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华北地区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1079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510658152.5

    申请日:2015-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选定的华北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区进行初步调查;(2)对水源涵养林区进行林地清理;(3)在水源涵养林区内,沿等高线以小水平条整地与鱼鳞坑整地的交替形式进行整地。本发明通过对林区选择性指标进行调查,采用小水平条整地与鱼鳞坑整地交替的方式进行造林整地,既可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入渗性能,蓄水保土;又能适合各种地形条件,且破土面小,投资少,长远来看可以改变土壤水分分布的差异性,促进植被个体间的竞争淘汰机制,维持林地稳定性和长效性,达到蓄水保土,净化水质的作用。

    一种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612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498526.1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侵蚀和森林水文学技术领域,公开了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包括:隔离边墙、集水槽、挡墙及收集装置;所述隔离边墙设置于坡面的基岩面上,所述集水槽对应于所述隔离边墙设置,所述挡墙内分别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所述表层导流管对应于所述集水槽设置,所述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均与所述收集装置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中挡墙内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能够对土壤壤中流分层观测,能够很好的验证水量平衡方程,实现对坡面水量过程全面的观测;具有结构简单、观测方便等优点。

    一种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2821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7810.7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侵蚀和森林水文学技术领域,公开了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包括:隔离边墙、集水槽、挡墙及计量装置;所述隔离边墙设置于坡面的基岩面上,所述集水槽对应于所述隔离边墙设置,所述挡墙内分别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所述表层导流管对应于所述集水槽设置,所述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均与所述计量装置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中挡墙内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均与计量装置连通,能够实时监测壤中流流量的动态变化,实现壤中流流量信息的分层与采集;具有结构简单、观测方便等优点。

    一种土石山区低干扰人工造林整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75792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2573.5

    申请日:2015-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Y02P60/40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造林领域,公开了一种土石山区低干扰人工造林整地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对选定的土石山区造林地进行初步调查:包括调查造林地地形条件、确定造林地的规格与造林面积、人工林密度与配置,调查造林地内灌木、杂草、伐根的生长状况;对所述造林地造林整地前进行林地清理:包括对不同生长状态的伐根进行局部挖除和改造、对不同生长状态和坡地不同位置的灌木、杂草进行割除或保留;对清理后的土石山区造林地进行与该造林地的坡面方向相反的小角度反坡造穴。本发明能够降低对造林地干扰程度,减轻整地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如何减少穴内土壤水分蒸发。

    一种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34942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17067.0

    申请日:201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生态过滤带的植被密度的不同,在生态过滤带选取若干个样地,样地的植被密度呈梯度变化;在每块样地内布设若干取样点;检测每块样地内各个取样点处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根据每块样地内各个取样点处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计算各个样地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根据各个样地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各个样地对应的生态过滤带的植被密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防护密度与水质的关系模型,根据防护密度与水质的关系模型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本发明能够合理的且定量的确定最优的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更好地实现水质净化,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益。

    一种用于涵养水源的流域覆被率的获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25869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295589.8

    申请日:2013-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涵养水源的流域覆被率的获得方法,包括步骤:1)按照流域森林的四种林分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分别测定各林分类型面积、林冠截留率和土壤饱和蓄水能力等;2)按各自权重叠加,获得某一林分类型能够实现涵养水源的覆被面积;确定各个林分用于涵养水源的覆被率;3)拟合得到用于涵养水源的流域覆被率。本发明根据地表水流域的森林面积、森林类型,结合所研究流域多年的降水资料,得出流域的用于水源涵养的森林覆被率,在该覆被率的指导下合理规划,有目的地造林或砍伐,在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同时,实时调节流域适宜森林面积,避免盲目造林,缓解林农用地矛盾,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一种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34942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017067.0

    申请日:201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生态过滤带的植被密度的不同,在生态过滤带选取若干个样地,样地的植被密度呈梯度变化;在每块样地内布设若干取样点;检测每块样地内各个取样点处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根据每块样地内各个取样点处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计算各个样地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根据各个样地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各个样地对应的生态过滤带的植被密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防护密度与水质的关系模型,根据防护密度与水质的关系模型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本发明能够合理的且定量的确定最优的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更好地实现水质净化,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益。

    一种基于截留能力的油松林动态密度调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18406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43964.5

    申请日:2015-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截留能力的油松林动态密度调控方法,包括获取待调控油松林的优势树高平均值、基准年龄、实际林龄、林分密度、用户输入的可修改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森林最大截留能力之间的转化系数;根据优势树高平均值、基准年龄、实际林龄、林分密度、用户输入的可修改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森林最大截留能力之间的转化系数通过预知模型计算与实际林分密度及可修改林分密度分别对应的森林截留能力;按照森林截留能力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林分密度对油松林进行密度调控。本发明根据森林截留能力获取最优的林分密度,并以该最优林分密度对油松林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实现调控后的油松林可以达到最佳水源涵养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