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轴向测量的接触式无刷扭矩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92235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75370.9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轴向测量的接触式无刷扭矩传感器,包括扭转传递单元,包括传动轴、钢带、旋转体、形变转化机构和壳体结构,且均成对存在;旋转体与传动轴固连,成对的旋转体通过钢带相连接;形变转化机构与旋转体同步转动,形变转化机构的高度变化侧与壳体紧贴;应变检测单元,包含组成全桥形式的4只应变片,应变片沿圆周方向间隔90度均匀粘贴在扭转传递单元的壳体上,且根据安装方向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沿轴向和垂直于轴向固定,电压信号处理单元与应变检测单元相连接,电压信号处理单元将采集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本发明可以通过测量布置在外壳上的电应变片产生的电压信号并进行转化即可实现对高速旋转轴所受扭矩的长时间准确测量。

    一种抗侵彻高熵合金的工艺参数筛选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985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31056.9

    申请日:2023-05-11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抗侵彻高熵合金的工艺参数筛选方法及装置,涉及装甲材料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合金材料靶板正侵彻下的理论和打靶实验分析得到性能指标,并将固溶和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作为特征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得到数据集;对数据集内的特征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特征进行变换,对变换前后的时间特征和温度特征进行冗余性判断并选择;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通过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对模型进行泛化性能评估;建立基于帕累托前沿与多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实现多目标融合,实现工艺参数的筛选。本申请中数据集完全来自实验,降低了为小数据集搭建机器学习模型时产生的泛化误差,且能较短时间内精确筛选出所需工艺参数。

    一种熵调控CoCrFeNi系柔性微米纤维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4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41809.X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一种熵调控CoCrFeNi系柔性微米纤维及制备方法,属于熵调控合金技术领域。合金体系原子表达式为CoCrFeNiMx,其中M=Al,Ti;0≤x≤0.5。制备步骤主要包括熔炼、锻造、热拉拔、冷拉拔。本发明纤维直径为60微米,微观组织具有纳米晶结构,其室温抗拉强度高达2.8GPa。本发明通过实验和多次总结确定了CoCrFeNi系柔性微米纤维中加入少量的Al或Ti,并严格控制CoCrFeNiMx合金棒材的均匀化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从而能够增强CoCrFeNi系柔性微米纤维的韧性,并使其表面最大限度呈光滑状态,并且合金棒材的化学成分均匀,极大程度的消除了残余应力从而解决了后续的锻造工艺加工的组织问题。并且成本低可大量高效制备,使得该系微米纤维在工业领域及精密制造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一种含锆的高硬度耐腐蚀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0980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39227.4

    申请日:2020-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锆的高硬度耐腐蚀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熵合金领域。改高熵合金由钴、铬、铁、镍和锆元素组成,按原子比记为CoCrFeNiZrx(0.4≦x≦0.6);该合金具有面心立方相(FCC相)和Laves相的双相结构。本发明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工艺制备出具有高硬度以及优异耐腐蚀性的高熵合金,满足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优异耐腐蚀结构材料的应用需求。其制备过程包括合金原料的清洗、称料、熔炼以及热处理。本发明制备的CoCrFeNiZrx高熵合金具有面心立方相和Laves相的双相结构,相比304不锈钢,具有更高硬度和海洋环境中更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特点,在工程结构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室温至1800℃高温应变校准标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68654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53071.2

    申请日:2016-1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8 G01N3/02 G01N3/62 G01N2203/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室温至1800℃高温应变校准标定装置,属于高温应变测试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高温应变实验炉、温控系统和高温应变测试系统,其中高温应变实验炉由加热与温控系统、支撑系统、加载系统、测量系统封装组成,温控系统单独安置,高温应变测试系统由接触式测量系统与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组成。该装置可以测量高温工况下应变片的性能参数随温度变化特性;测定不同温度下标定梁材料的弹性模量曲线;产生标准应变来校正接触式与非接触式高温应变测试系统的精度等。该装置加工方便、测试装置许用加载力大、可定应力或应变加载、测试精度高、重复度好、使用温度范围广、实验结果可靠。

    基于改进型双狭缝光谱仪的颗粒飞行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433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98281.X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双狭缝光谱仪的颗粒飞行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通过送粉器将颗粒送入等离子喷枪喷射到目标表面,在颗粒飞行过程中,利用改进型双狭缝光谱仪捕获颗粒的光信号;在改进型双狭缝光谱仪内,通过双狭缝设计分离不同粒径颗粒的光信号,以及通过双色镜分离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分离后的光信号经光电探测器的接收面聚焦后,分别记录两狭缝的信号波形,并通过光电探测器对光信号进行滤波、特征提取及参数计算,得到颗粒参数;通过PID控制器结合颗粒参数,对送粉器和等离子喷枪的工艺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颗粒飞行状态监测精度低、效率低、无法实时反馈的问题。

    基于视觉引导的激光冲击热成像复合涂层喷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1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0509.6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引导的激光冲击热成像复合涂层喷涂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通过激光冲击在涂层表面产生瞬态热响应,使用高速红外热像仪实时采集涂层表面的温度场分布;根据涂层表面的温度场分布识别裂纹位置,获取涂层表面裂纹区域的热响应特征,热响应特征包括裂纹区域的实时温度和温度梯度数据;建立裂纹热响应特征与裂纹尺寸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并采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经过数据预处理后的热响应特征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实时预测裂纹的尺寸及空间位置;基于预测的裂纹尺寸信息设定目标喷涂参数,通过自反馈PID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喷涂工艺参数,并采用多通道送粉系统动态调节材料配比,实现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

    提高高温应变计参数标定装置应变加载精度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454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29052.6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提高高温应变计参数标定装置应变加载精度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标定梁等应变段的目标机械应变;确定高温下标定梁及夹具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根据线膨胀系数计算修正后的标定梁支点长度和标定梁厚度;根据夹具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计算材料热膨胀后的侧拉臂长度与高度,并基于标定梁加载点位置与挠度曲线方法计算加载点变形量;根据材料热膨胀后的侧拉臂长度、高度与加载点变形量,计算修正后标定梁的加载点与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目标机械应变以及修正后的标定梁支点长度、标定梁厚度和标定梁的加载点与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得到修正后的目标挠度值,并以目标挠度值为反馈控制加载。本申请能够有效提升高温应变测量精度。

    耐高温高熵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65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01327.6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高熵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已知高熵合金的成分和性能数据构建训练集,并利用训练集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获取待预测高熵合金成分,通过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不同待预测高熵合金成分组成的高熵合金的高温性能,并根据高温性能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候选合金成分,对第一候选合金成分进行热力学计算,并基于计算结果选择第二候选合金成分,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第二候选合金成分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的关系,并根据模拟结果筛选第二候选合金成分得到目标合金成分。本申请提高了成分筛选的效率,实现了多方面的优化设计,提高了设计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种组合式多工位综合性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316064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63639.6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多工位综合性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包括基础实训台和综合实训台,基础实训台与综合实训台可拆卸连接;基础实训台的台面上设置有机器人、工件位置变换机和工作台;且基础实训台内放置有机器人控制柜和手持示教器;机器人控制柜和手持示教器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作;综合实训台中设置有电气安装抽屉;综合实训台的台面上设置有工具库、自动加工检测生产线、立体仓库和人机接口;工件位置变换机、立体仓库、工具库和工作台分别分布在机器人的工作半径范围内。本发明采用结构模块化设计,重复使用率高;技术综合性强,功能强大;扩展度高,支持二次开发;应用范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