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5229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811479010.2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方法及其专用种子杀菌剂。该方法为用那氟沙星浸种。实验证明,那氟沙星可以有效去除葫芦科作物(如西瓜、甜瓜)的种子外部和内部的西瓜嗜酸菌,且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可以被幼苗吸收,降低西瓜嗜酸菌种子—幼苗的传带,有效抑制携带西瓜嗜酸菌的种子出苗发病率,达到防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目的;同时,那氟沙星不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那氟沙星还抑制病原菌(如番茄溃疡病菌、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生长的同时,对植物生长促进根际菌(如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也无显著影响。那氟沙星可作为种子杀菌剂进行生产推广。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49706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811479022.5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方法及其专用种子杀菌剂。该方法为用吡硫锌浸种。实验证明,吡硫锌可以有效去除葫芦科作物(如西瓜、甜瓜)的种子外部和内部的西瓜嗜酸菌,且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可以被幼苗吸收,降低西瓜嗜酸菌种子—幼苗的传带,有效抑制携带西瓜嗜酸菌的种子出苗发病率,达到防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目的;同时,吡硫锌不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吡硫锌还抑制病原菌(如番茄溃疡病菌、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生长的同时,对植物生长促进根际菌(如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也无显著影响。吡硫锌可作为种子杀菌剂进行生产推广。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22046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810105467.0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12Q1/689 , C12Q1/6855 , C12Q1/04 , C12N15/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角斑病菌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待测样品为模板,采用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得到反应产物;读取反应产物的荧光信号,然后判断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或角斑病菌。试剂盒包括引物对组合,组成引物对组合的4条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序列表中序列3至序列6所示。实验证明,在LGC分子检测平台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可以高通量快速检测瓜类种子上是否携带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或角斑病菌,可作为防控感染种子流转的预防技术,也可作为田间种植阶段的病害监测预警技术,为农业生产及口岸检疫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3166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210066295.7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瓜类病毒病害诊断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同步扩增SqMV、CGMMV、ZYMV和CiLCV四种瓜类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第一引物对、第二引物对、第三引物对和第四引物对(SEQIDNO1‑8),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以4种病毒混合阳性的样本的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能够得到1224bp、831bp、440bp和206bp的特异性条带,建立并优化了能同时检测植物SqMV、CGMMV、ZYMV、CiLCV的单重或多重感染的RT‑PCR反应体系。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多重RT‑PCR体系能够对田间所采集的样品进行快速、高效、灵敏的检测。对监测瓜类作物上这4种常见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病害流行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71035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141359.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丸粒化草种的生产加工工艺及其应用。本发明以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披碱草和扁茎早熟禾四种草种子为材料,通过种子精选、单种种子丸粒,两种种子复合丸粒等试验,旨在建立一种生产能控制种子颗粒大小和重量、控制不同种子比例的复合丸粒化草籽的加工工艺,并有望规模化生产应用。本发明加工得到中华羊茅种子和冷地早熟禾种子的复合丸粒颗粒,同时再加工得到披碱草和扁茎早熟禾种子的复合丸粒颗粒,使这两种复合丸粒种子颗粒在大小、重量等方面尽量接近。这样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将两种复合丸粒种子颗粒混合后进行草地补播,从而确保4种种子的混播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08220462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105467.0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12Q1/689 , C12Q1/6855 , C12Q1/04 , C12N15/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角斑病菌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待测样品为模板,采用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得到反应产物;读取反应产物的荧光信号,然后判断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或角斑病菌。试剂盒包括引物对组合,组成引物对组合的4条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序列表中序列3至序列6所示。实验证明,在LGC分子检测平台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可以高通量快速检测瓜类种子上是否携带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或角斑病菌,可作为防控感染种子流转的预防技术,也可作为田间种植阶段的病害监测预警技术,为农业生产及口岸检疫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8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10077.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12 , A01H6/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甜瓜叶形控制基因CmSL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利用该基因的相关生物材料通过基因编辑可以获得了叶形发生改变特别是叶缘发生缺刻的甜瓜材料。本发明对于揭示甜瓜叶形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发明的基因编辑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甜瓜叶缘无缺刻的叶形材料转变为叶缘有缺刻的叶形变异的甜瓜材料,为创制叶形多样的甜瓜材料提供了一条经济、快速、有效的途径,在甜瓜新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437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371410.8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中提高种子活力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破生菜种子高温休眠的方法以及提高生菜种子活力的方法。所述打破生菜种子高温休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吸水:将干燥的生菜种子放置于经过润湿处理的吸水纸上进行缓慢吸水处理,所述润湿处理是指吸水纸吸收了烟雾水以使其保持润湿状态;冲洗:将吸水后的生菜种子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回干:将冲洗后的生菜种子回干至初始重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打破生菜种子高温休眠,显著提高种子活力,显著提高生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00522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069899.2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扩增西瓜潜隐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引物对,包括第一引物和第二引物;第一引物的核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二引物的核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前述引物对的试剂与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前述引物对检测待测植物材料是否感染西瓜潜隐病毒的方法以及检测待测病毒是否为西瓜潜隐病毒的方法。前述引物对检测西瓜潜隐病毒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2428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37532.6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SSR标记在黄瓜品种京研春秋绿2号的真实性/纯度鉴定中的应用。一种用于鉴定黄瓜品种京研春秋绿2号真实性/纯度的SSR引物组,包括8对引物对中至少一对。黄瓜品种京研春秋绿2号真实性/纯度的鉴定方法,包括:首先提取待测样品的基因组DNA;再以所述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上述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反应,得到PCR扩增产物,再检测和判定所述待测样品的品种。本发明SSR引物组合可用于黄瓜品种京研春秋绿2号在种子或幼苗期进行早期鉴定,鉴定方法快速,准确,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