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筛选多潜能细胞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1445791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189289.0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筛选多潜能细胞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本发明提供的多潜能细胞筛选培养基含有式(I)所示的PD0325901和式(II)所示的CHIR99021。本发明提供的筛选多潜能细胞的方法,包括用所述筛选培养基培养细胞A,得到多潜能细胞的步骤;所述细胞A为在分化的细胞中导入诱导因子编码基因得到的细胞。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多潜能细胞具有mESC的隆起样克隆形态外观,表达胚胎干细胞的标志性基因和表面蛋白,和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表面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自发分化形成胚胎小体(Embryoid body)的能力,可以被进一步分化成内、中、外三个胚层的细胞类型。本发明对于多潜能细胞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的氮-钴-氧三掺杂的网络状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753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41472.0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的氮-钴-氧三掺杂的网络状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在液晶/环氧单体/光引发剂体系中原位合成的聚合物网络为前驱体,采取简单易行的碳化-掺杂方法制备得到氮/钴/氧三掺杂的网络状碳材料;将氮/钴/氧三掺杂的网络状碳材料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制作扣式电池,该网络状碳材料应用在锂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碳材料尤其是无定形的硬碳材料,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导电性、热稳定性、低成本以及较大的晶面间距和不易扩展的碳结构等优点。

    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

    公开(公告)号:CN10870379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914545.1

    申请日:2018-08-13

    Inventor: 姬涛 魏巍 郭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7002 A61B25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包括连接在脊柱的顶椎和尾椎之间体内电磁驱动延缩机构,该机构能够在体外控制电磁场的驱动下伸出延长或缩回变短,以实现脊柱的凹侧支撑或凸侧加压,进而完成脊柱侧弯的动态化矫形。与传统生长棒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①可以让患者在不接受有创的外科手术的情况下进行脊柱矫形,减少了手术创伤,也减少了反复多次手术带来的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及麻醉风险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②可以小量多次撑开,较传统的一次性暴力撑开,能减少因脊柱僵直,自发融合而导致的韧带、脊柱损伤等;③可以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完成撑开,无需神经检测,安全性提高。

    一种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

    公开(公告)号:CN209347190U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21297534.5

    申请日:2018-08-13

    Inventor: 姬涛 魏巍 郭卫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包括连接在脊柱的顶椎和尾椎之间体内电磁驱动延缩机构,该机构能够在体外控制电磁场的驱动下伸出延长或缩回变短,以实现脊柱的凹侧支撑或凸侧加压,进而完成脊柱侧弯的动态化矫形。与传统生长棒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①可以让患者在不接受有创的外科手术的情况下进行脊柱矫形,减少了手术创伤,也减少了反复多次手术带来的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及麻醉风险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②可以小量多次撑开,较传统的一次性暴力撑开,能减少因脊柱僵直,自发融合而导致的韧带、脊柱损伤等;③可以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完成撑开,无需神经检测,安全性提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