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秒级抗辐照NPN型双极晶体管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3932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115312.7

    申请日:2017-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秒级高速开关双极晶体管制造方法,属于半导体分立器件设计和制造领域。本发明采用后扩金工艺,避免了传统扩金工艺在扩金后再进行发射区推结,抑制了传统工艺带来的金固溶度的降低和金原子的沉淀,提高了器件的开关速度和可靠性,此外,扩金在硅中引入的复合中心,可以缩短少子寿命,减小基极复合电流,从而提高了器件抗ELDRS效应的能力。基区和发射区表面的电极隔离介质层采用热氧化工艺制造,减少辐照时氧化层中感生的正电荷,提高了器件抗ELDRS效应的能力。芯片钝化膜采用SiO2+BPSG+Si3N4的多层钝化结构,可提高器件耐湿和抗环境污染的能力。

    一种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6985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711322420.1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及制造方法,管芯由第一单向二极管管芯、焊片和第二单向二极管进行金属化处理后依次叠加,加热一段时间后降温获得,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和第二单向二极管结构相同。本发明的管芯与管芯之间焊接温度较高,为后续管芯密封、引线焊接等工艺提供了很宽泛的工艺操作窗口,降低了考核和使用时环境温度等对管芯焊接结构的影响。管芯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是共晶体,在固相下没有复杂的相变,稳定性强,提高器件可靠性。本发明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用来制造漏电流低、钳位电压易控制、体积小、热阻小、可靠性高的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结构适应于玻璃封装、塑封、金属封装等多种封装形式。

    一种小电容抗辐照VDMOS芯片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11048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61437.9

    申请日:2016-12-15

    Abstract: 一种小电容抗辐照VDMOS芯片的制造方法,反型区和漂移区的栅氧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形成。器件反型区的栅氧采用高温氧化工艺形成,漂移区的栅氧采用沟槽回填技术形成,通过调节沟槽深度可以调节漂移区的栅氧厚度。从而使器件具备了两种栅氧厚度,反型区的栅氧薄,而漂移区的栅氧厚。反型区的薄栅氧可以降低总剂量辐照对器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同时,漂移区的厚栅氧可以减小栅氧中的电场强度,使器件不易发生栅介质击穿。此外,漂移区的厚栅氧增加了多晶硅与漏极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减小栅漏电容,改善器件的开关特性。本发明方法与传统VDMOS芯片的制造技术兼容,工艺步骤简单,可以用来制造高可靠、高效率的VDMOS芯片。

    一种改进导通特性的硅基超级结场效应晶体管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8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35689.4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导通特性的硅基超级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n‑型漂移区、超级结p型梯形掺杂区、p‑型基区、n+型源区、源极金属铝和栅氧及多晶硅层;其中,n‑型漂移区位于衬底的上部;n‑型漂移区内部设置有倒梯形沟槽,超级结p型梯形掺杂区设置于倒梯形沟槽内;p‑型基区位于超级结p型梯形掺杂区的上部;n+型源区嵌于p‑型基区内;栅氧及多晶硅层位于n‑型漂移区、p‑型基区和n+型源区的上部;其中,与p‑型基区和n+型源区对应的栅氧及多晶硅层的位置处开设通孔;源极金属铝位于栅氧及多晶硅层的上部,其中,源极金属铝的部分与p‑型基区和n+型源区相接触。本发明解决传统超级结结构带来的通流能力弱、导通损耗大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