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3282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229936.8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包括限位主板、固定板、高强螺栓、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蝶形弹簧、摩擦片、焊接板等。阻尼器采用模块化装配设计,安装设计简单。该阻尼器由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和耗能摩擦单元串联而成,通过铣削钢板实现变摩擦力,摩擦力可以根据结构的反应,自动调节摩擦力的大小,并控制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预压力大于摩擦单元的最大输出力,实现自复位功能。同时,本发明设计的阻尼器体积小,不影响建筑其余结构的设计。本专利适用于桥梁、建筑结构中,工程实用性强。

    具有钢管混凝土分肢组合异形柱及减震墙的装配框架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937218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811467215.9

    申请日:2018-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钢管混凝土分肢组合异形柱及减震墙的装配框架体系,属于建筑结构技术和结构抗震减震领域。该体系主要包括由圆钢管混凝土长柱焊接钢缀板并外部浇筑混凝土制成的预制角柱、预制边柱、预制中柱、钢筋混凝土梁、钢板墙、预制钢楼板、柱‑柱连接套筒、柱‑梁锚固件、中柱‑梁锚固件、梁‑板连接件、ECC后浇带等。使用柱‑柱连接套筒连接上下层钢管混凝土,柱‑梁锚固件、中柱‑梁锚固件与圆钢管混凝土长柱通过销钉连接预制,增强梁柱节点连接性能。在梁与墙两端设置ECC后浇带并上下贯通浇筑,提高结构体系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本发明实现了隐藏柱棱、建筑美观的功能,且建造工程简便快捷,施工效率高,节点连接稳定可靠,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良好。

    一种用于工业建筑的楼板结构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65944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231848.4

    申请日:2016-04-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工业建筑的楼板结构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属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工业厂房楼板的特性,取其局部进行落锤冲击试验,试验装置由钢板、楼板、减震层、弹簧支座和作动器五部分组成。其中,弹簧支座用于模拟厂房楼板周边结构对楼板的水平约束,钢板和滑动钢球用于确保试件在平面内发生移动,作动器用于固定试件,通过开展落锤试验来测量减震材料的减震效果,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性进步,构造合理,测试方便,大大简化了大型工业厂房楼板振动测试方法。

    一种基于毛细管的微通道快速测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68288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410818631.4

    申请日:2014-12-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毛细管的微通道快速测压装置,在其中PDMS微芯片的下壁面,利用软光刻法加工了一个主通道和测压支路,测压支路的一端开口在主通道内需要测量压力的位置,另一端(后端)与毛细管相接,毛细管一端密闭,另一端插入测压支路后端,两者通过玻璃胶密封,玻璃基底的上壁面通过等离子处理后与PDMS微芯片的下壁面相黏合。本发明新颖之处在于设计了一种测量微通道内压力的新方法。微通道的结构可以自行设计,毛细管的长度也可以自行选择以可以满足不同的测量压力范围。

    一种检测重力作用下垂直微通道流动特性的光路便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90885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666153.X

    申请日:2014-11-19

    Abstract: 一种检测重力作用下垂直微通道流动特性的光路便携装置,该装置包括基板、光电倍增管暗盒、二向色分光镜、激光器、显微物镜、显微物镜支撑架、垂直微通道、光电倍增管暗盒固定管、二向色分光镜固定管、激光器放置固定装置、显微物镜放置固定装置、微通道固定板、实验台固定孔;当应用LIF(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对重力作用下垂直微通道流动特性进行检测时,可以将激光器、二向色分光镜、光电倍增暗盒、显微物镜以及垂直微通道集成到一个装置上,并且实现可拆卸功能,能够随时随地的对垂直微通道流动特性进行检测,解决了传统的微通道流动特性光路检测系统搭建困难,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垂直微通道流动特性检测的便携性。

    仿人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与结构稳定性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2559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91302.6

    申请日:2015-04-22

    Abstract: 一种仿人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与结构稳定性测量方法,首先,在仿人机器人的各测量点粘贴压电传感器,通过LMS动态信号采集系统捕获各动作结束点以及各动作转折点附近的振动信号。通过计算机相应的LMS分析软件分析动作结束及动作转折处的抖动程度。参考抖动程度,然后修改动作程序可以有效改善机器人的动作精确度并且降低动作的不稳定性。通过测试结果,可分析仿人机器人结构稳定程度,可通过机器人身体不同部位的振动测量结果进行相应部位的结构优化设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具有取暖理疗功能的踢脚线

    公开(公告)号:CN1039388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33343.5

    申请日:2014-0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且具有取暖理疗功能的踢脚线,该踢脚线包括支撑板、固定板、边框、装饰板、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反射膜、温控开关、电源开关,其中连接块安装固定在墙壁上;具体而言,在踢脚线内设有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起到取暖、理疗的效果。碳远红外线发热板为低温发热体,最高温度为90°,因此不用担心在使用过程中烧毁其他物品,使用安全、寿命可长达50年;装饰板采用类似“S”流线型,即漂亮动感也保证了踢脚线发热部分整体与垂直方向夹角为2°,红外线通过地面漫反射进而使整个房间温度更加均匀稳定。本发明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节省空间、美观大方的特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柱下测力装置及标定套件

    公开(公告)号:CN1133584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61902.2

    申请日:2021-05-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柱下测力装置及标定套件。板柱结构在局部意外灾害作用下节点容易发生脆性冲剪破坏,结构系统中一旦出现小范围的初始破坏,剩余结构的替代传力路径延性和承载力低,很容易触发大范围的连续倒塌。连续倒塌是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动力过程,冲剪破坏后各柱承担荷载是分析内力重分布的重要数据,根据各柱位置不同,可能受压、弯等多种荷载作用。设计实施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试验,通过分析整体结构的内力重分布情况,做出加强设计避免连续倒塌破坏的发生。本专利使用自制部件,通过应变片的特定布置顺序和连接方式,可准确测量柱下反力,为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持。

    一种基于卡扣式和钥匙型孔的轻钢墙体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2751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58655.5

    申请日:2020-09-13

    Abstract: 一种基于卡扣式和钥匙型孔的轻钢墙体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涉及轻钢结构房屋建设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轻钢墙体和第二轻钢墙体,所述第一轻钢墙体上预留有圆孔,所述第二轻钢墙体上预留有钥匙型孔;所述圆孔内卡装有卡扣式连接件;所述卡扣式连接件穿过钥匙型孔并滑动至指定位置,完成第一轻钢墙体和第二轻钢墙体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连接强度高,可用于代替常用自攻螺钉连接。

    一种混凝土板柱结构连续倒塌性能测试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303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0827631.X

    申请日:2016-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板柱结构连续倒塌性能测试装置及试验方法。结构连续性倒塌是指结构因偶然荷载造成结构局部破坏失效,继而引起失效破坏构件相连的构件连续破坏,并可能最终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倒塌或者导致相对于初始局部破坏更大范围的倒塌破坏,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针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设计至关重要。利用本发明装置及试验方法对板柱结构进行连续倒塌试验,研究板柱结构在遭受偶然荷载造成结构局部破坏失效时其内力重分布情况。并基于其内力重分布情况对板柱结构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从而保证板柱结构在一定安全可靠度之下具有抵抗连续性倒塌的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