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4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18746.2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63/02 , C09D5/08 , C09D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预警自修复一体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涂层由微胶囊和树脂组成,微胶囊内负载2’,7’‑二氯荧光素(DCF)和油类物质。当涂层破损时,DCF从破裂的微胶囊中流出,与涂层树脂内的残余氨基发生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实现涂层破损预警。当涂层表面涂覆面漆时,底漆中DCF的荧光信号也可以用于预警涂层损伤。对于自修复功能,通过加热的方式提升损伤区域聚合物链段的流动性,激发涂层的形状记忆效应,促进裂纹闭合,修复涂层的屏蔽性能;同时,微胶囊中的油类物质释放,氧化干燥形成固态膜,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渗透。本发明制备的兼具机械触发自预警和高效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涂层,有效提高了涂层的服役寿命,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772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69624.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钢铁材料的缓蚀剂高通量筛选方法,属于腐蚀与防护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多孔孔板紧贴在钢铁材料表面,构成多个腐蚀反应池,在每个反应池中加入包含不同缓蚀剂的腐蚀溶液;一段时间后将腐蚀溶液和腐蚀产物收集,利用双氧水将铁离子全部转化为Fe3+,之后再与KSCN反应,利用酶标仪测量Fe3+与KSCN络合的特征光谱吸收峰强度;接着测量不同浓度Fe3+与KSCN络合吸收峰的标准曲线,基于标准曲线计算铁的氧化溶解量,进而反映不同缓蚀剂的腐蚀抑制效果。本发明将高通量腐蚀实验和光谱吸收强度测试相结合,表征不同缓蚀剂存在的情况下铁的氧化溶解量,可用于快速筛选缓蚀剂的种类、浓度和复配类型,对于高效腐蚀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85236.2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钢铁材料的阻垢缓蚀剂高通量筛选方法,属于防腐技术领域。首先利用结垢反应池进行24h保温结垢实验,再利用电导率仪测得反应前后的电导率数值,通过电导率数值的变化来反映阻垢缓蚀剂的阻垢效果,电导率变化小的样品阻垢性能好。进一步由24孔板形成24个腐蚀反应池,将需要测试的钢铁材料放入反应池中,一段时间后收集腐蚀溶液和腐蚀产物,利用双氧水将铁离子全部转化为Fe3+,再与KSCN反应,利用酶标仪测量Fe3+与KSCN络合的特征光谱吸收峰强度;接着测量不同浓度Fe3+与KSCN络合吸收峰的标准曲线,基于标准曲线计算铁的氧化溶解量,Fe3+产生量少的缓蚀性能好。该方法可用于快速筛选阻垢缓蚀剂的种类、浓度和复配类型,对于高效腐蚀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62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17066.1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常用金属材料缓蚀剂的高通量评价方法,属于腐蚀与防护研究领域。将常用金属材料球珠或薄片浸泡于盛有含不同浓度及种类缓蚀剂的腐蚀溶液的高通量容器当中进行浸泡试验,通过失重法测定球珠或薄片浸泡前后的重量损失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含量来评定和筛选最佳的缓蚀剂种类、浓度或复配比例。重量损失越少或金属离子含量越低,代表缓蚀剂效果越好。本发明选择市售易得的金属材料球珠或薄片作为金属基材,省去了金属材料试样的预处理过程,结合高通量试验可用于快速筛选并优化常用金属材料的缓蚀剂种类、浓度及复配比例,对实现缓蚀剂的快速筛选优化和金属材料的高效防护具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18989139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20355297.8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修复涂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层光热修复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层光热修复材料,包括透明基底层1和附着于所述透明基底层1表面的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薄膜层2;所述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薄膜层2包括贵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或氮化钛纳米颗粒薄膜层。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薄膜层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当涂层损伤或产生缺陷时,将光热修复材料贴附在涂层的损伤部位,利用近红外激光照射,在升温效应作用下涂层通过熔融或形状记忆作用而愈合。光热修复材料无需直接添加至涂料中,不会对涂层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将光热修复材料贴附于涂层受损部位,经过简单的光照即可触发光热修复,实现了涂层的高效、便捷修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