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厚度分类的宽厚板预矫直机自动反矫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069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482601.5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宽厚板轧制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厚度分类的宽厚板预矫直机自动反矫控制方法。所述系统主要通过对板材进行厚度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厚度的板材设定不同矫直道次,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矫直机前热检检测钢板到位;根据钢板厚度确定矫直道次;高温计测到钢板温度后启动模型计算,设定当前道次最大矫直力、辊缝位置及传带速度等矫直参数;首道次正向矫直;若需要反矫则再次请求模型计算后进行矫直,直至矫直步序完成。本发明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宽厚板厂预矫直机针对不同厚度板材自动设定矫直道次、需要反矫时自动进行反矫的功能,有利于形成高效生产、自动化生产的工业环境,能够更好地对板形进行优化。

    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66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5116.5

    申请日:2016-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F1/05 C22C21/02 C22C21/08 C22C21/10

    Abstract: 针对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普遍不够高的现状,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低温大塑性变形可以引入大量位错线以及显著细化组织等特点,通过控制轧制速率、温度、道次压下量以及应变总量,首先使得合金时效析出前引入大量的位错线和细晶组织;然后再辅以合适的中低温时效,一方面可以诱发基体内沉淀相的均匀和非均匀析出,增加沉淀硬化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稳定时效前的位错线和细晶组织,从而使得合金基体能同时利用沉淀强化、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加以多类型强化。最终该系合金强度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可达396.8MPa和411.9MPa。本发明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汽车用中高强7xxx系铝合金薄板材的制造,特别是对于冲压成性能和强度均有较高要求的复杂形状零部件的制造。

    自动转钢异常时钢板前、后挪移距离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7482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422811.1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转钢异常时钢板前、后挪移距离的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识别钢板与侧导板边部的夹角及钢板的头、尾位置;自动转钢时,控制交错布置的两组锥形辊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轧机入口侧采用逆时针方向转钢,轧机出口侧采用顺时针方向转钢;实时识别是否出现转钢异常,如果出现转钢异常,则撤销转钢辊道的速度给定;其中,所述转钢异常指的是钢板与侧导板边部的夹角在预设时长内维持不动和/或钢板的头、尾位置超出转钢安全范围;根据钢板的头、尾位置及锥形辊道的辊间距确定钢板需挪移的距离及方向。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自动转钢的成功率,减少人工干预。

    一种兼具高强度和高成形性车用铝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48702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030596.8

    申请日:2018-01-12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身外板用高强度和高成形性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微合金化调控熔铸原生相的形核、长大以及分布,并辅以后续热加工过程调控,不仅可以使得合金基体内的原生相能够呈近球形以及均匀弥散分布状态,而且还能够利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分布特征的原生相在热加工过程中对合金组织和织构演化产生积极影响。使得所开发的合金板材组织细化且织构显著弱化,进而表现出优异的冲压成形性能,表征冲压成形性能的塑性应变比r值可达0.73以上,而Δr值仅为‑0.06。所开发的高成形性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汽车车身外板的制造,特别是对冲压成性能、弯边性能以及烤漆硬化增量等均有较高要求的复杂形状零部件的制造。

    一种基于厚度分类的宽厚板预矫直机自动反矫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069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482601.5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宽厚板轧制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厚度分类的宽厚板预矫直机自动反矫控制方法。所述系统主要通过对板材进行厚度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厚度的板材设定不同矫直道次,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矫直机前热检检测钢板到位;根据钢板厚度确定矫直道次;高温计测到钢板温度后启动模型计算,设定当前道次最大矫直力、辊缝位置及传带速度等矫直参数;首道次正向矫直;若需要反矫则再次请求模型计算后进行矫直,直至矫直步序完成。本发明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宽厚板厂预矫直机针对不同厚度板材自动设定矫直道次、需要反矫时自动进行反矫的功能,有利于形成高效生产、自动化生产的工业环境,能够更好地对板形进行优化。

    一种车身外板用高成形性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069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31289.1

