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542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25585.6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在手套箱中,将热塑性聚氨酯TPU,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和丁二腈SN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在70℃下搅拌12h,得到粘稠溶液;在粘稠溶液中加入LLZTO纳米粉末,超声1小时;将均匀分散的浆料浇铸在聚四氟乙烯的模板上,在真空炉中60℃干燥24小时,得到聚合物复合电解质膜。本发明所得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较宽的电化学窗口,良好的机械性能,对锂负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本发明所得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获得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

    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3618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09467.7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该固态电解质具有Li(2+x)ZrCl(6‑x)Sx的组成,x为0.25‑2。本发明开发的固态电解质具有离子电导率高、高机械强度、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价格低廉等优势,在复合正极中不仅可以辅助锂离子传输而且还可以参与充放电而提供容量,同时复合正极材料能与本发明的电解质良好接触,这种材料为提高全固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种新的搭配为之后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开发了新的思路。

    一种时频整形飞秒激光共形天线图案化在线加工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044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711187.6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尺度时空频整形飞秒激光的共形天线构件制造系统及方法,属于微纳加工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超快激光激发模块、激光脉冲时/频整形模块、脉冲检测模块、在线监测模块及聚焦高速扫描振镜模块。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对共形天线电路图案的高选择性、大幅面、三维精密加工,确保基底无损伤。加工过程结合飞秒激光时频整形技术,利用可调节的脉冲序列和高速振镜系统实现异质多层结构的分层扫描与精确去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材料损伤、尺寸精度低等问题。本发明还集成了在线深度监测功能,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和成型质量,适用于复杂曲面异质薄膜材料的高精度图案化加工。

    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基固井水泥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38171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48970.2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基固井水泥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改性纳米纤维素基固井水泥添加剂,由包括以下原料经聚合反应制备得到:水性单体溶液、纳米纤维素分散液和引发剂;所述水性单体溶液中的水性单体和纳米纤维素分散液中的纳米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20:1)。本发明添加特定用量的水性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对纳米纤维素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使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能够均匀分散于水泥浆体系中,通过封堵水泥颗粒之间的孔隙,增加了滤饼的致密性,有效降低了水泥浆的失水量;同时,纳米纤维素颗粒的增强增韧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改善了水泥石的强度和韧性。

    一种合成吡唑并[3,4-d]嘧啶-4(5H)-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95626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304271.6

    申请日:2007-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吡唑并[3,4-d]嘧啶-4(5H)-酮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即采用邻氨基吡唑氰化物与酮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反应通式如图,其中R1、R2为取代基,可以为芳基,烷基,卤素,硝基,亚硝基或烷氧基,该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不限。R3、R4为烷基、环烷基或芳烃基。催化剂为路易斯酸类、质子酸类或碱类,其中较优的有:无水氯化锌、无水三氯化铝、氯化铜、氯化亚铜、盐酸、硫酸、吡啶、哌啶、碳酸钠、氢氧化钠(或钾)、醇钠(钾);反应的实施采用常规加热方法;纯化采用重结晶或柱色谱分离手段。本发明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应用范围广,可用不同底物合成多种吡唑并[3,4-d]嘧啶-4(5H)-酮类化合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