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析毛果杨己糖激酶基因家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155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687387.8

    申请日:2020-07-16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分析毛果杨己糖激酶基因家族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毛果杨己糖激酶基因家族分析的方法以及其对愈伤分化的影响,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克隆毛果杨己糖激酶基因家族,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毛果杨己糖激酶基因家族,包括:预测蛋白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基本特征的分析;蛋白氨基酸序列建模;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毛果杨和拟南芥的己糖激酶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体外原核诱导毛果杨己糖激酶蛋白,并进行蛋白的纯化。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分析己糖激酶基因家族在杨树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是分析毛果杨己糖激酶家族在愈伤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高温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与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6940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32109.1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与设备,其中高温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包括:选择百合花蕾中处于减数分裂前期Ι‑中期Ι的花蕾为待处理花蕾;根据各待处理花蕾的性状特征,分别确定加热袋的形状与尺寸;将各所述加热袋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待处理花蕾上;按照预设的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对各所述待处理花蕾依次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以获得可育花粉。本发明提供的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与设备旨在解决百合远缘杂种不育、育种周期长的问题,并通过针对性处理解决高温影响植株整体发育进程以及体型高大植株难以进行处理的问题。

    一种用于百合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75107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518669.1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百合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百合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其具有如SEQ ID NO.1‑4任一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提供的内参基因miRn46和miR399a在百合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组织部位、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条件下均能够稳定表达,适于作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百合miRNA相对水平检测的内参基因。与传统的内参基因相比,miRn46和miR399a作为内参基因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够显著提高百合miRNA相对水平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菌根生物肥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9917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380073.3

    申请日:2013-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根生物肥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蛭石进行过筛处理;②将枝条及落叶粉碎,过筛处理;③将过筛后的蛭石与枝条粉碎物灭菌处理;④将晾凉后的蛭石与枝条粉碎物按比例混合,拌入MMN液体培养基;⑤装入聚乙烯培养袋;⑥接种多种外生菌根真菌;⑦于温室或培养箱中避光培养;⑧与生物活性炭、有机肥、生物保水剂、生物活性促生成分混合;⑨包装储存。与现有生物肥料相比,本发明能明显提高植物根系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苗木生长,同时可提高植株对干旱、盐碱、贫瘠等环境的耐受性以及抵抗土传性病虫害的能力;活化根际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物固碳能力;优化苗木品质,增加市场价值。

    高温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与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6940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1132109.1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与设备,其中高温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包括:选择百合花蕾中处于减数分裂前期Ι‑中期Ι的花蕾为待处理花蕾;根据各待处理花蕾的性状特征,分别确定加热袋的形状与尺寸;将各所述加热袋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待处理花蕾上;按照预设的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对各所述待处理花蕾依次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以获得可育花粉。本发明提供的恢复百合远缘杂种育性的方法与设备旨在解决百合远缘杂种不育、育种周期长的问题,并通过针对性处理解决高温影响植株整体发育进程以及体型高大植株难以进行处理的问题。

    一种牡丹组织培养容器苗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5494105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10029796.2

    申请日:2016-0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牡丹组织培养容器苗方法。从健壮生长的牡丹‘凤丹’、‘明星’等的母株上采集无病虫害、健康饱满的鳞芽作为外植体,以一种环境友好的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进行表面消毒,接种在一种特制的牡丹培养基上建立无菌培养体系;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上以每28天‑35天为一个继代周期进行继代扩繁;试管苗在培养瓶里的营养钵基质上诱导生根形成小植株容器苗;经过环境适应性驯化形成适应自然环境的组织培养容器苗,可随时随地换盆、移栽和出圃应用。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一种环境友好的牡丹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一种牡丹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一种牡丹容器苗的组织培养基和培养方法;为牡丹工厂化繁育优质种苗的关键技术。

    一种牡丹组织培养容器苗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549410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29796.2

    申请日:2016-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 A01H4/001 A01H4/0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牡丹组织培养容器苗方法。从健壮生长的牡丹‘凤丹’、‘明星’等的母株上采集无病虫害、健康饱满的鳞芽作为外植体,以一种环境友好的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进行表面消毒,接种在一种特制的牡丹培养基上建立无菌培养体系;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上以每28天-35天为一个继代周期进行继代扩繁;试管苗在培养瓶里的营养钵基质上诱导生根形成小植株容器苗;经过环境适应性驯化形成适应自然环境的组织培养容器苗,可随时随地换盆、移栽和出圃应用。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一种环境友好的牡丹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一种牡丹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一种牡丹容器苗的组织培养基和培养方法;为牡丹工厂化繁育优质种苗的关键技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