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3444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558204.7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光路激光扫描组件,包括:第一激光器组件、主体法兰、反射镜组件、第二激光器组件、分光镜组件、MEMS扫描组件、扩束镜组件;第一激光器组件和主体法兰连接固定;反射镜组件和主体法兰轴孔配合安装;第二激光器组件和主体法兰连接固定;分光镜组件和主体法兰轴孔配合安装。本发明在扫描组件中加入另一种波长的激光,实现双波长激光输出,其中低功率的激光器用于为近距离探测使用,高功率的激光器为远距离探测使用,从而实现宽范围的工作距离,由于不存在活动部件,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26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291475.3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敏感器高平面度实现方法,属于航天器部件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星敏感器产品的高平面度实现方法,实现了优于0.01mm的平面度,远高于现有星敏感器产品通常要求的0.1mm的平面度水平;本发明解决了星敏感器产品研制过程由于复杂的装配操作、恶劣的力学试验和空间热环境试验等测试所导致的整机平面度超差的难题,实现了优于0.01mm的高平面度,同时对产品整机没有性能上的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83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0559839.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1S7/48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光学微开关的激光雷达接收光学系统,包括成像光学组件、光学微开关、杂光反馈组件。其中成像光学组件将视场范围内的扫描点进行成像;光学微开关位于成像光学组件的焦点前方,其包含多个子开关,每个子开关都可独立开启及闭合。通过控制光学微开关上每个子开关的开启及闭合可实现特定视场光线的透射。杂光反馈组件通过光学微开关上子开关的开启闭合信息及自身不同位置的图像灰度信息,可以得到信号光及视场内外杂散光在光学微开关上的位置。通过控制光学微开关上对应位置子开关的开启闭合,实现信号光的透射及杂散光的散射。本发明结构形式简单,可精确识别信号光及视场内外杂散光位置,克服了传统激光雷达接收光学系统难以抑制视场内杂散光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83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59839.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1S7/48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光学微开关的激光雷达接收光学系统,包括成像光学组件、光学微开关、杂光反馈组件。其中成像光学组件将视场范围内的扫描点进行成像;光学微开关位于成像光学组件的焦点前方,其包含多个子开关,每个子开关都可独立开启及闭合。通过控制光学微开关上每个子开关的开启及闭合可实现特定视场光线的透射。杂光反馈组件通过光学微开关上子开关的开启闭合信息及自身不同位置的图像灰度信息,可以得到信号光及视场内外杂散光在光学微开关上的位置。通过控制光学微开关上对应位置子开关的开启闭合,实现信号光的透射及杂散光的散射。本发明结构形式简单,可精确识别信号光及视场内外杂散光位置,克服了传统激光雷达接收光学系统难以抑制视场内杂散光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34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558204.7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光路激光扫描组件,包括:第一激光器组件、主体法兰、反射镜组件、第二激光器组件、分光镜组件、MEMS扫描组件、扩束镜组件;第一激光器组件和主体法兰连接固定;反射镜组件和主体法兰轴孔配合安装;第二激光器组件和主体法兰连接固定;分光镜组件和主体法兰轴孔配合安装。本发明在扫描组件中加入另一种波长的激光,实现双波长激光输出,其中低功率的激光器用于为近距离探测使用,高功率的激光器为远距离探测使用,从而实现宽范围的工作距离,由于不存在活动部件,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26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291475.3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敏感器高平面度实现方法,属于航天器部件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星敏感器产品的高平面度实现方法,实现了优于0.01mm的平面度,远高于现有星敏感器产品通常要求的0.1mm的平面度水平;本发明解决了星敏感器产品研制过程由于复杂的装配操作、恶劣的力学试验和空间热环境试验等测试所导致的整机平面度超差的难题,实现了优于0.01mm的高平面度,同时对产品整机没有性能上的隐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