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47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80092.5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B7/0452 , H04B7/045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跨时隙消息传递算法的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因子图的符号级非正交多址接入非同步多用户检测方法,属于通信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将时间维度引入到传统的二维因子图中,形成基于三维因子图模型的跨时隙消息传递方法,通过利用消息传递方法在每个用于传输的频率资源上跨越时隙对每个用户的码元进行估计,实现对非同步LDS系统的多用户检测,解决传统符号级NOMA系统只能同步传输的问题,实现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拓展LDS系统的能力范围,增强LDS在海量物联通信中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8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821631.5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L27/34
Abstract: 一种基于元学习的抗相噪星座设计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针对现有传统调制技术对抗相位噪声鲁棒性差,现有自适应调制方法不能根据信道的相位噪声实时选择调制星座图的不足,在离线训练阶段通过元学习对收发端网络进行端到端元训练,从而获取能够快速适应新相位噪声信道环境的网络参数和母星座,在线训练阶段从空口在线获取训练样本,对收发端网络进行调优及在线更新,从而获得适应该在线信道的调制星座;通过快速改变调制方式,提升对变化的无线传输环境的适配能力、匹配不同通信场景。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等领域,通过基于小样本元学习的调制方式快速适应,从而提高链路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73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780092.5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B7/0452 , H04B7/045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跨时隙消息传递算法的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因子图的符号级非正交多址接入非同步多用户检测方法,属于通信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将时间维度引入到传统的二维因子图中,形成基于三维因子图模型的跨时隙消息传递方法,通过利用消息传递方法在每个用于传输的频率资源上跨越时隙对每个用户的码元进行估计,实现对非同步LDS系统的多用户检测,解决传统符号级NOMA系统只能同步传输的问题,实现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拓展LDS系统的能力范围,增强LDS在海量物联通信中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3224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0144579.8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IPC: H04L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幅值均衡的通感融合性能优化方法,属于感知通信一体化领域。本发明以DFT‑s‑OFDM波形为基础,并对DFT‑s‑OFDM波形进行幅值均衡处理,通过幅值均衡,改变DFT‑s‑OFDM波形的频域幅值特性,调整符号间的相关性,实现高效的感知性能与通信性能的联合提升,提高DFT‑s‑OFDM波形的感知精度性能。本发明通过幅值均衡,DFT‑s‑OFDM频域波形更加平滑,减弱噪声增强的影响,提高DFT‑s‑OFDM波形的感知性能;同时提高DFT‑s‑OFDM波形相邻数据间的相关性,有效降低峰均比,实现感知性能与通信性能的同步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91386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1535429.1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IPC: H04L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FDSS的DFT‑s‑OFDM感知性能优化方法,属于感知通信一体化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发射端生成基于FDSS增强的DFT‑s‑OFDM的ISAC信号,ISAC信号通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收端接收照射到感知目标的回波信号,并采用DFT方法对信号进行检测接收,获取接收回波信号时延维度的模糊函数及其积分旁瓣比,联合优化波形积分旁瓣比与峰均比性能。本发明以DFT‑s‑OFDM波形为基础,并对DFT‑s‑OFDM进行FDSS加窗处理,通过FDSS向量约束模糊函数的旁瓣,使能量集中于主瓣,提升单目标估计精度以及多目标分辨率,同时降低波形峰均比,实现感知与通信性能的联合优化,提高DFT‑s‑OFDM的感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385382.X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4B1/7075 , H04B1/7097 , H04B1/7105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简化干扰删除的多用户非正交信号捕获方法,属于多用户信号接入检测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对大功率用户信号进行捕获检测,重构出该用户信号,在接收信号中删除大功率用户信号,进行二次捕获对小功率用户信号进行检测,大幅提升微小信号的接入检测能力,实现对大动态多址接入的鲁棒检测接收;针对干扰用户信号与微小信号用户相关器以及累计的运算结果进行重构,直接还原用户间干扰,节省解调信号所需的资源与时间开销;根据不同用户间扩频序列互相关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利用查找表预储存各用户间的互干扰模式,根据捕获检测的时延,快速重构干扰,节省计算资源与时间开销,实现针对大动态下多用户非正交信号的鲁棒接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37148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57093.4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4B7/0456 , H04B7/0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波束聚合的下行广播链路的毫米波MIMO-NOMA方法,属于通信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下行广播链路中用户配对和波束精准对齐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聚合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NOMA方法。该发明中,基站通过波束赋形生成覆盖整个小区的大规模波束集合,其中多个相邻波束被汇集成一起以非正交的方式为一组相邻的用户提供服务,通过构建深度学习架构并采用线下训练线上应用的方式,依据信道状态信息设计近似最优的数字预编码矩阵,以减轻用户之间的干扰,实现用户之家的公平。本发明并不要求用户间严格的波束对齐,能够增加下行链路毫米波MIMO中NOMA方案应用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64544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10801875.5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4L12/727 , H04L12/751
Abstract: 本法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节点循环移动模式的准确定性概率加权延时路由方法,具体过程为:一.邻居节点发现:节点循环移动,以固定周期广播Hello包寻找邻居节点;二.延时表更新:节点将找到的邻居节点地址及节点间的链路延时映射进延时表中;基于节点间的链路延时,利用节点间接触概率计算节点间的概率加权延时,代替节点间链路延时,更新存入节点延时表中;三.路由计算:将延时表中的加权延时作为节点边的权值,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将到达目的节点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进行消息转发。基于接触概率算出的加权延时比传统延时更能有效的反映出链路费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4032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0282471.X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4B17/345 , H04B17/382 , H04W16/14 , H04W72/04 , H04W72/08
Abstract: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多信道功率带宽联合分配方法,属于认知无线电技术领域。包括:1)次级用户发送端设定发射功率限制和带宽约束;2)次级用户发送端在信道状态测量模块中通过与次级用户接收端的信令交互和对历史数据的估算获得信道状态信息;3)次级用户发送端设定软干扰约束;4)次级用户发送端在功率带宽决策模块中联合分配功率和带宽实现平均传输速率最大化;5)次级用户发送端利用解析方法求解固定拉格朗日乘子的最优解;6)判断是否完成次级用户发送端与次级用户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若未完成通信,则返回2),继续进行下一个相干时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检测;若已完成通信,则计算出遍历容量。本发明具有较低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45448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801875.5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4L12/727 , H04L12/751
Abstract: 本法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节点循环移动模式的准确定性概率加权延时路由方法,具体过程为:一.邻居节点发现:节点循环移动,以固定周期广播Hello包寻找邻居节点;二.延时表更新:节点将找到的邻居节点地址及节点间的链路延时映射进延时表中;基于节点间的链路延时,利用节点间接触概率计算节点间的概率加权延时,代替节点间链路延时,更新存入节点延时表中;三.路由计算:将延时表中的加权延时作为节点边的权值,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将到达目的节点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进行消息转发。基于接触概率算出的加权延时比传统延时更能有效的反映出链路费用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