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74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41098.7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3/14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机电综合管线模块长度划分方法及系统,通过智能优化技术实现建筑机电综合管线模块的高效、精确划分。该方法首先分析和归类影响模块划分的因素,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建立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成本、材料利用率等多因素的优化模型。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实现模块划分在施工效率与经济性之间的最优平衡。开发一套与划分方法相配套的软件系统,涵盖管线信息输入、支吊架选型、模块长度优化、BIM模型切分、连接件布置、模块成组与编号、性能评价及工程量统计等功能模块,自动生成最优划分方案并提供施工指导。提高建筑机电综合管线的划分效率和施工质量,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145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10560.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R技术的BIM模型评审方法及系统,涉及BIM评审技术领域。评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兼容MR设备的评审资料;步骤二、抽取及通知评审专家;步骤三、检查文件格式;步骤四、专家进入MR环境开始评审;步骤五、在MR环境中展示详细BIM模型及相关资料;步骤六、协同评审以及提交评审结果;评审系统包括五个主要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计算模块、MR评审模块。本发明解决了利用平面显示设备观察BIM模型不直观、BIM模型在专家间的交流慢、互动差的问题,实现了在MR设备中进行BIM模型的远程互动交流,为建筑工程领域的远程评审提供了一个更实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984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5585.8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与MR的地下管线巡检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根据管线的图纸建立地下管线BIM模型;在Unity3D中进行MR场景的适配并导入BIM模型,混合现实开发完成后将工程打包发布至MR设备中;在后台服务器中导入巡检人员信息,并对人员权限进行划分与限定;巡检人员在MR设备中登录账号并调出巡检现场管线模型;巡检人员通过MR设备查看目标管线模型、基础信息与实时状态等相关信息;根据MR设备中的指令和提示完成巡检,将结果在MR设备中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后台对巡检人员的操作进行验收并储存记录。本发明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实现在地面以上进行地下管线的巡检,保障了巡检人员的安全,实现了整个巡检流程可视化、规范化、高效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98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0839879.2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势交互的虚拟模型装配模拟吸附效果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对待装配虚拟模型的拆解以及混合现实环境的搭建;吸附效果功能的实现;延迟触发吸附效果功能的实现;系统打包、部署至Hololens2设备并进行反馈与完善;系统包含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实时计算与阈值调节模块;吸附效果及反馈模块;协程等待交互控制模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混合现实环境中实现虚拟模型吸附效果的方法和系统,且提供了一种延迟触发吸附效果的机制,避免了频繁触发吸附效果而导致的操作混乱,旨在增强用户对虚拟模型的装配可操作度、精确度与反馈度,提高教育、工业培训、游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61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045581.X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窗扩展活动空间建模的碰撞检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步骤:Revit创建窗扩展活动空间可载入族;Revit设置族类型属性可见性参数并关联族参数;Revit载入参数化族至已有项目中;Revit模型导入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查;Navisworks查看碰撞检查信息并进行模型优化设计。本发明利用Revit软件通过构建族的方式实现对建筑构件及其动态活动空间模型的精准创建;运用Navisworks软件实现窗扩展活动空间与已有项目中其他构件的碰撞检查,便于设计、施工人员提前发现易忽略的隐性碰撞问题并调整,减少因返工带来的额外损失;同时通过对窗扩展活动空间的族类型属性可见性参数设置,保障项目原有工程量不变,提高工程设计质量,节约工程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5587.7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物流通道扩展活动空间建模的碰撞检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步骤:Revit创建物流通道以及其扩展活动空间族;Revit参数化定义扩展活动空间族可见性;Revit族与项目模型整合调整与导出;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检查结果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本发明利用Revit软件构建物流通道活动空间的可载入族,且不超过物流通道的规定限界,通过Navisworks软件实现原本不可见的物流通道实际活动空间与已有项目中模型其他构件进行碰撞检测,在不影响工程量统计的同时,便于设计与施工人员发现问题,优化设计与施工。本发明拓展了工程设计碰撞检查中的模型对象范围,考虑了建筑设施实际使用时的扩展活动空间的影响,提高了工程设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635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39877.3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1 , G06F3/0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现实环境下虚拟物体位姿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混合现实手势数据获取与处理;虚拟物体空间位姿灵敏度调节;虚拟物体空间位姿自由度控制;虚拟物体空间位姿坐标系映射;封装、测试与发布。本发明提出并引入敏感度参数,灵活调整虚拟物体对于手势移动的响应程度,实现空间姿态的精细控制;同时提出虚拟物体轴向自由度独立控制方法,实现空间位置的准确控制;此外,提出虚拟物体坐标系参照转换方法,实现空间位姿的按需控制。本发明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虚拟物体操作的应用需求,减轻用户学习负担,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为混合现实、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领域的虚拟物体位姿控制提供更加高效实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39879.2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势交互的虚拟模型装配模拟吸附效果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对待装配虚拟模型的拆解以及混合现实环境的搭建;吸附效果功能的实现;延迟触发吸附效果功能的实现;系统打包、部署至Hololens2设备并进行反馈与完善;系统包含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实时计算与阈值调节模块;吸附效果及反馈模块;协程等待交互控制模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混合现实环境中实现虚拟模型吸附效果的方法和系统,且提供了一种延迟触发吸附效果的机制,避免了频繁触发吸附效果而导致的操作混乱,旨在增强用户对虚拟模型的装配可操作度、精确度与反馈度,提高教育、工业培训、游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98447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5569.9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T17/00 , G06F8/61 , G06F16/2455 , G06F16/248 , G06K17/00 , G06Q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MR的免开盖穿透式地下管线监测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地下管线的竣工图纸构建三维可视化BIM模型;步骤2:Unity3D进行MR场景的适配;步骤3:将BIM模型导入至Unity3D中;步骤4:在Unity3D中进行混合现实功能的开发;步骤5:在Unity3D完成开发后,将工程打包安装至MR设备;步骤6:现场佩戴MR设备,通过识别目标管井的身份标识,来调出当前区域的地下管线模型,以查看管线信息并进行免开盖穿透式地下管线监测预警。本发明以免开盖的方式进行地下管线的穿透式监测预警,省时省力且能够有效减少工人伤亡,动态可视化的直观方式对工人的警示效果强。本发明为地下管线的免开盖穿透式监测预警提供了参考与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64357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839876.9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凝视的建筑原位信息检索方法,包括:建筑信息模型提取及优化;凝视数据获取;凝视数据与建筑模型的交互;Visual Studio编译项目并发布至HoloLens 2;通过空间锚点技术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模型与实体建筑物理结构对齐;佩戴HoloLens 2设备,进行现场建筑信息检索。本发明基于混合现实技术提出一种以真实建筑构件为载体的建筑信息视觉凝视检索方法。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将建筑构件数字信息与建筑构件物理实体进行链接与绑定;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在建筑构件原位进行“所看即所得”的直观信息检索。本发明使用户能够通过凝视真实建筑构件来快速获取其相关建筑信息,如材料属性和设计参数,提高了现场工作的效率,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改进和便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