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99712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410343478.4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冷链物流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传感器节点模块、至少一手持终端以及至少一协调器节点模块;至少一传感器节点模块无线连接至一协调器节点模块,所述协调器节点模块通过一数据线连接至所述手持终端;至少一传感器节点模块以及所述协调器节点模块组成一ZigBee无线通信网络。本发明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链物流行业中的新型物流监控设备,无需人为干预便可实时记录产品所处环境的温湿度,从而使得物流管理更加合理,有效减少货物损耗、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在运输及仓储过程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490199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343448.3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柔性接入系统,包括至少一传感器、至少一终端节点、至少一用户应用终端、至少一协调器;所述终端节点包括至少一柔性接口。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柔性接入方法,包括设置一终端节点、设置一协调器及一用户应用终端;将被接入的传感器连接至对应所述传感器的柔性接口;以及在终端节点的操作系统中注册所述传感器等步骤。本发明优点在于,在现有物联网终端节点上可额外接入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传感器,实现了不同的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与终端模块在软硬件上的兼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柔性接入技术经济、高效、可靠,扩展性好、兼容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828645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29006.3
申请日:2015-03-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纱线超喂张力控制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一空腔;空腔内安装有一电路板;电路板设置有一用于控制纱线缠绕张力的张力控制器;空腔上部设置有一上层板;上层板上设置有一纱线缠绕机构;壳体还设置有一用于纱线输出的通线孔;导纱筒连接有一恒定转速的主轴卷绕电机;导纱筒表面设有实现纱线横向往复走向的导纱槽;纱芯连接有一纱线卷绕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纱线超喂张力控制装置的测试方法以及一种纱线超喂张力控制系统。本发明它精度、灵敏度高,可保持纱线张力的基本恒定;实现该工作的稳定性和考虑实际生产中的便捷性;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生产,实现了集群化生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902691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410365844.6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制电路板装配信息系统,包括一PCB装配知识采集模块、一PCB装配本体实例化模块、一PCB装配本体知识库模块、一PCB基础信息采集模块、一PCB基础信息数据库模块、一PCB装配参数采集模块、一RFID数据预处理中间件、一PCB装配操作判断模块、一PCB信息检索模块、一PCB知识库查询模块以及一PCB文件输出模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印制电路板装配系统以及一种印制电路板装配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印刷电路板对系统设置不同的PCB装配本体实例,从而使得印制电路板装配根据需要进行调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批量印制电路板装配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35572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395508.6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M卡无线通信系统,包括SIM模块、通讯终端模块,所述通讯终端模块设置有—GSM子模块,—电能发送子模块,—无线收发子模块A,—数据传输方向检测子模块A,所述SIM模块设置有—SIM卡,—电能接收子模块,—无线收发子模块B,—数据传输方向检测子模块B,—CLK时钟信号产生子模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SIM卡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本发明的SIM卡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它避免了接触式的多次插拔或外力影响而造成外置触点的接触磨损,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提高了SIM卡和通讯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了一种电能与信号同时传输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332791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89955.5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H01R31/06 , H01R27/00 , H01R13/40 , H01R13/44 , H01R13/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31/065 , H01R13/40 , H01R13/44 , H01R13/502 , H01R27/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柔性转接插座,含有插座本体、面板、柔性插头和柔性插座,在插座本体内设有导电接触座和导电芯,在插座本体的两面设有含有中空的面板;所述柔性插头通过其插头锁接杆穿过中空与导电接触座的一头嵌接,设置在插座本体的一面;所述柔性插座通过其插座锁接杆穿过中空与导电接触座的另一头嵌接,设置在插座本体的另一面;柔性插头通过导电接触座和导电芯与柔性插座连接,构成完整的柔性转接插座。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的插座本体、柔性插头和柔性插座的结构形式,在插座本体上可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插座制式连接或者更换不同制式的柔性插头和柔性插座,既符合现代电工使用规范,又给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电器提供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4901990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410343448.3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柔性接入系统,包括至少一传感器、至少一终端节点、至少一用户应用终端、至少一协调器;所述终端节点包括至少一柔性接口。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柔性接入方法,包括设置一终端节点、设置一协调器及一用户应用终端;将被接入的传感器连接至对应所述传感器的柔性接口;以及在终端节点的操作系统中注册所述传感器等步骤。本发明优点在于,在现有物联网终端节点上可额外接入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传感器,实现了不同的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与终端模块在软硬件上的兼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柔性接入技术经济、高效、可靠,扩展性好、兼容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828645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129006.3
申请日:2015-03-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纱线超喂张力控制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一空腔;空腔内安装有一电路板;电路板设置有一用于控制纱线缠绕张力的张力控制器;空腔上部设置有一上层板;上层板上设置有一纱线缠绕机构;壳体还设置有一用于纱线输出的通线孔;导纱筒连接有一恒定转速的主轴卷绕电机;导纱筒表面设有实现纱线横向往复走向的导纱槽;纱芯连接有一纱线卷绕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纱线超喂张力控制装置的测试方法以及一种纱线超喂张力控制系统。本发明它精度、灵敏度高,可保持纱线张力的基本恒定;实现该工作的稳定性和考虑实际生产中的便捷性;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生产,实现了集群化生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332791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410589955.5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H01R31/06 , H01R27/00 , H01R13/40 , H01R13/44 , H01R13/5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柔性转接插座,含有插座本体、面板、柔性插头和柔性插座,在插座本体内设有导电接触座和导电芯,在插座本体的两面设有含有中空的面板;所述柔性插头通过其插头锁接杆穿过中空与导电接触座的一头嵌接,设置在插座本体的一面;所述柔性插座通过其插座锁接杆穿过中空与导电接触座的另一头嵌接,设置在插座本体的另一面;柔性插头通过导电接触座和导电芯与柔性插座连接,构成完整的柔性转接插座。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的插座本体、柔性插头和柔性插座的结构形式,在插座本体上可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插座制式连接或者更换不同制式的柔性插头和柔性插座,既符合现代电工使用规范,又给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电器提供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5148444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45013.1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湖南省普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IPC: A62C3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防水压实时监测系统,它包括至少一水压监测节点,每一所述水压监测节点设置于消防系统管道试水端,所述水压监测节点用于实时监测当前节点位置的水压数据;至少一本地数据监测管理中心,每一所述本地数据监测管理中心监测管理其所监管范围内的所述水压监测节点;一远程监控中心;所述远程监控中心用于处理每一所述本地数据监测管理中心所传递的监测数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消防水压实时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本发明实现了实时在线对消防系统管道中的水压进行监测,当水压出现异常时,本地监测管理中心和远程监控中心可两方面同时报警,大大提高了整个消防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