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85880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291787.7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回采工作面智能开采预测截割线生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已经动态修正的基于统一坐标系的回采工作面煤层高精度透明化三维地质模型;获取上一刀割煤顶部和底部实际截割线数据并转换为基于统一坐标系的数据;生成未来N刀的煤层顶板和煤层底板的N*(M+1)格网点阵数据;优化计算未来N刀的采煤机前滚筒和后滚筒高度调整值;根据上一刀割煤顶部和底部实际截割线、下一刀采煤机前滚筒和后滚筒高度调整值计算得到下一刀的采煤机顶部和底部预测截割线;根据下一刀的预测截割线,约束采煤机完成一刀自主割煤,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实现了上一刀实际截割线与未来N刀煤层空间形态变化的动态关联,提供了更优的预测截割线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85690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1047340.9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厚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调斜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加、减刀开采,人为形成仰斜开采综采工作面,通过调斜推溜移架使刮板运输机处于不上窜下滑的平衡状态,为保持此状态开采对采煤机割煤加减刀综采工作面、移架、推刮板运输机及特殊情况下的有关操作进行了规范,有效的解决了刮板输送机时常出现上窜下滑的问题。避免了因为刮板输送机时常出现上窜下滑的问题,导致刮板输送机与转载机搭接关系、设备与端头巷道空间关系不合理,造成堆煤或安全通道不畅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产生咬架、挤架、歪架甚至倒架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12078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291594.2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设备与地质模型、巷道设计模型的耦合系统,通过在掘进设备上安装惯导装置、反射棱镜和测距传感器,利用全自动全站仪传导大地坐标实时标定反射棱镜,获取掘进设备精确的大地坐标定位数据、姿态数据和巷道截割数据;同时,构建基于统一大地坐标系的高精度三维动态地质和巷道设计综合模型,建立掘进设备和地质模型、巷道设计模型高度耦合的空间关系,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还原井下掘进现场环境;利用数据传输处理模块生成掘进设备的自适应规划截割模板,航向角、俯仰角纠偏模板,通过智能掘进远程管控系统指导掘进设备完成自适应规划截割和自动纠偏,为实现矿井的智能化掘进,提供了高度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化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04283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057239.1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层底板灰岩承压含水层注浆加固改造方法,对煤层底板灰岩承压含水层注浆加固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确定注浆加固改造范围,然后按照网格法设计钻孔平面位置,钻孔布置均匀;钻场内钻孔呈伞状均匀布置,钻孔设计方向与断裂构造及裂隙的发育方向垂直或斜交;然后进行钻注工程施工,同一条顺槽安排一个钻场进行钻注工作,同一钻场安排一套钻注设备,钻孔注浆连续作业,一个钻孔施工完毕应立即注浆,然后再施工另一钻孔;最后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和评价。通过对煤层底板灰岩承压含水层注浆加固改造,实现了受煤层底板灰岩承压含水层水害威胁的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环保、优质高效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412078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91594.2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设备与地质模型、巷道设计模型的耦合系统,通过在掘进设备上安装惯导装置、反射棱镜和测距传感器,利用全自动全站仪传导大地坐标实时标定反射棱镜,获取掘进设备精确的大地坐标定位数据、姿态数据和巷道截割数据;同时,构建基于统一大地坐标系的高精度三维动态地质和巷道设计综合模型,建立掘进设备和地质模型、巷道设计模型高度耦合的空间关系,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还原井下掘进现场环境;利用数据传输处理模块生成掘进设备的自适应规划截割模板,航向角、俯仰角纠偏模板,通过智能掘进远程管控系统指导掘进设备完成自适应规划截割和自动纠偏,为实现矿井的智能化掘进,提供了高度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化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54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91223.5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采工作面双绳支撑式移动巡检承载平台系统,包括双环形钢丝绳、双钢丝绳驱动装置、移动巡检承载平台、限位传感器、防撞抱锁器,双压绳导向装置、双钢丝绳尾轮滑移装置、钢丝绳涨紧装置和远程集控模块组成;移动巡检承载平台上可搭载巡检机器人或其他巡检仪器设备。所述双绳支撑式移动巡检承载平台系统安装在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电缆槽后挡板上,平台安装长度与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中部溜槽长度相匹配。本发明结构简单,系统加工制作、安装方便,适应性强,可用于综采工作面等复杂环境场所,为携带的智能煤矿安全生产巡检机器人或其他巡检仪器设备进行平稳移动、创造最佳巡检运行场景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88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91787.7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回采工作面智能开采预测截割线生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已经动态修正的基于统一坐标系的回采工作面煤层高精度透明化三维地质模型;获取上一刀割煤顶部和底部实际截割线数据并转换为基于统一坐标系的数据;生成未来N刀的煤层顶板和煤层底板的N*(M+1)格网点阵数据;优化计算未来N刀的采煤机前滚筒和后滚筒高度调整值;根据上一刀割煤顶部和底部实际截割线、下一刀采煤机前滚筒和后滚筒高度调整值计算得到下一刀的采煤机顶部和底部预测截割线;根据下一刀的预测截割线,约束采煤机完成一刀自主割煤,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实现了上一刀实际截割线与未来N刀煤层空间形态变化的动态关联,提供了更优的预测截割线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85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47340.9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厚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调斜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加、减刀开采,人为形成仰斜开采综采工作面,通过调斜推溜移架使刮板运输机处于不上窜下滑的平衡状态,为保持此状态开采对采煤机割煤加减刀综采工作面、移架、推刮板运输机及特殊情况下的有关操作进行了规范,有效的解决了刮板输送机时常出现上窜下滑的问题。避免了因为刮板输送机时常出现上窜下滑的问题,导致刮板输送机与转载机搭接关系、设备与端头巷道空间关系不合理,造成堆煤或安全通道不畅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产生咬架、挤架、歪架甚至倒架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7990882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711340906.8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巷道地质编录绘图系统,其包括移动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服务端和绘图端;移动端用于获取待测巷道中采集点处的采集信息并将采集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服务端;绘图端集成在矿山地测图形处理平台中,用于对采集信息中的图像信息进行缩放校正,生成采集点对应的柱状图信息,并将校正后的图像信息和柱状图信息上传到服务端;绘图端还用于根据选定巷道对应的巷道信息和采集信息,以及设定的绘图参数绘制出选定巷道的剖面素描图和采集信息的平面图。本发明可以实现巷道地质信息的高效采集、传输、分析与成图,大大减少了地质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保存了原始地质信息影像图,实现了数据共享与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9088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340906.8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C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巷道地质编录绘图系统,其包括移动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服务端和绘图端;移动端用于获取待测巷道中采集点处的采集信息并将采集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服务端;绘图端集成在矿山地测图形处理平台中,用于对采集信息中的图像信息进行缩放校正,生成采集点对应的柱状图信息,并将校正后的图像信息和柱状图信息上传到服务端;绘图端还用于根据选定巷道对应的巷道信息和采集信息,以及设定的绘图参数绘制出选定巷道的剖面素描图和采集信息的平面图。本发明可以实现巷道地质信息的高效采集、传输、分析与成图,大大减少了地质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保存了原始地质信息影像图,实现了数据共享与重复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