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0398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156407.8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菊小长管蚜驱避剂及其应用。所述驱避剂的活性成分为顺式‑4‑侧柏醇,它是一种无毒化合物,能使菊小长管蚜停止取食,拔出刺吸式口器,并且逃离取食对象。本发明提供的驱避剂对菊小长管蚜的驱避效果明显,可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促进菊花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50398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56407.8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菊小长管蚜驱避剂及其应用。所述驱避剂的活性成分为顺式‑4‑侧柏醇,它是一种无毒化合物,能使菊小长管蚜停止取食,拔出刺吸式口器,并且逃离取食对象。本发明提供的驱避剂对菊小长管蚜的驱避效果明显,可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促进菊花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180059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82227.7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N65/12 , A01N35/02 , A01P17/00 , A01G2/10 , A01G7/06 , A01G22/60 , A01G24/15 , A01G24/28 , A01G31/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菊花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驱避菊小长管蚜的挥发物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对菊花亲本及杂交后代植株进行抗蚜评价;菊小长管蚜对菊花叶片挥发物的嗅觉行为选择;菊花叶片挥发物的收集和鉴定;对菊花亲本及杂交后代的叶片挥发物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特征挥发物;采用差异特征挥发物的化学标准品对菊小长管蚜进行行为学试验,最终确定具驱避作用的化合物成分。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首次明确了2‑甲基丙烯醛对菊小长管蚜具有驱避作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准确高效地筛选出了对菊小长管蚜具有驱避作用的化合物活性分子,为制备菊小长管蚜驱避剂提供了有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741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0906119.0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芙蓉菊与阔叶毛华菊的属间远缘杂种创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菊科芙蓉菊属二倍体芙蓉菊为母本,菊科菊属六倍体阔叶毛华菊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得到F1代植株。对F1代材料进行杂种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最终获得芙蓉菊和阔叶毛华菊的真杂种后代。本发明克服了芙蓉菊与阔叶毛华菊的属间远缘杂交障碍,获得了远缘杂种后代,创制了一批新种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74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906121.8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芙蓉菊与甘菊的属间远缘杂种创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芙蓉菊属二倍体耐盐种质芙蓉菊为母本,菊属二倍体种质甘菊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幼胚离体培养,保证远缘杂交胚的继续发育,避免了胚败育问题。杂交后代生长良好,成株期可正常开花。对F1代材料进行杂种形态学观察和SSR分析,最终获得芙蓉菊和甘菊的真杂种后代。本发明克服了芙蓉菊与甘菊的属间远缘杂交障碍,获得了远缘杂种后代,提高了杂种成活率,缩短了菊花培育周期,创制了一批新种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74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904570.9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芙蓉菊与匍地菊的属间远缘杂种创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菊科芙蓉菊属二倍体耐盐种芙蓉菊为母本,菊科菊属四倍体耐盐种匍地菊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杂交授粉及幼胚离体培养,得到F1代植株。对F1代材料进行杂种形态学观察、细胞学鉴定和流式细胞分析,最终获得芙蓉菊和匍地菊的属间真杂种后代,成功克服了芙蓉菊与匍地菊的属间远缘杂交障碍。提高了杂种成活率,缩短了菊花培育周期,创制了一批新种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74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904570.9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芙蓉菊与匍地菊的属间远缘杂种创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菊科芙蓉菊属二倍体耐盐种芙蓉菊为母本,菊科菊属四倍体耐盐种匍地菊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杂交授粉及幼胚离体培养,得到F1代植株。对F1代材料进行杂种形态学观察、细胞学鉴定和流式细胞分析,最终获得芙蓉菊和匍地菊的属间真杂种后代,成功克服了芙蓉菊与匍地菊的属间远缘杂交障碍。提高了杂种成活率,缩短了菊花培育周期,创制了一批新种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7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906119.0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芙蓉菊与阔叶毛华菊的属间远缘杂种创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菊科芙蓉菊属二倍体芙蓉菊为母本,菊科菊属六倍体阔叶毛华菊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得到F1代植株。对F1代材料进行杂种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最终获得芙蓉菊和阔叶毛华菊的真杂种后代。本发明克服了芙蓉菊与阔叶毛华菊的属间远缘杂交障碍,获得了远缘杂种后代,创制了一批新种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