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581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04525.X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细针芯的神经刺激针,包括穿刺针及设置于穿刺针尾端的安装部,在穿刺针的内腔设置有麻醉针,麻醉针的尾端设置有伸缩部,伸缩部装配于安装部上,伸缩部包括尾座、弹簧及按钮,尾座与麻醉针的尾端固定连接,弹簧设置于尾座与按钮之间,伸缩部相对于安装部滑动设置,麻醉针的尾端连接有麻醉药输送软管;麻醉针的针尖的锐度大于穿刺针的针尖的锐度。本技术方案的神经刺激针,在现有钝性穿刺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细的锐性空腔,即细麻醉针的穿过,利于穿刺的同时能够减少神经刺激针对组织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992561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2034.8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K45/00 , A61K31/4439 , A61K31/7088 , A61P35/00 , A61P13/08 , C12N15/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GRN‑NFκB‑CSF1环路作为靶点在制备抑制前列腺癌谱系可塑性产品中的应用,属于前列腺癌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共培养、体内靶向干预、类器官药物耐药性试验和肿瘤微环境内的时空信息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通过GRN/NF‑κB信号旁分泌机制,促进了从腺癌到具有间质和干细胞样特征的VIM谱系的过渡。反之,VIM谱系通过分泌CSF1,促进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高表达GRN,形成正反馈细胞通讯环路。综上,本发明研究揭示了GRN‑NFκB‑CSF1轴的旁分泌反馈环路能够作为治疗靶点,且靶向该环路有望逆转雄激素受体信号靶向治疗的耐药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183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264967.0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V20/69 , G06V10/774 , G06V10/25 , G06T7/62 , G06T7/13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荧光图像的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获取目标生物样本数据和与目标生物样本数据相匹配的训练样本集;对目标生物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生成荧光染色图像;获取与荧光染色图像相匹配的预设荧光物质识别模型;对训练样本集进行预处理,生成带有目标特征数据的训练样本集;基于带有目标特征数据的训练样本集对预设荧光物质识别模型进行处理,生成目标荧光物质识别模型;基于目标荧光物质识别模型对荧光染色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原始分区图像信息;对原始分区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生成荧光信号信息;对荧光信号分布面积、荧光信号强度和荧光信号的离散度进行处理,生成荧光图像空间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905591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309981.8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年人口腔填充面罩,其包括:佩戴部;填充部,包括通气道、填充气囊与充气管;所述填充气囊包裹在通气道的外部;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填充气囊连通;所述填充气囊包括至少两个充气囊;所述充气囊之间相连通;充气部,可拆卸连接在佩戴部的侧壁上;所述充气部的一端穿过佩戴部后与充气管可拆卸连接;治疗部,可拆卸连接在佩戴部的侧壁上;所述治疗部的一端穿过佩戴部后与通气道可拆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98999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24702.9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C12Q1/689 , C12Q1/6858 , C12Q1/04 , C12N15/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23SrRNA基因耐药突变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23SrRNA基因耐药突变的SHERLOCK引物组,该引物组对于不同的幽门螺杆菌23SrRNA基因耐药突变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此外本发明还针对SHERLOCK反应体系进行了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并提供一种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23SrRNA基因耐药突变的试纸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8676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60587.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3/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视力检测装置及视力检测方法,视力检测装置包括视力表、平面镜和移动装置,平面镜与视力表间隔设置,平面镜的成像面与视力表相对设置,待检测者位于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用于通过平面镜呈现的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移动装置与平面镜连接,或者移动装置与视力表以及平面镜均连接,用于调整待检测者与平面镜呈现的视力表之间的距离;通过移动装置驱动平面镜的移动或者同时驱动平面镜和视力表的移动,能够调整待检测者与平面镜内呈现的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无需待检测者移动位置,即可实现待检测者与平面镜呈现的视力表之间距离的调整,从而达到提升视力检测的简便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6435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40657.6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90/00 , A61B5/00 , A61B5/0538 , A6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状腺喉返神经模拟标记系统,具体涉及喉返神经模拟提示、标记领域,包括数据输入层、数据处理层、数据输出层;数据输入层包括电刺激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数据输入层用于将刺激数据和生物信号传递至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包括中心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层用于输出分析结果至数据输出层;数据输出层包括定位提示模块、显示与交互模块。通过多极电极阵列与组织电导率测量单元,结合动态电流分配技术,实现对目标神经区域的刺激;同时反馈控制单元依据神经响应信号的动态变化调整刺激数据,形成闭环优化机制,从而有效克服因患者个体组织差异导致的刺激不均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331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62999.3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学科健康咨询辅助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对目标用户的生理特征信息和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目标用户的初始生理标签;基于带有目标特征数据的训练数据集对预设咨询结果预测模型进行处理,生成目标咨询结果预测模型;基于目标咨询结果预测模型对目标用户的初始生理标签进行处理,生成访问偏好信息和有效性偏好信息;对访问偏好信息和有效性偏好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偏好对齐信息;对目标用户的问答信息和目标用户的咨询用途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目标用户的初始预测特征向量;基于偏好对齐信息对目标用户的初始预测特征向量进行处理,生成目标用户的目标预测报告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9792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65056.3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H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踏板的新型全身振动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在每侧踏板配置有:活塞装置,与所述踏板连接;浮力臂,通过第一旋转连杆与所述活塞装置连接;振动幅度调节装置,包括:振动幅度盘,浮力臂通过第二轴承装置安装在振动幅度盘上;振动幅度调节电机,连接有伺服减速机;旋转角度调节曲柄,一端与伺服减速机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连杆与振动幅度盘连接;振动频率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轴,与浮力臂连接设置;振动频率调节电机,通过旋转传递机构与旋转轴连接。本发明所述全身振动平台解决了振动发生结构所需电机扭矩与功率要求高、输出频率与振幅和预设差异大、左右两脚加速度差异增大的难题,在振动过程中能保持输出参数与预设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97919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37111.8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时固定融合装置和钉棒固定系统,所述即时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板和侧块螺钉,所述融合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固定板、连接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一个第一孔,所述侧块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孔,且用于与椎体的侧块连接,在所述侧块螺钉的端帽至所述侧块螺钉的尖端的方向上,所述侧块螺钉朝向所述融合板的前侧以及所述融合板的外侧倾斜延伸,且所述侧块螺钉可以紧贴并压紧所述下固定板。本发明的即时固定融合装置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即时稳固地安装在患者上,加快手术进程,减少对椎体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