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动态网络共识机制的主节点选举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879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08530.3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杂动态网络共识机制的主节点选举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网络的第一拓扑结构,根据第一拓扑结构生成目标网络对应的第一邻接矩阵;根据第一邻接矩阵,确定任一节点到最远节点的第一最短传输路径,根据最短传输路径,确定第一目标数量的第一节点集合;根据第一节点集合,确定第一节点集合中的任一节点到最远节点的第二最短传输路径,根据第二最短传输路径,确定第一节点集合中第二目标数量的主节点。利用拓扑结构,经过两次选举,摒弃传输性能欠佳的节点,选举出全局通信代价最优的特定数量的主节点,同时主节点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目标网络的规模变化动态调节。

    图像去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115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85292.4

    申请日:2024-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去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待去雾图像中雾浓度一致的像素点划分在同一个图像分区内,得到至少一个图像分区;针对各图像分区,基于图像分区对应的目标能见度确定图像分区对应的去雾透射率,去雾透射率用于指示图像去衰减处理的去衰减程度;基于去雾透射率对对应的图像分区进行图像去衰减处理,得到去雾后的目标图像。基于此,划分在同一图像分区内的所有像素点的雾浓度一致,则可用相同的去雾透射率对同一图像分区内的各像素点进行去衰减处理,减少确定像素点去雾透射率的耗时,能实现提高图像去雾效率的目的。

    一种挖洞人工磁导体及半波偶极子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7855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1768.5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挖洞人工磁导体及半波偶极子天线,属于天线领域,按照不同挖洞孔径大小实现对人工磁导体阵列的非周期排列,通过改变人工磁导体的衬底结构,提升人工磁导体的同相反射带宽,并且利用人工磁导体单元的孔径大小对反射相位的影响设计非周期的人工磁导体阵列,提升天线的增益和带宽,与传统的半波偶极子天线以及加载周期结构的普通人工磁导体偶极子天线相比,本非周期性挖洞人工磁导体半波偶极子天线带宽更宽,增益更大。

    倒置型光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8429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19181.3

    申请日:2022-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倒置型光探测器及制备方法,包括自下而上的P型衬底层、P型接触层、掺杂吸收层、本征吸收层、过渡层、N型收集层、N型接触层,其中,所述掺杂吸收层的掺杂浓度沿着自横向中心至横向边缘的方向阶梯式降低。本发明提供的倒置型光探测器及制备方法,掺杂吸收层的掺杂浓度沿着自横向中心至横向边缘的方向阶梯式降低。该横向掺杂分布使得光探测器台面边缘的耗尽区域比光敏面中心的耗尽区域长,可以实现光生载流子的同步输运,缓解了限制高速响应的问题。

    光栅设计方法、光栅及探测器集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03681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574701.2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栅设计方法、光栅及探测器集成结构,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设计参数;将所述设计参数输入至光栅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光栅设计模型输出的光栅结构,其中,所述光栅设计模型是基于台阶式粒子群算法构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亚波长光栅,采用上述光栅设计方法得到。本发明提供一种探测器集成结构,包括探测器和光栅,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光栅单片集成,所述光栅是上述光栅设计方法得到的。本发明提供的光栅设计方法基于台阶式粒子群算法,通过电场场强调节对光栅结构进行设计,实现了对具有汇聚增强功能的非周期亚波长光栅进行设计。本发明提供的亚波长光栅具有汇聚增强功能。

    一种管壁内嵌化学合成量子点的管状微腔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778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811556261.6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壁内嵌化学合成量子点的管状微腔及其制备方法。该管状微腔为内嵌化学合成量子点的无源介质薄膜通过释放应力自卷曲形成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化学合成量子点完全被所述无源介质薄膜包裹。本发明将化学合成量子点嵌设在自卷曲微米管的管壁中,相对于外延生长量子点方式,化学合成量子点的尺寸和分布的可控性和均匀性良好,发光特性优异,制作成本很低且适合大规模制备;特别是,本发明相对于将化学合成量子点包覆在自卷曲微米管管壁表面方式,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量子点发光与微腔谐振模式之间的耦合效率,还避免了化学合成量子点因受到外界气体或液体环境影响而导致微腔光学性能恶化甚至失效的情况。

    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柔性应变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89539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810996027.9

    申请日:2018-08-2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柔性应变传感器。该方法包括:在弹性织物内浸入液态导电材料;在弹性织物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电极,并在电极上连接电极引线;在弹性织物的外表面包覆弹性体材料,并使电极引线从弹性体材料中露出;弹性体材料固化后,获得柔性应变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选择弹性织物作为液态导电材料存储通道,传感器在被施加拉力或压力时,液态导电材料都能够从弹性织物中流出,致使弹性织物的导电性能下降;当撤除施加的外力后,流出的液态导电材料重新流回到弹性织物中,致使弹性织物的导电性能恢复,从而使得传感器同时具备拉力传感和压力传感的功能,不仅扩大柔性传感器的应变感知范围,还简化了其制备工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