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水域水面清理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592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5016.9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面垃圾清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小水域水面清理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中小水域水面清理装置,通过收集模块收集水上垃圾,并通过传送模块将垃圾传送至存储模块暂存,在需要体积较大的垃圾时,通过压缩模块压缩后传送至存储模块,而通过控制模块为各模块提供动力并控制各模块的工作;该装置可以替代人工打捞,提高了打捞率,节约了劳动成本,还可以替代大型机械对中小水域进行清理,解决了装置与工作环境适配性差的问题。

    一种实现均匀单向拉伸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4539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30156.X

    申请日:2016-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实现均匀单向拉伸的试验方法,步骤一:把试件和连接件粘/焊接在一起形成紧密的连接;在连接件左、右添加一推板装置。步骤二:对试件进行装夹,单向拉伸试验装置夹持连接件,用引伸计测得试件自由区的宽度位移数据。步骤三:将宽度位移数据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系统,使单向拉伸试验装置的电机或气缸运动从而带动推板装置对连接件左、右两个方向施加合适的压力,使得夹持区的宽度变形量和自由区的宽度变形量相同。步骤四:在试验过程中利用引伸计要对宽度变形量进行实时的实验数据的采集。步骤五:试验后对试件进行测量,与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本发明实现试件整体均匀变形,克服了传统试验中试件胶粘固定区和自由区变形不均匀的缺陷。

    一种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机

    公开(公告)号:CN104858268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061025.2

    申请日:2014-0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13/02 B21D5/08 B21D5/083

    Abstract: 一种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机,包括送料装置和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所述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装置,当所述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装置为两组及其以上时,各个所述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装置依次首尾相接设置;所述送料装置放置于所述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的前端并与相邻的所述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装置相连;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以往变截面辊弯成形机不能生产宽度较窄的变截面板材以及成形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降低了伺服控制的轴数规模,使控制系统变得简单易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度,维护容易。

    一种实现大变形范围的平面应变状态的测试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2377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489562.1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一种实现大变形范围的平面应变状态的测试装置,它包含电机,支架,压板,丝杠,挡板,挡块,激光测距传感器,工作台,挡板,激光测距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被测板料;电机安装在支架上并与压板、丝杠连接,压板上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挡板与挡板设置在工作台两侧,并通过螺钉与工作台、挡块连接;挡块中部设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挡板中部设有压力传感器;被测板料位于三个挡板合围的工作台上;支架连接在工作台上。一种实现大变形范围的平面应变状态测试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四大步骤。本发明为工程实际生产中的一些成形工艺、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提供了实验依据。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各向异性材料筒形件拉深凸耳消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609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77472.8

    申请日:2016-05-3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有限元模拟的各向异性材料筒形件拉深凸耳消除方法:(1)、选取任意两种具有各向异性的材料,板料A和板料B;(2)、首先用ABAQUS软件对其中板料A进行筒形件的拉深模拟仿真,观察结果;(3)、假设板料变形前后面积不变,在拉深之后的筒形件上选取其一圈节点,将这些节点一一映射到初始板料A上,记录这些映射点,并将圈外的板料剪切掉,然后得到新的板料尺寸;(4)、利用新的板料尺寸再次进行模拟仿真,观察结果;(5)、若依然残留部分凸耳,重复(2),(3)操作,直至没有凸耳;(6)、利用板料B再次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消除凸耳现象,使各向异性材料在筒形件拉深时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及材料利用率。

    一种局部加热成形极限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98905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319572.1

    申请日:2013-07-2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局部加热成形极限试验方法,它可以采用球面胀形法、Marciniak平面法、十字形试件的双向拉伸试验法实现;这里以十字形试件的双向拉伸试验法为例,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十字形试件的装夹;步骤二:双向拉伸试验装置及激光发射器的相关参数设定;步骤三:试件的双向加载拉伸和中心区的加热;步骤四:试验数据的测量采集;步骤五:试验后处理及成形极限分析,得到板料在各种非比例加载路径下的热成形极限。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方便实现比例和非比例加载路径的热成形极限实验。它在材料力学测试工艺及设备技术领域里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

    三维辊弯成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58315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159941.0

    申请日:2012-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辊弯成型装置,包括:底座、X向运动驱动机构、X向滚珠丝杠副和装配有轧辊的成型机架;所述成型机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还包括:Z向运动驱动机构和Z向滚珠丝杠副;所述Z向滚珠丝杠副和所述X向滚珠丝杠副垂直设置;所述Z向滚珠丝杠副包括:Z向滚珠丝杆和与所述Z向滚珠丝杆通过滚珠滚动连接的Z向螺母副;所述Z向滚珠丝杆的一端与所述Z向运动驱动机构相联动,所述Z向螺母副与所述成型机架固定连接。因此,在对原料进行弯曲变形操作时,不仅能够在x,y平面内运动,还可以在z轴方向上运动,提高了对原料进行弯曲变形的精度,实现了对原料的三维立体加工,使加工得到的型材具有更加合理的力学性能。

    一种局部加热成形极限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9890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19572.1

    申请日:2013-07-2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局部加热成形极限试验方法,它可以采用球面胀形法、Marciniak平面法、十字形试件的双向拉伸试验法实现;这里以十字形试件的双向拉伸试验法为例,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十字形试件的装夹;步骤二:双向拉伸试验装置及激光发射器的相关参数设定;步骤三:试件的双向加载拉伸和中心区的加热;步骤四:试验数据的测量采集;步骤五:试验后处理及成形极限分析,得到板料在各种非比例加载路径下的热成形极限。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方便实现比例和非比例加载路径的热成形极限实验。它在材料力学测试工艺及设备技术领域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双轴板料拉压循环加载实验防弯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67672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74153.3

    申请日:2013-05-13

    Abstract: 一种双轴板料拉压循环加载实验防弯系统和方法,其中系统包含相对设置的前部防弯支撑和后部防弯支撑;所述前部防弯支撑和所述后部防弯支撑之间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前部防弯支撑包含前部中心块;所述后部防弯支撑包含后部中心块;所述前部中心块和所述后部中心块上分别开测量槽;所述前部中心块和所述后部中心块上的所述测量槽一个开在水平方向另一个开在竖直方向。本发明能够实现双轴材料拉压循环实验中对于十字形试件的防弯;本发明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一种判断复杂加载路径下板料成形是否绝对安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49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275059.4

    申请日:2019-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判断复杂加载路径下板料成形是否绝对安全的方法:步骤一:进行传统的简单加载路径的成形极限试验,获得简单加载路径下的试验成形极限图;步骤二:选用弹塑性理论的失稳准则,计算步骤一中的简单加载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图,得到理论成形极限图;步骤三:计算三种不同的双级复杂加载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图;步骤四:得到适应于不同加载路径的板料成形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区边界线及适应于不同加载路径的板料成形过程中的绝对危险区边界线。本发明优点及功效在于:该方法能够针对不同金属材料在经历复杂加载的成形工艺中是否绝对安全给出明确界限,方便实际工程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