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本发明先将硬质聚氨酯与软质聚氨酯制备成复合物再分散于软质聚氨酯基体中,这又进一步地提高了硬质聚氨酯和软质聚氨酯基体的相容性,良好的相容性使得其制备的发泡材料具有双峰泡孔结构。

    一种发泡龙勃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329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1682769.7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泡龙勃透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介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卸压发泡与升温发泡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得到介电常数连续变化性好的发泡龙勃透镜。本发明通过控制一次发泡时的饱和温度,使得发泡材料处于较低温度下进行饱和与一次泄压发泡,一方面可以使得材料内外的发泡倍率均一,另一方面在较低温度下可以使树脂基体中溶解更多的CO2,从而在二次升温发泡时有足够的气泡生长驱动力。本发明通过控制二次升温发泡温度与时间,有效地在材料内部形成梯度气孔,从而得到了介电常数逐渐变化的发泡龙勃透镜。

    一种发泡龙勃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3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82769.7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泡龙勃透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介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卸压发泡与升温发泡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得到介电常数连续变化性好的发泡龙勃透镜。本发明通过控制一次发泡时的饱和温度,使得发泡材料处于较低温度下进行饱和与一次泄压发泡,一方面可以使得材料内外的发泡倍率均一,另一方面在较低温度下可以使树脂基体中溶解更多的CO2,从而在二次升温发泡时有足够的气泡生长驱动力。本发明通过控制二次升温发泡温度与时间,有效地在材料内部形成梯度气孔,从而得到了介电常数逐渐变化的发泡龙勃透镜。

    热塑性弹性体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及其产品、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3079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620759.5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及其产品、应用。该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1)将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模腔中升温至发泡温度;其中,发泡温度为(Tg+180℃)~(Tg+200℃);(2)向所述模腔中注入超临界流体,并保持超临界状态;其中,超临界流体为超临界N2和超临界CO2的混合气体;超临界N2和所述超临界CO2的压力比为(0.3~2.2):1;(3)对所述模腔进行卸压。本发明中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总计饱和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本发明中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发泡倍率高,收缩率小,泡孔直径小,泡孔密度大,力学性能优异。

    一种介电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566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74752.1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电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的介电材料包括:将经一次发泡得到的发泡球体在第二温度为Tm以下20℃至Tm以下5℃、且充有第二压力为15‑20MPa的CO2的模腔中进行再次发泡30‑3600min,得到介电材料;其中,所述的一次发泡的具体步骤包括:将直径为20‑800mm的发泡材料球体在第一温度为Tm以下80℃至Tm以下20℃、且充有第一压力为15‑20MPa的CO2的模腔中进行发泡,得到发泡球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介电材料。所述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一体成型、介电常数逐渐变化的介电材料。

    一种改性液晶聚酯的制备方法、改性液晶聚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917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0824798.5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液晶聚酯的制备方法、改性液晶聚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发泡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液晶聚酯、成核剂、扩链剂和增容剂进行共混,发生扩链反应,得到所述改性液晶聚酯;所述液晶聚酯的熔点在扩链剂的的温度使用范围内;所述共混的温度为295~340℃,时间为5~10min;所述扩链剂的质量为液晶聚酯的0.05~5wt%。适量的扩链剂使液晶聚酯具有适宜的力学流变性能;合适的共混时间和温度使得扩链反应充分且减缓了液晶聚酯的氧化降解,使熔体具有适宜强度支撑泡孔的成长;成核剂增加了成核位点,优化了泡孔形貌,提高了泡孔的均匀性;增容剂使成核剂分散均匀,提高泡孔的均匀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