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12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51965.2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解液包括第一溶剂、第二溶剂、锂盐、助剂和正极动力学促进剂,所述正极动力学促进剂为SnX4,其浓度为20~150mmol/L。所述含有正极动力学促进剂的电解液可以有效的加快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放电容量和能量密度。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出的锂硫电池电解液可以在5Ah的锂硫软包电池中实现65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0193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1292878.3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78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单频率阻抗测试的析锂检测方法,其包括:第一步,在锂离子电池常规恒流充电电流上施加特定频率、特定振幅的正弦交流电进行单频率阻抗测试,实现单频率阻抗测试与常规充电过程耦合;第二步,分析阻抗虚部数据,判断电池石墨负极是否发生析锂行为。该方法时一种简单快捷的电学信号检测手段,将充电电流与单频率阻抗测试耦合,以实现原位、实时、无拆解、无破坏的析锂检测。该方法判断快,精度高,可以实现在线预警,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06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0986303.0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62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碳硫复合正极由依次涂覆在集流体上的碳硫复合层和导电碳层构成;其中,碳硫复合层由硫材料、碳材料I和水系粘结剂构成,导电碳层由碳材料II和有机系粘结剂构成。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层碳硫复合正极,能实现高硫载量、高硫含量、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构筑。所述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容易放大,有效地推动了锂硫电池正极的设计与制备,为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实用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0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86303.0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62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碳硫复合正极由依次涂覆在集流体上的碳硫复合层和导电碳层构成;其中,碳硫复合层由硫材料、碳材料I和水系粘结剂构成,导电碳层由碳材料II和有机系粘结剂构成。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层碳硫复合正极,能实现高硫载量、高硫含量、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构筑。所述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容易放大,有效地推动了锂硫电池正极的设计与制备,为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实用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813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64040.1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10/4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修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锂离子电池析锂修复方法包括:在与锂离子电池连接的析锂检测设备发出析锂信息的情况下,获取当前时间和析锂信息的发出时间;根据当前时间和发出时间计算间隔时长;在间隔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切断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流,静置锂离子电池第二预设时长;在间隔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控制锂离子电池以预设倍率范围内的倍率放电,预设倍率范围内的倍率大于锂离子电池的额定充电倍率。本申请实施例有效修复析锂,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8672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22292.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66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向结构无负极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装置。定向结构无负极电极包括:集流体;至少覆盖集流体一侧表面的复合界面层;复合界面层包括:含锂无机物界面层,至少设置于集流体的一侧表面;有机物界面层,设置于含锂无机物界面层背离集流体的一侧,有机物界面层分散或连续的设置多个内凹部,内凹部自有机物界面层背离含锂无机物界面层的表面延伸至含锂无机物界面层。含锂无机物界面层可加快锂离子在平行于电极表面方向的运输,改善锂形核和生长行为,促进形成规整垛状的锂沉积,改善锂沉积界面的环境。内凹部可限制锂生长的形貌,有效的保证锂在内凹部内均匀的生长,使负极电极的界面稳定性得到保障,延长无负极电池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630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75694.5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钠电池电解液组合物及钠电池。钠电池电解液组合物包括:式(1)所示结构的羧酸酯、第一溶剂和可溶性的钠盐;式(1)所示结构羧酸酯、第一溶剂和可溶性的钠盐的质量比为1~10:0.1~5:1,其中,式(1)所示结构的羧酸酯为:#imgabs0#式(1)中,R1、R2、R3独立地选自卤素原子、C1‑C10烷基、C1‑C10氟代烷基,或R1、R2、R3及其所连接的碳为C6‑C30芳基或C6‑C30氟代芳基,R4选自C1‑C10烷基、C1‑C10卤代烷基、C6‑C30芳基、C6‑C30卤代芳基。本申请的钠电池电解液组合物及钠电池,式(1)所示结构的羧酸酯与第一溶剂以及可溶性的钠盐形成钠电池电解液组合物,杜绝氢气的产生,应用于钠电池后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从而实现钠电池的高库伦效率与稳定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8399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04383.2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两电极无负极锂电池充放电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两电极无负极锂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和获取的放电截止电压的设定值,对该两电极无负极锂电池充放电。根据该三电极无负极锂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对该三电极无负极锂电池充放电。根据该三电极无负极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全电池电压、负极脱锂电位、脱锂容量、三电极无负极锂电池的放电截止电压和该放电截止电压的设定值,确定该三电极无负极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未放电容量在应放电容量中的占比。当占比不满足预设条件,根据该占比,更新该放电截止电压的设定值,直至该占比满足预设条件。本申请通过实时更新放电截止电压的设定值,提高两电极无负极锂电池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1985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2350.6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二次电池,电解液包括溶剂,溶剂包括惰性羧酸酯,惰性羧酸酯具有如式I所示的化学式:式I中,R1选自C1‑C10烷基、C1‑C10卤代烷基、C6‑C30芳基、C6‑C30卤代芳基中的一种。本申请提供的电解液应用到二次电池中可以改善二次电池的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循环稳定性。#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01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385179.8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96 , G01R31/378 , G01R31/39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的析锂现象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获取电池的N次析锂测试的关系数据,再根据各次析锂测试的关系数据中电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与各次析锂测试对应的弛豫时间,得到N个弛豫时间。分析N个弛豫时间之间的变化程度,确定电池是否出现析锂现象。其中,各析锂测试为对电池施加单次脉冲阶跃并弛豫。由此,能够通过得到的N个弛豫时间,确定电池是否出现析锂现象,无需拆解电池,可以对工作状态下的电池进行检测,提高对电池析锂现象的检测效率。此外,由于每次对电池的析锂测试时间较短,方法简单快捷,不影响电池正常的充放电过程,进而提高析锂测试方法的适用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