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9812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772418.X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劈裂注浆对掌子面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方法和装置,其装置中,实验模型箱体(1)面板上具有能置入隧道内置板(2)空洞;隧道内置板(2)上安装有隧道形注浆板(3),隧道形注浆板(3)上开有多个能伸进注浆系统中的注浆管的预留注浆孔(31);注浆板挡板(4)安装在隧道形注浆板(3)的外侧,且密贴隧道内置板(2);顶板(7)上设置有用来穿过连接监测系统的数据线的数据线预留孔(71)。使用时,添加土样完成,拆除隧道注浆板挡板(4)进行劈裂注浆并采集数据;拆除隧道形注浆板(3),开挖掌子面并采集数据。通过本发明能够模拟从劈裂注浆开始到隧道开挖支护结束的全过程、各环节的多参数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11552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771828.2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方法,其将基坑按照深度进行分级,得到不同深度等级的基坑;建立基坑安全系数模型;利用基坑安全系数模型,计算出超深基坑在不同深度等级条件下的安全系数;根据得到的深度等级基坑的安全系数,计算出待评估基坑相对于一级深度等级基坑的安全系数比值,并将所述安全系数比值作为超深基坑风险深度放大系数;基于此风险深度放大系数建立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该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对待施工的基坑进行风险评估。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超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中没有考虑风险随深度增加产生的放大效应而导致评估的风险与实际有较大差距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1552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771828.2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方法,其将基坑按照深度进行分级,得到不同深度等级的基坑;建立基坑安全系数模型;利用基坑安全系数模型,计算出超深基坑在不同深度等级条件下的安全系数;根据得到的深度等级基坑的安全系数,计算出待评估基坑相对于一级深度等级基坑的安全系数比值,并将所述安全系数比值作为超深基坑风险深度放大系数;基于此风险深度放大系数建立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该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对待施工的基坑进行风险评估。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超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中没有考虑风险随深度增加产生的放大效应而导致评估的风险与实际有较大差距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9812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772418.X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劈裂注浆对掌子面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方法和装置,其装置中,实验模型箱体(1)面板上具有能置入隧道内置板(2)空洞;隧道内置板(2)上安装有隧道形注浆板(3),隧道形注浆板(3)上开有多个能伸进注浆系统中的注浆管的预留注浆孔(31);注浆板挡板(4)安装在隧道形注浆板(3)的外侧,且密贴隧道内置板(2);顶板(7)上设置有用来穿过连接监测系统的数据线的数据线预留孔(71)。使用时,添加土样完成,拆除隧道注浆板挡板(4)进行劈裂注浆并采集数据;拆除隧道形注浆板(3),开挖掌子面并采集数据。通过本发明能够模拟从劈裂注浆开始到隧道开挖支护结束的全过程、各环节的多参数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14169178U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21591115.X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暴雨工况深基坑地下水位变化的模型装置,其包括:基坑模型箱体(1)、基坑土层(2)、注水组件(3)、排水组件(4)、水位观察组件(5)和降雨模拟组件;基坑模型箱体(1)为具有夹层且上端开口的箱体,夹层内填充有基坑土层(2);基坑模型箱体(1)的上半部位置连通注水组件(3),基坑模型箱体(1)的底部连通排水组件(4);基坑模型箱体(1)的下半部连通水位观察组件(5);降雨模拟组件从基坑模型箱体(1)的上方通向基坑土层(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坑土层顶部放置降雨模拟组件模拟暴雨工况条件下的降雨过程,并通过控制水量和放水时间,实现模型内基坑土层中的水位按照需要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47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0142481.4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发梁台车的运梁车发梁施工方法,所述发梁方法为首先在梁场布置发梁墩和发梁台车,并通过搬梁机提吊箱梁放置于发梁墩和发梁台车上,其次运梁车驶至靠近箱梁并调整为喂梁支撑模式,然后通过箱梁顶升油缸使箱梁放置于后驮梁小车上,后驼梁小车驮运箱梁后移,再通过箱梁顶升油缸使箱梁放置于前驮梁小车上,发梁台车驶离箱梁,最后前驮梁小车和后驮梁小车同步移运箱梁至运梁车运梁位置,发梁完成;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运梁车的发梁作业操作简单,进而提高了工效,缩短了工期,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减少对搬梁设备的改造,节省经济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后续转场、喂梁或过隧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1910938501.7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在线修正的桥式振弦应变计,第一振弦固定于第一、第二固定端之间,第二振弦固定于第二、第三固定端之间,第三振弦固定于第四、第五固定端之间,第四振弦固定于第五、第六固定端之间,第一振弦上设置可引发激振的第一激振电磁线圈,第二振弦上设置可引发激振的第二激振电磁线圈,第三振弦上设置可引发激振的第三激振电磁线圈,第四振弦上设置可引发激振的第四激振电磁线圈,检测仪器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激振电磁线圈相连接,第一与第二电磁线圈串联、第三与第四电磁线圈串联,这两部分串联结构组成并联结构,四部分激振电磁线圈为对称关系,可有效提高应变计灵敏性、精度、抗干扰能力及测量数据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22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601520.8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基坑智能气动降水装置,包括气动马达和离心水泵,气动马达与离心水泵连接,气动马达的进气口端通过控制阀与压缩空气管连接;阀芯通过压缩弹簧安装在阀体的阀腔内;控制阀关闭时,阀芯预安装在阀腔的端口腔处。控制阀具有两种恒压驱动模式。本装置能够自动控制离心水泵的启停,当地铁车站基坑内的地下水位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启动抽水,水位降低后停止。利用地面供给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驱动启动马达,带动离心式水泵旋转工作,采用双恒压模式进行控制,整个控制过程稳定、连续。装置的井下部分不用电,无任何电气电子零件,对于基坑内的环境无特殊要求,适用场景更广泛,更适合基坑内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62468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153568.9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混凝土砖及其生产工艺与制造设备,由绝缘混凝土基材、变色母料和混凝土保护剂组成,其中所述绝缘混凝土基材由液料和粉料组成;本发明除可与声光电配合,应用于人防色系转换、防火逃生引导与警示标示外,还可应用于地面或墙面装饰与色系体系建立等处,例如通过冷暖色系的转变,给人以舒适感,减少空调的使用,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32324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69103.9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聂晶鑫 , 章一洲 , 王帅民 , 张学武 , 张珹 , 彭登全 , 高柳 , 田升平 , 王功涛 , 李飞 , 肖卫民 , 丁正全 , 郑筱彦 , 于鹏 , 王小刚 , 郭凤平 , 苏堃 , 范瑞栋 , 畅浩栋 , 梁崇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定位器运行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将惯性传感器固定在定位器远端,使其随接触线振动而振动,惯性传感器通过远距离有线通信方法,通过电缆将测得数据传输到收发器;收发器固定在接触网斜挽臂处,对惯性传感器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分析后结果发送到信号传输中心。本发明可以通过固定在定位器远端的传感器监测定位器远端的振动情况,采用分体式设计,不影响定位器的正常工作;装置使用经过定位器内腔的数据电缆与定位器连接,连接牢固;可以在野外无供电环境持续工作,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