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91569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67288.1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1S5/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机器人的反射物定位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接收端的RSS序列与第一反射路径的RSS的相关系数,与发射端的RSS序列与第二发射路径的RSS的相关系数求和;在和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反射路径的入射角确定为目标入射角,将目标入射角对应的第一反射路径确定为目标反射路径,从第一反射路径中,去掉目标反射路径,得到剩余反射路径,并且从第二反射路径中,去掉目标发射路径,得到剩余发射路径;从接收端的RSS序列中,删除目标反射路径的RSS的贡献分量,得到接收端的剩余RSS序列,直至接收端的剩余RSS序列与剩余反射路径的RSS的相关系数小于预设系数阈值,然后确定反射物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991569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0267288.1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1S5/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机器人的反射物定位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接收端的RSS序列与第一反射路径的RSS的相关系数,与发射端的RSS序列与第二发射路径的RSS的相关系数求和;在和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反射路径的入射角确定为目标入射角,将目标入射角对应的第一反射路径确定为目标反射路径,从第一反射路径中,去掉目标反射路径,得到剩余反射路径,并且从第二反射路径中,去掉目标发射路径,得到剩余发射路径;从接收端的RSS序列中,删除目标反射路径的RSS的贡献分量,得到接收端的剩余RSS序列,直至接收端的剩余RSS序列与剩余反射路径的RSS的相关系数小于预设系数阈值,然后确定反射物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738897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1623288.X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多用户毫米波网络的并发传输方法及装置,确定第一并发传输终端以及所接入的第一接入点,并基于预先收集的波束扫描信息,按照最大化信干噪比的并发传输原则,确定第一接入点与第一并发传输终端之间的第一目标波束,并针对除第一接入点之外的每个第二接入点,从与该第二接入点连接、且处于候选终端队列中的用户终端中,确定一第二并发传输终端,以及该第二接入点与该第二并发传输终端之间的第二目标波束。可见,能够选择合适的用户终端以及波束进行并发传输,能够达到最大化信干噪比,降低了多接入点、多用户毫米波网络的并发传输时不同链路的干扰,提高了空间重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14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78592.6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中交星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恩文 , 刘玲 , 何佳伟 , 李大卓 , 刘京融 , 冯迪 , 丁振柯 , 苏宏明 , 钱道庆 , 李继欣 , 王景宇 , 刘天旺 , 杨毅 , 马伯浩 , 翟晓晓 , 王龙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技术的融合定位方法,包括初次定位阶段和融合估计阶段;其中,初次定位阶段用于为不同的观测信息设计定位模型;融合估计阶段分为三个阶段:预测阶段、决策阶段与更新阶段;在预测阶段,根据多点定位与指纹定位的定位模型差异与定位结果的误差分布进行估计,使用多个子滤波器分别进行误差滤除与状态估计,得到两个子系统的最大相关熵残差指标;在决策阶段,通过不同的指标得到子滤波器的估计结果,筛选出可信定位结果;在更新阶段,根据定位系统的状态方程,将可信定位结果输入最大相关熵卡尔曼滤波器进行滤波,得到LOS/NLOS环境下的相对准确定位结果,同时更新子滤波器状态等待下次定位。本发明解决了在未知环境中,视距基站数目无法满足定位需求时,如何减小NLOS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升了在未知环境中非视距传输下的室内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3889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623288.X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多用户毫米波网络的并发传输方法及装置,确定第一并发传输终端以及所接入的第一接入点,并基于预先收集的波束扫描信息,按照最大化信干噪比的并发传输原则,确定第一接入点与第一并发传输终端之间的第一目标波束,并针对除第一接入点之外的每个第二接入点,从与该第二接入点连接、且处于候选终端队列中的用户终端中,确定一第二并发传输终端,以及该第二接入点与该第二并发传输终端之间的第二目标波束。可见,能够选择合适的用户终端以及波束进行并发传输,能够达到最大化信干噪比,降低了多接入点、多用户毫米波网络的并发传输时不同链路的干扰,提高了空间重用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