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及其迈步式移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0764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85285.9

    申请日:2015-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及其迈步式移动方法,清淤装置包括沿清淤装置的前进方向设有前安装盘和后安装盘;其中: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设有用于改变二者之间相对距离的推进缸;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通过支撑单元与排水管道的内壁相接触;通过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推进缸的动作配合,实现排淤装置的前进或者后退;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的底侧设有排淤缸,用于排淤过程的淤泥运送。本发明的清淤装置排淤彻底,操作简单可靠,明显提高了排淤效率。

    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及其迈步式移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0764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785285.9

    申请日:2015-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及其迈步式移动方法,清淤装置包括沿清淤装置的前进方向设有前安装盘和后安装盘;其中: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设有用于改变二者之间相对距离的推进缸;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通过支撑单元与排水管道的内壁相接触;通过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推进缸的动作配合,实现排淤装置的前进或者后退;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的底侧设有排淤缸,用于排淤过程的淤泥运送。本发明的清淤装置排淤彻底,操作简单可靠,明显提高了排淤效率。

    一种带清淤螺旋输送的气动式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5297881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785537.8

    申请日:2015-11-1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清淤螺旋输送的气动式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包含安装盘、螺旋输送筒、气动马达、螺旋板、底座、U形连接板、摆动气缸和搅动叉;在前端的安装盘的上方固定有U形连接板,在U形连接板与安装盘之间固定装有螺旋输送筒,在螺旋输送筒的上端固定装有气动马达,气动马达的轴上固定装有螺旋板;在U形连接板的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底座,在底座上安装摆动气缸,在摆动气缸的转台上安装搅动叉,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搅动叉搅拌淤泥,使得淤泥更容易被螺旋输送筒输送,而螺旋输送筒下端设计成铲板,使得淤泥更容易被输送至波纹式容积泵中。

    一种生物过滤床-生态浮床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71413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12243.6

    申请日:201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利用生物-生态反应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过滤床-生态浮床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处理系统。该系统由集水区、生物过滤反应区、生态浮床区和复氧区四部分构成。在集水区上部开有一进水口,进水口处设置有细格栅网,集水区底部开有一沉砂斗,集水区的外侧壁上部并排设有多个导流孔,集水区通过导流孔与生物过滤反应区连通;生物过滤反应区内部填充填料,底部装有曝气装置,外侧壁的中部设有多个液体导流槽,液体导流槽与生态浮床区连通;生态浮床区设有人工湿地填料层,上部设置布水系统;复氧区设有出水管。本发明将生物过滤反应与生态浮床的优势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复氧,能够使富氧氧化景观水体得到彻底的处理,构造简洁,运行操作与维护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

    一种带清淤螺旋输送的气动式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529788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85537.8

    申请日:2015-11-1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清淤螺旋输送的气动式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包含安装盘、螺旋输送筒、气动马达、螺旋板、底座、U形连接板、摆动气缸和搅动叉;在前端的安装盘的上方固定有U形连接板,在U形连接板与安装盘之间固定装有螺旋输送筒,在螺旋输送筒的上端固定装有气动马达,气动马达的轴上固定装有螺旋板;在U形连接板的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底座,在底座上安装摆动气缸,在摆动气缸的转台上安装搅动叉,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搅动叉搅拌淤泥,使得淤泥更容易被螺旋输送筒输送,而螺旋输送筒下端设计成铲板,使得淤泥更容易被输送至波纹式容积泵中。

    一种一体式内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709846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356538.X

    申请日:2017-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内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主体以及PLC控制系统,该反应罐主体内设有均质搅拌桨,环形加热器,中空纤维膜组件,液位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反应罐主体下方设有带进水蠕动泵的进水管路以及底部排污口;反应罐主体还设有带出水蠕动泵的出水管路;温度传感器、中空纤维膜组件、液位控制器均与PLC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装置采用内置式厌氧膜反应器,可以有效地防止剩余污泥的流失,富集微生物,不易产生膜污染能够有效回收能源气体,安全性能高,控制容易,操作方便。

    一种带清淤螺旋输送的气动式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05296384U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20912054.5

    申请日:2015-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清淤螺旋输送的气动式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包含安装盘、螺旋输送筒、气动马达、螺旋板、底座、U形连接板、摆动气缸和搅动叉;在前端的安装盘的上方固定有U形连接板,在U形连接板与安装盘之间固定装有螺旋输送筒,在螺旋输送筒的上端固定装有气动马达,气动马达的轴上固定装有螺旋板;在U形连接板的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底座,在底座上安装摆动气缸,在摆动气缸的转台上安装搅动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搅动叉搅拌淤泥,使得淤泥更容易被螺旋输送筒输送,而螺旋输送筒下端设计成铲板,使得淤泥更容易被输送至波纹式容积泵中。

    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276457U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20911382.3

    申请日:2015-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包括沿清淤装置的前进方向设有前安装盘和后安装盘;其中: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设有用于改变二者之间相对距离的推进缸;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通过支撑单元与排水管道的内壁相接触;通过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推进缸的动作配合,实现排淤装置的前进或者后退;所述前安装盘和所述后安装盘之间的底侧设有排淤缸,用于排淤过程的淤泥运送。本实用新型的清淤装置排淤彻底,操作简单可靠,明显提高了排淤效率。

    一体式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224384U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20514002.8

    申请日:2014-09-09

    Inventor: 刘建伟 周晓

    Abstract: 一种一体式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H2O2/O3/UV联合氧化单元、高效厌氧单元和膜生物反应单元三部分。H2O2/O3/UV联合氧化单元由隔板隔开,分为H2O2/O3氧化区和UV/O3氧化区,底部设有臭氧供气系统,该单元上端出水以管道与高效厌氧单元下端进水连接,H2O2/O3氧化区(13)内部设置有匀速机械式搅拌装置,UV/O3氧化区下部设置紫外光灯组,紫外光灯组交错排列。高效厌氧单元内部填充高密度聚氯乙烯填料,填料孔径为30~50mm,底部布置圆管型分布式布水装置,采用分支布水方式,布水装置上的孔径大小为20~50mm,上端出水以管道与膜生物反应单元下端进水连接。膜生物反应单元底部设置分布式布水系统,底部设有分支曝气式穿孔曝气系统,出水流经膜生物反应单元后经出水口排出或经进一步处理后作回用水。

    一种循环式餐厨垃圾油脂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135041U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20513997.6

    申请日:2014-09-09

    Inventor: 刘建伟 周晓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20

    Abstract: 一种循环式餐厨垃圾油脂回收装置,包括滤水罐、一级加热分离罐和二级加热分离罐。在滤水罐和一级加热分离罐、二级加热分离罐内分别设有多层搅拌叶片,其中,滤水罐上部设有进料口,滤水罐和一级加热分离罐之间由液压闸门分隔。一级加热分离罐内设有U型电热丝、液位计I和温度传感器I,上部设有出油管,并接二级加热分离罐,底部处分别设有排渣管和出渣口。二级加热分离罐内部设有U型电热丝、液位计II和温度传感器II,上部设有出油管并与粗油储存罐相连,底部偏上处接有液体回流管,二级加热分离罐底部接有排渣管,液体回流管接至滤水罐顶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