    申请日:2018-01-12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身外板用高成形性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固液熔铸复合将高塑性和耐蚀性Al‑Mn系合金与Al‑Mg‑Si‑Cu‑Zn系合金复合,然后通过后续热加工过程调控,不仅可以实现两种金属的协调变形进而制备出一定厚度比的复合板材,而且所制备的复合板材还具有优异的成形性能,尤其弯边性能可以获得大幅度提高。该制备方法的开发,彻底解决了Al‑Mg‑Si‑Cu‑Zn系合金基体内由于部分破碎不彻底粗大富铁相残留微裂纹而影响其弯边性能提高的问题,使得该系合金板材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综合性能。所开发的高成形性铝合金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汽车车身外板的制造,特别是对冲压成形性能、弯边性能以及烤漆硬化增量等均有较高要求的复杂形状零部件的制造。

    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6672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1115116.5

    申请日:2016-12-07

    Abstract: 针对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普遍不够高的现状,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低温大塑性变形可以引入大量位错线以及显著细化组织等特点,通过控制轧制速率、温度、道次压下量以及应变总量,首先使得合金时效析出前引入大量的位错线和细晶组织;然后再辅以合适的中低温时效,一方面可以诱发基体内沉淀相的均匀和非均匀析出,增加沉淀硬化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稳定时效前的位错线和细晶组织,从而使得合金基体能同时利用沉淀强化、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加以多类型强化。最终该系合金强度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可达396.8MPa和411.9MPa。本发明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汽车用中高强7xxx系铝合金薄板材的制造,特别是对于冲压成性能和强度均有较高要求的复杂形状零部件的制造。

    一种提高可逆粗轧机尾部短行程执行精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495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37432.3

    申请日:2024-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可逆粗轧机尾部短行程执行精度的方法,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在立辊轧机入口设置三个热检,板坯出炉时L2设定立辊轧机各道次尾部短行程参数,奇道次时,第一个热检检失时根据设定的立辊轧机当前道次后滑和实际速度跟踪尾部位置,第二个热检检失时根据前两个热检间距和跟踪长度计算立辊实际后滑值并修正跟踪长度,继续对尾部进行跟踪,第三个热检检失时继续对后滑值和尾部跟踪位置进行修正;当尾部距立辊轧机距离达到短行程开始距离时,根据设定值调节立辊辊缝;当跟踪到尾部离开立辊时,立辊轧机保持当前位置,直到钢板尾部离开平辊轧机。该方法通过多个热检测量立辊轧机真实后滑,提高了尾部跟踪精度和宽度控制精度。

    压机更换模具后自动调整相邻机械手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9994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46434.5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机更换模具后自动调整相邻机械手参数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压机传动侧设置机器视觉识别装置;在压机更换模具后,通过压机HMI向机器视觉识别装置发送识别指令,识别当前模具高度值并将结果反馈给压机PLC,显示在压机HMI;操作人员确认识别出的模具高度值无误后,通过压机HMI向机械手PLC发送当前模具高度,机械手PLC自动计算并调整其Z轴与压机相关的基准参数,并反馈给压机PLC,在压机HMI上显示,操作人员确认参数无误后向机械手PLC反馈确认指令,后续生产时机械手自动按新的参数执行。本发明可实现压机更换模具后自动调整相应机械手的基准参数,减少人工干预,缩短调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中厚板自动转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612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982786.6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中厚板自动转钢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轧机入口、出口转钢辊道区域的板坯图像;(2)提取板坯边缘信息;(3)确定板坯形状及板坯中线与辊道中心线的夹角;(4)根据检测信息旋转锥形辊道,并实时判断转钢过程是否超时及是否转钢到位,对异常情况进行动作补偿;(5)得出转钢超时或转钢到位结论,结束转钢。本发明设计的方法能够实现中厚板厂钢坯的图像识别及自动转动,可以代替操作工手动转钢,减少人工投入,有利于提高中厚板厂自动化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