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式无极调速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769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20126.1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驱式无极调速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轴传动部件、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模拟轮试件、模拟轨试件、轮轨接触加载平台、冷却循环油路、基座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本发明的第一驱动轴传动部件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分别位于被测试样两侧且两驱动轴回转中心呈水平分布,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模拟轮和轨试样的尺寸限制。作为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动力源的第二伺服控制电机经同步带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的转动轴相连,且位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的正下方,且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为非共用平台刚性连接,有效避免了电机高速运转过程中自身微幅振动带来的接触载荷波动和冲击问题。

    一种双驱式无极调速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769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911120126.1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驱式无极调速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轴传动部件、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模拟轮试件、模拟轨试件、轮轨接触加载平台、冷却循环油路、基座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本发明的第一驱动轴传动部件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分别位于被测试样两侧且两驱动轴回转中心呈水平分布,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模拟轮和轨试样的尺寸限制。作为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动力源的第二伺服控制电机经同步带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的转动轴相连,且位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的正下方,且与第二驱动轴传动部件为非共用平台刚性连接,有效避免了电机高速运转过程中自身微幅振动带来的接触载荷波动和冲击问题。

    一种铝/钢异种金属熔焊原位形成多主元共晶高熵焊缝的填充材料及其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71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4458.6

    申请日:2023-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接铝/钢异种金属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钢异种金属熔焊原位形成多主元共晶高熵焊缝的填充材料及其焊接方法。填充材料由如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Cu20~50%、Ni15~45%、Mn20~40%。本发明将Cu、Ni和Mn制备的混合粉末作为焊接铝/钢异种金属的填充材料,利用激光热源+同轴送粉技术,使Fe、Al、Cu、Ni和Mn元素在焊缝熔池中发生共晶反应形成FCC固溶体相与B2相交替排列的共晶或近共晶高熵合金结构,其优异的强韧性与液态成型性在提高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强韧性的同时改善了焊缝的成型性能,实现了铝/钢异种金属的高质量焊接,且制备过程简便,焊接成本较低。

    一种TiB2/Fe64Ni36复合涂层的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579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1575379.0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发明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激光加工领域,涉及一种TiB2/Fe64Ni36复合涂层的其制备方法。该TiB2/Fe64Ni36复合涂层的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筛选出合适粒径尺寸的Fe、Ni、Ti和Fe‑B粉末,并按比例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末;(2)将步骤(1)所述混合粉末在球磨机中低速球磨1h~3h后,将混合粉末放置于恒温干燥箱中烘干;(3)利用同轴送粉装置将步骤(2)干燥后的混合粉末输送至激光作用区的基板表面,在氩气保护氛围下,使用激光光源将混合粉末熔化并沉积在基板表面,制备所述的TiB2/Fe64Ni36复合涂层。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的方法。

    一种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2795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75302.3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该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由以TiB2为核心的核壳式结构的增强组织和作为基体的Fe64Ni36因瓦合金构成;以TiB2为核心的核壳式结构的增强组织均匀地分布在基体内,通过调整所添加的Ti/B原子比,形成不同结构的增强相;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成分由单质Fe、Ni、Ti和Fe‑B合金混合粉末激光沉积而成;所述混合粉末的粒径大小为140~300目,形状为球型,化学成分为:单质Fe、Ni、Ti均为99.9%高纯粉末,Fe‑B合金粉中B元素含量为20wt.%。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该材料成分可控,性能优越,可同时兼顾材料的因瓦特性和耐磨性能,通过改变Ti/B的原子比,在Fe64Ni36复合涂层中制备出以TiB2为核心的壳核式组织。

    一种TiB2/Fe64Ni36复合涂层的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579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75379.0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发明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激光加工领域,涉及一种TiB2/Fe64Ni36复合涂层的其制备方法。该TiB2/Fe64Ni36复合涂层的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筛选出合适粒径尺寸的Fe、Ni、Ti和Fe‑B粉末,并按比例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末;(2)将步骤(1)所述混合粉末在球磨机中低速球磨1h~3h后,将混合粉末放置于恒温干燥箱中烘干;(3)利用同轴送粉装置将步骤(2)干燥后的混合粉末输送至激光作用区的基板表面,在氩气保护氛围下,使用激光光源将混合粉末熔化并沉积在基板表面,制备所述的TiB2/Fe64Ni36复合涂层。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的方法。

    一种激光高熵化填粉焊接抑制焊缝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020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97736.X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高熵化填粉焊接抑制焊缝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新方法,它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由五种或五种以上的金属粉末,按特定比例混合均匀后,采用同轴送粉方式,在激光热源作用下实现异种金属的激光高熵化填粉焊接。所形成的焊缝金属由多主元组成,并具备高混合熵特征,从而抑制焊缝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使异种金属焊缝接头具有高强、高韧的特性。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1)可简单快捷地改变焊缝熔池的热力学环境,充分利用高混合熵效应调控焊缝金属的微观结构与接头性能;(2)可针对不同被焊材料的焊接性能,设计并改变高熵化焊缝金属的元素组成与成分配比,从而达到抑制焊缝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目的,具有柔性制造的特征。

    一种FexWyC-贝氏体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8588566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810638367.4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xWyC‑Bainite成分和组织双梯度复合材料。传统陶瓷‑金属复合材料耐磨性与韧性相矛盾,此消彼长的现象非常严重。该FexWyC‑Bainite成分和组织双梯度复合材料按垂直于基板表面沿高度方向梯度变化,成分依次为铁基均质材料、5vt%Co/WC‑Fe复合材料、10vt%Co/WC‑Fe复合材料,形成了成分梯度;同时各梯度层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贝氏体相变,分别生成了贝氏体组织、贝氏体+碳化物、贝氏体+碳化物+马氏体/奥氏体混合组织,最终实现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结构,形成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使材料兼备了贝氏体(Bainite)材料的韧性和金属化合物(FexWyC)的耐磨性。本发明降低了材料内部热应力,解决了金属材料耐磨性与韧性难以匹配的问题,形成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

    一种FexWyC-Bainite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858856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638367.4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xWyC-Bainite成分和组织双梯度复合材料。传统陶瓷-金属复合材料耐磨性与韧性相矛盾,此消彼长的现象非常严重。该FexWyC-Bainite成分和组织双梯度复合材料按垂直于基板表面沿高度方向梯度变化,成分依次为铁基均质材料、5vt%Co/WC-Fe复合材料、10vt%Co/WC-Fe复合材料,形成了成分梯度;同时各梯度层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贝氏体相变,分别生成了贝氏体组织、贝氏体+碳化物、贝氏体+碳化物+马氏体/奥氏体混合组织,最终实现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结构,形成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使材料兼备了贝氏体(Bainite)材料的韧性和金属化合物(FexWyC)的耐磨性。本发明降低了材料内部热应力,解决了金属材料耐磨性与韧性难以匹配的问题,形成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