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14230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74293.1
申请日:2011-06-27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管网数据库设置方法,将排水管网CAD数据转换为ArcGIS图形文件,创建排水管网设计数据库并设计排水管网要素,将所述ArcGIS图形文件导入所述排水管网设计数据库中。本发明能够提升对管网数据的管理能力,对排水管网要素进行分层管理,便于数据的管理更新,节约了人工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排水管网的信息化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01575146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052121.X
申请日:2009-05-27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锚浸没式生态滤床及其原位净化微污染地表水的方法,其滤床包括立体矩形框架、平行绳(尼龙绳或其他材质绳索)、接触氧化填料及生物膜,平行绳为数根且对应设置于立体矩形框架上表面及下表面,接触氧化填料绑扎于上表面及下表面平行绳之间,生物膜附着于接触氧化填料表面;锚定重物连接于立体矩形框架底部;其净化水方法是将前述滤床放置于需进行净化的水体中,锚定重物锚定于河(湖)床底部,使该床浸没并悬浮在水体中,滤床的底部不接触河(湖)床。本发明具有接触比表面积大,有很高的生物量,净化速度快,效率高,不影响景观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544446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050503.9
申请日:2009-05-04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的系统,生物接触氧化模块采用弹性立体填料或组合填料,河道沿岸设置挺水植物浮床或浮水植物浮床,在河道上下游设置浮水植物净化带,浮床的水面覆盖率为15-20%;在河道两岸种植挺水植物和在水面抛种浮叶植物、在两倍透明度以上的水域范围内种植沉水植被;在河道两边的坡地上扦插未发芽的杨树或柳树枝条,同时在坡地的不同位置采用将杨树枝条或柳树枝条捆扎成一束的柴笼方式,按等高线水平浅埋入坡岸。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河道生态修复和构建,实现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污染物自净化、自调节和自维持,是现阶段在无法实行全流域截污的条件下进行改善水质的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0355672C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510030489.8
申请日:2005-10-13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IPC: C02F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栅水体强化净化方法及其装置,主要应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强化净化和生态修复中,属于环境工程与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生态接触氧化池中自固定形成的悬浮填料及微生物膜和人工投加的螺蛳、河蚌等底栖动物,出水口设有升流式悬浮填料的生物过滤区,生态接触氧化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生态接触氧化池顶部的网格盖板上覆人工土壤并种植对臭气有良好吸收净化功能的池顶植被覆盖层。延长了生物栅强化净化池生态链,减少污泥产量、降低污泥处理费用,提高水质净化效果;生物强化净化池顶植物增氧和水质净化起辅助作用,降低水质净化费用;人工复合土壤层及其微生物、植物对净化池散发臭气具有良好净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8644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810009688.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无动力浸没式河道水质净化装置,它包括微生物载体、载体固定反应器及透水性半封闭端口,所述载体固定反应器为管状体,微生物载体置于载体固定反应器内,透水性半封闭端口卡箍连接于载体固定反应器两端,形成一体化。将该装置投放于自然水体中,通过水流作用实现水体与微生物载体的充分接触,从而为微生物创造一定条件,去除污染物质,实现无动力污染净化的目的。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将微生物载体截留在反应器中,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较好的保护优势菌种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根据河道特征进行一体化组装,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因河制宜”。
-
公开(公告)号:CN102267696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93512.0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喜旱莲子草活性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喜旱莲子草成熟的季节,收割喜旱莲子草,将其洗净烘干后切为碎段,置于容器中,用磷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后,在干燥箱中烘干之后放入炭化炉中进行炭活化,炭活化后用热蒸馏水清洗至pH值为6.5~7.5,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将其粉碎,得到喜旱莲子草活性炭。本发明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且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206005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072285.6
申请日:2011-03-24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反应器系统,包括岸坡生态缓冲带、植物重建区、水生植物带、底栖动物和水生动物;其中,所述岸坡生态缓冲带构建在河道岸坡上,所述植物重建区构建在河道消落带,所述水生植物带构建在河道中,所述底栖动物和水生动物于河道中放养。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河道生态反应器系统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投入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效的实现了水质的改善、生态功能的提升、景观的呈现三种效益的统一,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公开(公告)号:CN1778710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510030489.8
申请日:2005-10-13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IPC: C02F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栅水体强化净化方法及其装置,主要应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强化净化和生态修复中,属于环境工程与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生态接触氧化池中自固定形成的悬浮填料及微生物膜和人工投加的螺蛳、河蚌等底栖动物,出水口设有升流式悬浮填料的生物过滤区,生态接触氧化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生态接触氧化池顶部的网格盖板上覆人工土壤并种植对臭气有良好吸收净化功能的池顶植被覆盖层。延长了生物栅强化净化池生态链,减少污泥产量、降低污泥处理费用,提高水质净化效果;生物强化净化池顶植物增氧和水质净化起辅助作用,降低水质净化费用;人工复合土壤层及其微生物、植物对净化池散发臭气具有良好净化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