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场低扰的星载微带馈源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2467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0858028.4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低扰的星载微带馈源组件,包括:宽频微带馈源、馈源支撑筒、半刚电缆和多个介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宽频微带馈源与所述馈源支撑筒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半刚电缆通过多个介质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馈源支撑筒的内部;所述半刚电缆的一端与所述宽频微带馈源相连接,所述半刚电缆的另一端通过外部馈电端口与外部的发射机实现射频互连。本发明既发挥了微带低剖面、低遮挡、大功率容量的优势,又实现了大功率射频电缆的中心对称馈电,抑制了电缆对微带辐射缝隙的近场扰动,有效改进了馈源轴比方向图的对称性,保证了较好的相位中心稳定度,提升了馈源对反射器的照射效率。

    一种近场低扰的星载微带馈源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246736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0858028.4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低扰的星载微带馈源组件,包括:宽频微带馈源、馈源支撑筒、半刚电缆和多个介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宽频微带馈源与所述馈源支撑筒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半刚电缆通过多个介质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馈源支撑筒的内部;所述半刚电缆的一端与所述宽频微带馈源相连接,所述半刚电缆的另一端通过外部馈电端口与外部的发射机实现射频互连。本发明既发挥了微带低剖面、低遮挡、大功率容量的优势,又实现了大功率射频电缆的中心对称馈电,抑制了电缆对微带辐射缝隙的近场扰动,有效改进了馈源轴比方向图的对称性,保证了较好的相位中心稳定度,提升了馈源对反射器的照射效率。

    一种星载核心网用户面服务提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352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49129.0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星载核心网用户面服务提供方法、系统及其策略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属于卫星通信领域,包括:响应于任务请求,将任务请求加入本地低轨卫星的任务队列,并在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将本地低轨卫星更新为服务状态;在服务状态的情况下,执行任务队列中的任务请求;在本地低轨卫星的待机状态的持续的待机时间,超过预设的待机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本地低轨卫星更新为关闭状态;在本地低轨卫星为关闭状态,并且任务队列中的任务请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请求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本地低轨卫星更新为设置状态。解决了由于卫星移动速度快造成的星载核心网用户面服务的连续性不足的问题。

    一种星载核心网用户面服务提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3525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449129.0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星载核心网用户面服务提供方法、系统及其策略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属于卫星通信领域,包括:响应于任务请求,将任务请求加入本地低轨卫星的任务队列,并在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将本地低轨卫星更新为服务状态;在服务状态的情况下,执行任务队列中的任务请求;在本地低轨卫星的待机状态的持续的待机时间,超过预设的待机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本地低轨卫星更新为关闭状态;在本地低轨卫星为关闭状态,并且任务队列中的任务请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请求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本地低轨卫星更新为设置状态。解决了由于卫星移动速度快造成的星载核心网用户面服务的连续性不足的问题。

    基于类EIT效应的双模式一维光子晶体耦合结构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421650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00055.5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文涉及一种基于类EIT效应的双模式一维光子晶体耦合结构传感器设计,属于光子晶体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两种具有不同模式的一维光子晶体结构进行耦合以实现光学环境下电磁感应透明(EIT)效应即类EIT效应,结合耦合结构的特殊波形进行更高性能的传感。具体而言,就是在二氧化硅基底上引入空气模式和介质模式的一维光子晶体结构,通过改变光子晶体的结构参数以及耦合结构的相关参数实现类EIT效应。和双参量传感器相比,本发明首次基于光子晶体耦合结构的类EIT效应产生的透明窗口进行传感,并首次基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环境进行折射率及温度传感。本发明可以用于PBS等溶液环境下的折射率传感和温度传感领域。

    一种数据双向传输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4712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15715.8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双向传输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通信业务信息和信道状态,生成相应的帧类型来选择业务量信息的最佳调制格式、调制速率、时隙占比。第一侧设备和第二侧设备利用请求帧、应答帧和信息帧,进行协商通信,改变各自的调制格式和调制速率,以及改变发送时隙、接收时隙、照明时隙和其他时隙的占比,以此建立时分双向通信。该方法根据通信双方设备不同信道特征,实现数据传输的灵活调制格式和速率,合理的分配时分双工模式的最佳时隙比,解决通信设备信号光、照明光和其他光产生的后向散射干扰的问题,并且通过提高数据包的带宽利用率来提升数据速率,并且实现了多光路功能的时分复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