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6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65467.3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3B35/32 , B64U70/93 , B64U50/37 , E02B15/10 , B64U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机协同广域搜寻和协同处置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无人船在续航和载荷能力强,无人机在航拍视野、动态跟踪和细节捕捉等方面的优势;由续航和载荷能力强的无人船,搭载无人机到指定目标海域,续航能力有限的无人机联合无人船协同执行海上垃圾搜集任务,完成任务后着船返航或者补充能源,发挥二者优势,拓展系统执行水上作业的能力;另外,船舱中还配备废弃塑料预处理设备,缩短了塑料回收利用流程;整个任务过程中,无人机相当于为无人船安装了一双“天上的眼睛”,这种船机协同模式,既能利用无人机较大的全局视野优势,又能利用无人船续航能力和存储能力强的优势,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56615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65466.9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起降装置,具有起降平台,在所述无人机下端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起降平台包括设置在上部的机臂接触环和设置在下部的引导凹槽,其中,所述机臂接触环呈环形,用于支撑旋翼无人机的机臂,所述引导凹槽位于机臂接触环中央位置,用于承接夹持机构,使得无人机降落后不会倾倒,所述引导凹槽包括引导环,所述引导环能够与夹持机构接触,引导夹持机构进入引导凹槽中央位置。本发明公开的多旋翼无人机的起降装置解决了具有夹持机构的多旋翼无人机在降落时,升降平台将无法提供稳定支撑,造成无人机降落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06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65463.5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41H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捕网器的反无人机系统,该装置包括载体无人机,其上设置有光电吊舱、机载计算机和电磁捕网器,所述光电吊舱固定在载体无人机的前端位置,机载计算机用于对吊舱传来数据进行计算并反馈,电磁捕网器用于发射捕网;所述光电吊舱能够对目标做自动视频跟踪,可选配存储记录和无线传输,进而对目标无人机进行快速识别锁定,引导载体无人机临近目标无人机,从而在适宜时机控制电磁捕网器弹射捕网来抓捕目标无人机。
-
公开(公告)号:CN1175852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65469.2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翼无人机仿生降落机构,该机构中,机翼左右两侧的变形区各由八片人造羽毛即翼板组成,机尾左右各由四片扇形人造羽毛即尾板组成;当无人机在空中快速飞行时,相应的机翼和机尾均折起,能够使固定翼无人机在快速飞行时降低空气阻力;当无人机准备降落时,机翼和机尾均展开,增大空气阻力来降低飞行速度,再通过爪型降落机构接触地面后膝盖部分弯曲,提供缓冲作用,降低落地冲击,实现平稳着陆。
-
公开(公告)号:CN117566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55325.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4U10/14 , B64U30/293 , B64U7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式发射的旋翼无人机,该无人机的悬臂具有四种不同的桶内折叠角度,同时满足桶内动力系统高效叠放和展开平台动力学稳定的设计要求;其中,四个旋翼通过前低后高的空间分布设计,降低高速前飞时的前后桨叶干扰;位于机身左右两侧的机臂分别向前和向后折叠,且左右机臂前后折叠形式对调,实现折叠后电机在机身前后的堆叠式设计,能够降低发射筒的截面尺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