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附凸台变截面筒形件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4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519741.6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附凸台变截面筒形件的成形方法,属于扩散连接成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铸造与机加结合的方式进行成形,机加余量大,材料利用率低;采用增材制造与机加结合的方式进行成形,整体加工时间长,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一种内附凸台变截面筒形件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预成形;B、合模;C、扩散连接成形;D、完成扩散连接成形并脱模。本发明的成形方法对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采用刚性方式进行扩散连接,以及对第一圆筒段、第二圆筒段和第三圆筒段采用柔性方式进行扩散连接,均能够保证内附凸台变截面筒形件各部分的紧密连接,确保扩散连接质量。

    一种通道结构板管组合气胀扩散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118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604441.3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一种通道结构板管组合气胀扩散成形方法,涉及精密塑性领域,包括:将多个管体并排连接,得到排管;在排管的每个管体的端部焊接封头;将通气管与封头焊接,通气管与管体内部连通,得到焊后排管;将上板和下板连接于焊后排管两侧,得到板管组件;将板管组件安装于热压气胀弯曲模具中,模具升温到750℃,向通气管内通入高压气并合模,得到成型板管;将成型板管置于气胀扩散模具内,气胀扩散模具的温度升高至920℃,向通气管内通入高压气并保压,实现管体的气胀成形、管体与管体之间的扩散连接、管体与上板和下板之间的扩散连接,切除两端得到中空通道结构。成形后的产品无需进行热处理,极大的缩短产品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舵翼类结构增材工艺仿真及工艺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850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35873.0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舵翼类结构增材工艺仿真及工艺优化方法,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增材工艺仿真套用焊接仿真的方法,未考虑网格划分、算法选取方面的适用性,致使舵翼结构件出现生产应力集中和变形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现有舵翼结构件三维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处理;步骤2、结构优化处理后设定空间摆放姿态;步骤3、对舵翼结构件三维模型赋予材料属性;步骤4、对舵翼结构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步骤5、对网格进行逐层增材过程模拟仿真,得到应力集中和大位移区域;步骤6、基于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对舵翼结构增材结构进行优化。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舵翼结构件增材制造成形精度和成功率,降低零件试错时间和金钱成本。

    一种薄壁转轴零件加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23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12821.4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转轴零件加工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部,所述底板固定于机床平台上,以支撑薄壁转轴零件及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杆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机床平台的一侧连接;所述固定部的数量与增材打印的工艺台的数量相同,所述工艺台的上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接触面相互平行;每个所述固定部的位置与相应所述工艺台的位置对应,以压紧所述工艺台将所述薄壁转轴零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薄壁转轴零件加工难度,保证加工质量。

    一种舵翼类结构增材工艺仿真及工艺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850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635873.0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舵翼类结构增材工艺仿真及工艺优化方法,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增材工艺仿真套用焊接仿真的方法,未考虑网格划分、算法选取方面的适用性,致使舵翼结构件出现生产应力集中和变形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现有舵翼结构件三维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处理;步骤2、结构优化处理后设定空间摆放姿态;步骤3、对舵翼结构件三维模型赋予材料属性;步骤4、对舵翼结构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步骤5、对网格进行逐层增材过程模拟仿真,得到应力集中和大位移区域;步骤6、基于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对舵翼结构增材结构进行优化。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舵翼结构件增材制造成形精度和成功率,降低零件试错时间和金钱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