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036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3807.0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转运心肌干细胞功能的水凝胶式微针贴片,涉及微针贴片技术领域。包括干细胞溶池,内部设有干细胞水凝胶,干细胞以及维持干细胞生存的营养物质被封装在干细胞溶池内;若干空心微针,圆周排布在干细胞溶池的顶部,为干细胞及营养物质提供进入心肌的通道;封装膜,设置在干细胞溶池的顶部周围,将干细胞溶池的顶部及空心微针进行整体封装包裹,保证水凝胶微针贴片不受污染。本发明能够转运心肌干细胞,很好地将干细胞运输到心肌指定位置而达到辅助治疗心肌梗死的目的,提高了微针贴片在心肌表面的的附着率,并且提高了心肌干细胞的滞留率和生效率,对人体无毒、无害,并且使用过后,通过代谢水解方式排出体外。
-
公开(公告)号:CN1189036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3806.6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M37/00 , A61K9/00 , A61K38/08 , A61K31/137 , A61K33/14 , A61K35/32 , A61K47/34 , A61K47/32 , A61P19/04 , A61P19/02 , A61P7/04 , A61P31/04 , A61P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异形通道双结构微针装置,包括:可注射细胞外基质材料、树状异形通道微针基底矩阵、圆锥型直通道微针基地矩阵、微针隔离片。基底矩阵的针尖上有四层物质覆盖,从内到外分别为止血抗菌层、保护层、止血离子层和生物营养层;基底矩阵背面覆有医疗级别隔离片。异性微针基底矩阵片分为两种:第一类分层异形通道长微针、底端圆形托槽、上层树状分层针体,内部贯有树状异性通道;第二类单层短微针,针体呈锥形,内部贯有圆柱形直通道。本发明可有效穿透关节软组织利用不同角度的异形通道微针矩阵贴合人体关节部位,能最大程度上减轻微针的质量,加大治疗药液的输送率,快速修复组织缺损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616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08597.2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湖南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性藏线针及制备方法,可溶性藏线针包括可溶性针体、穴位埋线线体、基底层;所述可溶性针体包括针尖部分、针体部分;所述穴位埋线线体藏于可溶性针体内部;所述可溶性针体的后端固定在基底层上;所述可溶性针体由可溶性聚合物、药物制成;一种可溶性藏线针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可溶性藏线针由微浇注工艺制备;首先,将预制的穴位埋线线体置于藏线针模具槽中,将包含可溶性聚合物基材以及药物的复合溶液注入藏线针模具内,经离心以及真空处理后置于烘箱中干燥成型,得到一种含有穴位埋线线体的、具用载药功能的可溶性藏线针;同时实现刺激穴位和载药功能;操作方便;制备工艺操作简便,制备周期较短;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7126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368951.9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湖南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段式持续给药聚合物微针的制备方法,首先使用热压印成型工艺制备不溶性微针主体,其次令包含可溶性聚合物基材以及药物溶液的复合溶液流入微针主体预留槽内,在模具中使其干燥,之后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微针基底层,最终在基底层上布置实现连续给药功能的含药脱脂棉片,得到一种具有穿刺导流段、快速释药段以及药物供给段的聚合物微针。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大针体体积的前提下实现载药量的大幅提高。同时,快速释药段可以在微针刺入后及时释放药物。本发明利用热压印成型工艺制备不溶性微针针尖、针芯与基底,工艺操作简便,加工精度高,能够一定程度上缩短制备周期,提高良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153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22068.1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封装和转运心肌干细胞功能的壳聚糖水凝胶式微针贴片装置,涉及干细胞转运微针技术领域。包括细胞溶池和阵列排布的空心微针;所述细胞溶池由基板和围板组成,围板竖立围成一圈,基板设置在围板的底部,基板连接在围板的底部,基板和围板组成的空腔对干细胞进行闭合封装;阵列排布的空心微针设置在细胞溶池的外底部,根部连接在基板上,基板上排列分布防滑纹路。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位置的微环境,提高干细胞在心肌组织的滞留率、存活率以及尽可能多的将干细胞输送到心肌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8448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251050.8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动力治疗的柔性微针贴片,包括贴片针尖,贴片基底,无线光源,光源感应单元;所述贴片针尖固定在贴片基底上,无线光源固定在贴片基底中;所述贴片针尖、贴片基底分别采用高分子可溶解聚合物作为基质,且均经紫外光固化而成;所述无线光源用于进行光动力辅助治疗,同时促进药物的吸收与释放;所述光源感应单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光源的开关控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DMS模具的制备、贴片针尖的制备、微针贴片柔性基底搭载LED光源的制备。实现同时进行光辅助治疗,可以起到促进一些药物释放和扩散吸收,也可对目标患处进行光动力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392607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78665.8
申请日:2021-10-1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穿孔多流道微针复合经皮给药装置,包括多流道微针、电穿孔装置和药物储藏室。所述系统将给药过程和电转过程同时发生,多流道微针刺破角质层到达表皮层,打通药物进入皮下组织的屏障,其中电穿孔装置提供电流,在电子流向引导作用下,药物加速从药物储藏室靶向递送至表皮层,并在电场作用下药物突破细胞膜快速进入细胞内。该多流道微针采用均匀直孔排布在微针针体上,直孔与药物储藏室连通,电穿孔装置将多流道微针与药物储藏室连接成一体的系统,整个系统靶向快速将药物递送进细胞内部发挥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9077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69845.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A61B5/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健康监测的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结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高效、环保、图形可定制的喷墨打印方法,将导电油墨涂布在柔性聚合物基底上,通过加热、紫外光固化等方式在柔性聚合物基底上获得导电层结构。对于带有微结构的柔性电极,采用微结构转印与喷墨打印结合的方式进行制备。随后依照所设计的双层或多层传感器结构形式进行组装和封装,获得本专利中所述双层及多层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利用本专利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无毒无害且可与人体紧密贴合,其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人体健康监测、运动检测、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89505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69853.4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承载聚合物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通过设计力学超材料承载骨架结构,通过向力学超材料承载骨架结构内填充功能复合材料,确保最终制品兼具良好的导热、绝缘、电磁屏蔽等特性。该发明的目的在于制备兼具高机械承载性能和强功能属性的高承载聚合物功能复合材料制品。该发明方法涉及到的具体制备工艺步骤为:设计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力学超材料承载骨架结构模型,满足制品应用场景的强度要求;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力学超材料承载骨架结构;将功能复合材料填充物通过特定方法填充到力学超材料承载骨架结构中,后处理得到最终制品。本发明制得的一体化复合材料在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功能性的同时,也能满足一定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87671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1268843.9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多层聚合物微针的方法,属于微针透皮释药领域。先用微热压印工艺制备不可溶硬质基底微针,再通过多次喷淋方式将药物溶液干燥在微针针体表面,实现多层药物结构。并在外层包覆透明质酸钠,得到一种具有基底层、药物层和快速释放层的聚合物微针。与现有微针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微针在针长一定范围内可多层叠加,增加了可载药物的种类。同时,还通过利用微热压印工艺制备不溶性基底微针,工艺操作简单,微加工精度高,大大地缩短了制备周期。并且通过对外层透明质酸钠厚度的改变,达到控制药物溶出速度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