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14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7333.6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nventor: 陈娟 , 屈辰 , 刘浩 , 禹春梅 , 向刚 , 王豪 , 吴昶霖 , 扈闰乔 , 隗靖昆 , 刘江楠 , 杨沅峂 , 曹宇轩 , 黄立波 , 李继坤 , 李荣博 , 彭宇 , 白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整机多应力步降加速试验方法,属于机电产品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准备受试品,从每类单机中各选出一个样本,作为受试品,将选中的受试品放置在标准或常规的贮存条件下,定期测量和记录每个受试品的性能退化参数;设计加速因子,设计用于计算加速试验的时间的加速因子Aw和用于评估设备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失效率的加速因子AFc;进行应力综合设计;设计测试方案,给出最终电子产品整机的步降加速试验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产品整机多应力步降加速试验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航天电子产品加速试验加速因子不准确、环境应力综合性差、试验周期长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5129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806841.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nventor: 陈娟 , 隗靖昆 , 吴昶霖 , 刘浩 , 王豪 , 崔朗福 , 张庆振 , 贾龙 , 陈昌 , 陈伟 , 向刚 , 刘永 , 杨哲森 , 刘京涛 , 周建明 , 马力伟 , 高梓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设计方法包括:在Simulink中搭建1553B总线模型、总线控制器模型、远程终端模型、总线监视器模型,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视器通过1553B总线模型连接,各个控制系统核心单机通过端子与终端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模块进行数据的打包与解包,将终端子系统的数据打包发送给总线,总线数据解包传输给终端子系统,该总线接口模型可以对simulink中控制系统核心单机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通信的仿真。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通过Simulink搭建1553B虚拟接口模型能够解决系统级模型中缺少单机模型间数据通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51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06841.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nventor: 陈娟 , 隗靖昆 , 吴昶霖 , 刘浩 , 王豪 , 崔朗福 , 张庆振 , 贾龙 , 陈昌 , 陈伟 , 向刚 , 刘永 , 杨哲森 , 刘京涛 , 周建明 , 马力伟 , 高梓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设计方法包括:在Simulink中搭建1553B总线模型、总线控制器模型、远程终端模型、总线监视器模型,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视器通过1553B总线模型连接,各个控制系统核心单机通过端子与终端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模块进行数据的打包与解包,将终端子系统的数据打包发送给总线,总线数据解包传输给终端子系统,该总线接口模型可以对simulink中控制系统核心单机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通信的仿真。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通过Simulink搭建1553B虚拟接口模型能够解决系统级模型中缺少单机模型间数据通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71780.5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备用电子产品多应力步降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属于加速寿命试验领域,通过在温度应力、湿度应力、振动应力、电应力、温度循环应力及其组合等各种应力条件下的失效机理和形式进行分析和构建相应的加速寿命模型,进而能够根据累积损伤叠加法分析多应力综合作用,对所选定的步降加速应力水平制定多应力步降加速试验谱。本发明提出多应力步降加速寿命试验设计、制定、试验数据建模分析的整个试验流程,形成了一套电子产品多应力步降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71762.7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6F16/215 , G06F16/2457 , G06F16/28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飞行时序参数的数据清洗方法,属于数据处理领域,主要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和离散点剔除两个部分,预处理部分实现了对数据的空值、无穷大、重复值的检查,对间接测量的信号进行了公式转换,在离散点剔除部分,对密度高、密度低以及一般分布的离散点使用3σ准则、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和孤立森林法的三种方法结合进行离散点的剔除,能快速剔除离散点,减少人工剔除离散点需要要重复工作的繁琐,使用机器算法提高了离散点的剔除的效率,并在最后结合人工进行对剔除后的数据进行检验和离散点的热工删除。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针对目前飞行试验数据离散点分布无规律、人工逐个剔除离散点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快速的进行数据清洗。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06835.1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nventor: 陈娟 , 隗靖昆 , 吴昶霖 , 刘浩 , 王豪 , 崔朗福 , 张庆振 , 贾龙 , 陈昌 , 陈伟 , 向刚 , 刘永 , 杨哲森 , 刘京涛 , 周建明 , 马力伟 , 高梓晰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学科仿真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虚拟样机技术条件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系统模型分解为不同的子系统模型;步骤二,分析子系统模型的功能确定建模方式;步骤三,建立接口约束文件;步骤四,根据接口约束文件和子系统模型搭建模型;步骤五,通过接口约束文件连接形成整体系统模型,进行多学科联合仿真;步骤六,将按照接口约束文件建立的子模型的虚拟样机模型替换原有的模型,进行模型的替换和验证。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虚拟样机技术条件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方法,实现多学科搭建虚拟样机建模及联合仿真,通过制定接口约束文件,实现系统模型的拆分和组合搭建以及子系统模型的快速替换。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36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710347.0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4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产品贮存条件下的变应力载荷谱仿真优化方法,属于本构模型的加速试验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Anand本构模型作为加速试验仿真模型,并设置Anand本构模型参数;S2、进行温度循环载荷作用下的Anand本构模型虚拟加速试验;S3、利用GXTL模型分析被测点位置;S4、基于步骤S2获取的加速仿真退化数据,对步骤S3所述的被测点进行加速试验应力谱优化。本发明采用上述机电产品贮存条件下的变应力载荷谱仿真优化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平台方便、快捷、准确的优势,结合常温变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案,基于仿真加速退化数据开展加速寿命试验设计优化,减小了加速实验周期,且经验证优化效果更为明显。
-
-
公开(公告)号:CN11477164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48072.X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为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底盘的舵轮结构,可以实现两个自由度的运动:舵向转动的车轮转动,从而实现舵轮在水平面上的全自由移动,具有体积小、高度低的特点。所述车轮组件实现舵轮前进时的运动;所述舵向组件实现舵轮舵向转动时的运动,通过零位传感器进行舵向的初始化以及转动时校准;所述悬挂组件实现舵轮纵向运动的减震和缓冲;所述走线组件约束各类电线在舵向转动时的运动;所述支撑板用于车轮组件和走线组件与舵向组件的连接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87501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710345.1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1/08 , G06F119/08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的加速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属于加速实验仿真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考虑随机因子和多应力作用下产品的能量损伤模型;S2、基于能量损伤模型进行步降应力载荷作用下的模型虚拟加速试验;S3、利用已有的实际加速试验数据评估产品的加速性能。本发明采用上述基于虚拟仿真的加速试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航天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和主要失效机理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并通过专用仿真软件、失效机理理论及数据驱动方法建立对应模型进行分析,可针对产品在贮存环境和长时间热待机下的寿命快速评估,实现了针对电子产品的多源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可以大大节省加速试验时间和费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