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238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51018.3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7 , G06Q10/0631 , G06Q50/04 , G06Q50/06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机组制氢系统的多目标运行优化方法及装置,涉及多机组制氢系统运行优化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计划制氢量、风机功率、光伏功率和多机组制氢系统特性参数;考虑多机组制氢系统特性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构建多机组制氢系统的多目标运行优化模型;将计划制氢量、风机功率、光伏功率输入多目标运行优化模型,以最小化制氢成本和最少启停次数为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多目标运行优化模型求解,得到最优运行结果;最优运行结果包括:制氢成本和启停次数最优时对应的电池、电网和每台电解槽不同时间段的工作状态、持续时段和功率。本发明实现对多机组制氢系统的运行优化,在达到制氢目标的同时降低制氢成本并减少电解槽的启停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9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48718.8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R31/327 , G01R19/00 , G06F30/2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断路器合成实验短路电流零点预测方法、系统及电设备,涉及测量电变量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构建零点预测模型,可以将神经网络的预测和计算分离,以降低算法的计算频度。并且,本发明在零点前进行计算时,只需要采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一次预测即可,能够提高零点预测的时效性。本发明通过采用零点预测模型结合设定判断条件进行电流过零点确定的方式,能够提高零点预测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46710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10342125.1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完全可循环使用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完全可循环使用摩擦发电机包括基底部分,电极部分和功能薄膜层部分。通过选择水溶性的材料作为功能薄膜层,金属电极和基底实现整个器件的完全溶解,溶解之后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成膜,已达到完全可重复利用的目的。循环利用之前,发电机可以正常的工作,循环利用之后发电机的输出、溶解时间等性能不会降低,且依然可以发挥正常的功能,包括收集生活环境中的机械能,以及作为运动传感器件监测人体运动,机械振动等活动。本完全可循环使用摩擦发电机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溶解产物无毒无害、零浪费等等优点,在发电机的未来的实际应用以及服役后处理中具有很大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971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51007.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R31/12 , G01R19/00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弧故障识别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力检测领域,方法包括:采集电源电压、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根据电源电压及负载电压计算电弧电压,并结合采样频率计算电弧电压能量值;若电弧电压能量值大于设定能量阈值则判定存在电弧,并产生存在电弧的报警信息;否则判定不存在电弧;在存在电弧时,根据电弧电压及负载电压采用双通道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确定电弧剧烈程度;若电弧剧烈程度为无电弧则取消报警信息;若电弧剧烈程度为轻微电弧或剧烈电弧,则产生电弧剧烈程度的报警信息,并根据负载电流采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故障负载类型。本发明提高了电弧识别的效率及精度,同时能够进一步识别电弧剧烈程度和故障负载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0654959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1131471.1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2N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可拉伸电磁屏蔽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工艺,该发电机包括可拉伸摩擦层和电磁屏蔽导电织物基底,可拉伸摩擦层层组装于电磁屏蔽导电织物基底之上,电磁屏蔽导电织物基底作为导电电极,可通过收集机械能及具有自驱动运动传感功能。该发电机具有自驱动运动传感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收集周围环境的机械运动能,在实现这些电子器件功能的同时,可以屏蔽电磁波。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有效地作为传感器件和收集能量的同时可以屏蔽电磁波,可以应用于保护人体健康,收集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相关能量,并传感人体运动如呼吸探测以及关节运动。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表面和实现吸收生物-机械能,并对携带的小型器件实现稳定供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4671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42125.1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2N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完全可循环使用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完全可循环使用摩擦发电机包括基底部分,电极部分和功能薄膜层部分。通过选择水溶性的材料作为功能薄膜层,金属电极和基底实现整个器件的完全溶解,溶解之后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成膜,已达到完全可重复利用的目的。循环利用之前,发电机可以正常的工作,循环利用之后发电机的输出、溶解时间等性能不会降低,且依然可以发挥正常的功能,包括收集生活环境中的机械能,以及作为运动传感器件监测人体运动,机械振动等活动。本完全可循环使用摩擦发电机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溶解产物无毒无害、零浪费等等优点,在发电机的未来的实际应用以及服役后处理中具有很大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21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09491.7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频真空电弧内部空间压力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真空开关领域,该方法包括:在中频真空电弧放电过程中,利用双目相机获得各采样时刻的双视角电弧图像;所述双视角电弧图像包括左电弧图像和右电弧图像;根据各采样时刻的双视角电弧图像,利用双目立体成像算法确定金属液滴在各采样时刻的三维坐标;所述金属液滴为真空开关的金属触头在电弧放电时喷溅出来的金属液滴;基于金属液滴在各采样时刻的三维坐标确定金属液滴空间迁移运动过程中各时刻的半径和加速度;根据金属液滴各时刻的半径和加速度确定各时刻的真空电弧内部压力。本发明是一种非接触性等离子体测量方法,提高了中频真空电弧内部空间压力计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941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31259.4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叠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功能器件领域。其特征在于:用同时含低有效厚度和有序电偶极矩的介电材料构建摩擦纳米发电机,所制摩擦纳米发电机能量利用率高,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多层堆叠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滑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等多种形式。本发明使用的材料体系简单可控、制作成本低廉;并且该方法具有普适性,适合不同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所制摩擦纳米发电机内部阻抗低,能量利用率高,适合大量产业化生产,拥有重大的商业价值和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230089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00437.8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剪切摩擦发电储能一体化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摩擦发电储能器件包括:纤维织物基可剪切多功能摩擦器件、碳布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组装于摩擦器件之上,摩擦器件具有自驱动运动传感功能、其表面PDMS层的疏水性能更好的实现了水力发电的功能,摩擦器件还可以收集周围环境的机械运动能。超级电容器电极由分散有石墨烯的碳布组成,所用固态电解质为H2SO4/PVA。这种摩擦发电储能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被剪切后仍可以有效地作为传感器件和收集能量。其可以收集生活中的水流、机械运动相关能量,并且存储于该一体化器件的超级电容器中,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表面和实现可穿戴发电-储能功能,并对携带的小型器件实现稳定供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33350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49187.4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中频真空电弧内部空间压力梯度计算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中频真空放电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双视角图像系统,获取在相同的空间几何位置关系下、不同时刻的双视角电弧图像;通过人工标定目标液滴在不同时刻的左视角电弧图像以及相应右视角电弧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液滴在左成像平面以及右成像平面上各自的加速度;基于空间几何位置关系,根据左成像平面上的加速度以及右成像平面上的加速度确定目标液滴在空间坐标系上的加速度;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系上的加速度计算中频真空电弧内部的空间压力梯度。本发明对双视角成像系统的要求低,不依赖于立体视觉算法,限制条件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