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486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17738.0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属于连铸工艺技术领域,对成分合格的钢水通过连铸机进行浇铸;在凝固阶段,采用压下工艺;凝固后,将热态铸坯进行轧制;所述压下工艺为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9‑1.0之间,总压下量为10mm,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总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通过控制压下工艺,同时抑制等轴晶区域的宏观偏析和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大大改善带状缺陷,提高了凸轮轴棒材径向塑性和冲击韧性,使得后续采用楔横轧制备出的凸轮轴满足指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2605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17739.5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6 , B22D11/18 , B22D11/115 , B22D11/20 , B22D11/22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18 , C22C38/08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40 , C22C38/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属于连铸工艺技术领域,所述高碳低合金钢的合金含量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在连铸压下区域内,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 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所述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9‑1.0,总压下量为10mm,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总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本发明通过控制压下工艺,同时抑制等轴晶区域的宏观偏析和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83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66689.0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e‑Si‑B基大块非晶合金制备方法及材料,属于非晶合金技术领域,包括:S1、称取一定量的满足尺寸要求、软磁性能要求及非晶度要求的非晶合金粉末;S2、将所述非晶合金粉末放入模具中,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将非晶合金粉末烧结成型,即得Fe‑Si‑B基大块非晶合金材料。本发明通过将非晶合金粉末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的结合,成功制备了具有高饱和磁通密度和低矫顽力的大块非晶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2260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17739.5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6 , B22D11/18 , B22D11/115 , B22D11/20 , B22D11/22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18 , C22C38/08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40 , C22C38/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属于连铸工艺技术领域,所述高碳低合金钢的合金含量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在连铸压下区域内,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所述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9‑1.0,总压下量为10mm,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总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本发明通过控制压下工艺,同时抑制等轴晶区域的宏观偏析和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6475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06021.X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主动控制中间包通道出口钢液流动方向的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连铸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包括:通道式中间包本体,所述通道式中间包本体包括注流室、浇注室以及连接所述注流室和浇注室的至少两个加热通道;感应加热装置,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分别设置于加热通道上且靠近所述注流室的一侧;多模式控流装置,所述多模式控流装置设置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浇注室之间,产生垂直于所述加热通道轴线的驱动力。本发明通过在加热通道出口添加一种多模式控流装置,并结合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既可以对钢液进行精准温度补偿,又可以实现对加热通道出流钢液方向的主控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46026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46080.2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24 , C22C38/22 , C22C38/40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46 , C22C38/44 , C21D8/02 , C21D6/00 , C21D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碳合金钢连铸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带状组织评级的低碳钢中厚板连铸生产工艺,所述的生产工艺为:精炼后成分合格的低碳钢液通过连铸机进行浇铸,连铸过程中,中包过热度为25~30℃,电磁搅拌电流为50~160A;板坯经热轧得到低碳钢中厚板。所述连铸生产工艺中采用单辊电磁搅拌,电磁搅拌位于板坯铸机二冷区扇形段,所述连铸过程中,双侧孔浸入式水口浸入深度110~150mm,拉速为1.10~1.15m/min,比水量为0.76~0.84L/kg。本发明的连铸工艺可以增加柱状晶区比例,从而避免铸坯中心产生大量的点状偏析,从根本上降低了轧材的带状组织评级,提高了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874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04681.0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齿轮钢棒材淬透性的方法及齿轮钢棒材,属于连铸工艺技术领域,包括:对成分合格的钢水通过连铸机进行浇铸;在凝固阶段,采用压下工艺;凝固后,将热态铸坯进行轧制;所述连铸过程中,中间包过热度为40‑45℃,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50‑150A;所述压下工艺为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5‑1.0,中心固相率小于0.3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3mm;轧制截面压缩比不小于90%。通过控制过热度、结晶器电磁搅拌、压下工艺和轧制工艺,缩小铸坯和棒材的等轴晶区,同时抑制等轴晶区域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棒材淬透性检测区域铸态组织由等轴晶转变为柱状晶,断面溶质极差和标准差以及枝晶组织溶质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改善,J9和J15的A、B面差值均≤1.5HRC,淬透性指标合格,有利于降低后续齿轮热处理不均匀畸变,改善产品均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7442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45828.3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用高性能合金磁体及制备方法,属于无源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非晶合金磁性粉末,所述非晶合金磁性粉末为类球形且表面包覆有第一绝缘层;填充磁性粉末,所述填充磁性粉末表面包覆有第二绝缘层,所述填充磁性粉末填充于所述非晶合金磁性粉末形成的间隙中;所述非晶合金磁性粉末与填充磁性粉末的硬度之比不小于9。本发明所提出的高性能合金磁体一方面改善了非晶粉末压制性差的问题,使产品密度高、易成型,另一方面提升了产品的直流偏置性能并降低了损耗,综合提高了高性能合金磁体的软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9279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57681.5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6/21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雾化非晶粉末收得率计算方法及应用,属于高温金属雾化制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历史数据,计算不同材料在不同雾化工艺下的雾化冷却速率;建立不同材料,非晶度与所述雾化冷却速率的非晶度预测模型;输入实际生产的雾化工艺,计算雾化冷却速率,将所述雾化冷却速率输入所述非晶度预测模型,计算出非晶度预测结果。该方法定量评价了不同雾化工艺下的冷却能力,通过建立不同非晶体系材料的雾化冷却速率预测数据库,实现雾化生产过程中非晶粉收得率实时预测与工艺预调整,以期为工业化规模生产高性能非晶粉末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518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02797.4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0 , B22D11/16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轻压下裂纹位置的数值模拟验证方法及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属于连续铸造技术领域,包括:构建连铸轻压下的凝固传热模型;以所述凝固传热模型的初始条件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指导,记录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裂纹的方坯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条件;对所述方坯的裂纹靠近中心侧进行连线,测量预设位置处的连线到表面的第一距离;将存在裂纹的方坯所对应的第一初始条件输入至所述凝固传热模型中,通过所述凝固传热模型计算与所述预设位置相对应处粘滞性温度(LIT)到表面的第二距离;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差对凝固传热模型进行校验。一方面解决了模型验证的问题,使得模型更加准确,另一方面考虑了裂纹能被轧合的情况,扩大了工艺窗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