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2302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31218.X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气炮的模拟弹发射装置,包括气炮以及弹托分离装置,所述弹托分离装置包括带有分离通孔的弹托分离主体,所述弹托分离主体内的分离通孔与气炮的炮口对应连通且形成弹托与模拟弹分离的通道,即装填有模拟弹的弹托通过气炮发射后进入弹托分离主体的分离通孔内,通过弹托分离主体的分离通孔与弹托的配合,使弹托滞留在分离通孔内,而模拟弹由分离通孔射出,完成弹托与模拟弹的分离。本发明为压缩气炮的功能拓展,可用于小质量中低速模拟弹的发射试验,通过弹托分离装置与弹托配合,来实现模拟弹发射速度较低时弹托与模拟弹的分离,而且模拟弹装填方便,弹速可控,对于材料的抗侵彻机理及动态响应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23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3586.5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结构主动构造型α/β双相钛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高塑性)α型钛合金颗粒和(高强度)β型钛合金颗粒为原料,通过球磨混合结合粉末冶金烧结方法主动构造出α/β双相复合结构,实现新型钛合金材料的制备,大大提升了钛合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本制备方法一方面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制备钛合金过程中α、β两相无法主动构造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通过发挥α、β两相变形协调作用也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制备的钛合金强韧性不匹配等问题。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新型微结构主动构造型α/β双相钛合金材料兼顾高强度和高韧性等优点,能够更好的满足航空航天等要求低密度高强高韧的高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23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1163586.5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结构主动构造型α/β双相钛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高塑性)α型钛合金颗粒和(高强度)β型钛合金颗粒为原料,通过球磨混合结合粉末冶金烧结方法主动构造出α/β双相复合结构,实现新型钛合金材料的制备,大大提升了钛合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本制备方法一方面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制备钛合金过程中α、β两相无法主动构造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通过发挥α、β两相变形协调作用也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制备的钛合金强韧性不匹配等问题。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新型微结构主动构造型α/β双相钛合金材料兼顾高强度和高韧性等优点,能够更好的满足航空航天等要求低密度高强高韧的高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823021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1131218.X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气炮的模拟弹发射装置,包括气炮以及弹托分离装置,所述弹托分离装置包括带有分离通孔的弹托分离主体,所述弹托分离主体内的分离通孔与气炮的炮口对应连通且形成弹托与模拟弹分离的通道,即装填有模拟弹的弹托通过气炮发射后进入弹托分离主体的分离通孔内,通过弹托分离主体的分离通孔与弹托的配合,使弹托滞留在分离通孔内,而模拟弹由分离通孔射出,完成弹托与模拟弹的分离。本发明为压缩气炮的功能拓展,可用于小质量中低速模拟弹的发射试验,通过弹托分离装置与弹托配合,来实现模拟弹发射速度较低时弹托与模拟弹的分离,而且模拟弹装填方便,弹速可控,对于材料的抗侵彻机理及动态响应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04125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66130.9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钨纳米颗粒的增强型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与颗粒界面结合较差、颗粒分散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钨纳米粉末和轻质金属粉末经过高能球磨后形成固溶体,再压制成型后烧结,纳米钨颗粒析出并均匀分布于轻质金属基体中,得到纳米钨颗粒强化型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本发明设计科学,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本发明创造性地将高能球磨法与粉末烧结相结合,实现钨纳米颗粒的固溶-析出,从而能够将尺度为50nm以下的钨纳米颗粒引入到轻质金属基材料中,大大提升了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以及高温力学性能,更好地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结构材料低密度高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9322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77103.X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性能双相钛合金热处理方法,属于钛合金热处理领域。本发明新型钛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组分如下:Al:5%‑8%、Mo:4%‑8%、Cr:1%‑3%、Fe:0.5%‑2%,余量为商业纯Ti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首先对熔炼后的铸锭在相变点以下40℃~60℃轧制,然后在两相区固溶处理,以一定速率冷却至室温后,在450℃~650℃温度时效一定时间空冷。本发明通过成分设计和协调新型钛合金固溶处理后的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进而控制β中次生α的形貌和体积分数以及α/β界面的数量。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改善了高强钛合金的塑性,制备出高性能双相钛合金,推动双相钛合金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87037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111116174.0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T11/00 , G06N3/0475 , G06N3/045 , G06N3/094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输入多个力学性能生成钛合金微观组织图像的方法,包括:采集大量不同组织类型的钛合金微观组织图像;设定不同组织类型钛合金微观组织图像对应的力学性能范围;在力学性能范围内,对不同组织类型的钛合金微观组织图像生成对应随机力学性能数据,得到不同组织类型的钛合金微观组织图像且分别包含随机力学性能数据的图像集;对图像集进行数据扩增;将数据扩增后的图像集作为训练集数据,输入到预设的生成对抗网络按组织类别进行分别训练,得到优化后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将多个力学性能数据输入到优化后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生成钛合金微观组织图像。本发明使用多个连续变量作为输入,能生成质量较好的钛合金微观组织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7926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49732.6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与高塑性的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所述钛合金的总体质量为100%计,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分数如下:Cr 5%~7%,Nb 4%~6%,Ti余量。通过将原料进行冶炼,热变形和热处理后,得到所述钛合金。所述钛合金产生相变诱导塑性与孪晶诱导塑性效应,从而使材料同时呈现高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与高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0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59417.X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相钛合金界面内聚力单元识别自动建模方法,实现对多晶双相钛合金界面高效建模,最终更加准确模拟复杂多晶双相钛合金界面力学响应。通过输入包含相组织空间位置的网格单元、读取网格信息确定界面位置、内聚力单元自动建立以及合并组装模型,大大降低了双相界面内聚力建模难度,能够有效的提供用于介观组织界面力学响应模拟的三维模型,实现了双相钛合金界面内聚力单元高效建模,具体是基于多晶双相钛合金网格模型在界面处插入内聚力单元方法实现相组织真实界面建模,从而为后续更准确的揭示模拟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损伤断裂行为提供模型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3619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35983.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V10/76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铝结构对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防护量化评估方法,属于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基于实际超高速碰撞情况建立超高速碰撞仿真模型,分别提取超高速碰撞后蜂窝铝结构的背板以及后效板的穿孔损伤图像,并提取空间碎片碰撞蜂窝铝结构后产生的碎片云SPH粒子的坐标信息;对提取的穿孔损伤图像依次进行灰度化、二值化处理,之后对损伤区域进行识别并统计面积大小,以及实现对最小外接圆或者最小外接拟合椭圆的识别及大小统计,基于上述统计结果量化评估损伤程度与范围;基于提取的SPH粒子的坐标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实现对碰撞后形成的碎片云中心危险碎片识别和质量统计,该方法实现了防护效能的量化评估,大大节省了研发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