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90145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610016246.7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之间的最短连通距离的识别方法和装置。所述识别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构造拓扑图;步骤二,根据所述拓扑图,建立邻接矩阵;所述邻接矩阵表示所述一次设备之间的相邻关系;步骤三,对所述邻接矩阵进行处理,搜索出所述一次设备之间的最短连接路径;步骤四,将所述一次设备之间的最短连接路径保存到路径库。本发明的处理算法比较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915777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10325442.8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趋势度分析的继电保护判据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对电力系统中采样的工频动态数据流中的数据段进行分析,从数据段的起始点形成初始的数据序列矩阵和时间变量矩阵;根据新数据点和起始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利用初始的数据序列矩阵和时间变量矩阵通过迭代运算计算出新增数据点对应的动态趋势度值;将新增数据点对应的动态趋势度值和预先设定的动态趋势度值判定域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和分割点信息共同判定是否对电力系统进行继电保护处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复合迭代回归的方式精确拟合采样数据趋势,基于动态趋势度值和分割点位置,实现了电力系统中故障的有效判别,同时具备采样坏值免疫和告警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91577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25442.8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趋势度分析的继电保护判据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对电力系统中采样的工频动态数据流中的数据段进行分析,从数据段的起始点形成初始的数据序列矩阵和时间变量矩阵;根据新数据点和起始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利用初始的数据序列矩阵和时间变量矩阵通过迭代运算计算出新增数据点对应的动态趋势度值;将新增数据点对应的动态趋势度值和预先设定的动态趋势度值判定域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和分割点信息共同判定是否对电力系统进行继电保护处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复合迭代回归的方式精确拟合采样数据趋势,基于动态趋势度值和分割点位置,实现了电力系统中故障的有效判别,同时具备采样坏值免疫和告警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984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325273.8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PV曲线的低压减载自适应整定方法。绘制变电站在此时电力系统网络拓扑下的PV曲线,根据所述PV曲线的电压稳定临界点和电压最高点分别确定最末一轮低压减载整定值和减载电压恢复目标值;根据设定的减载轮次总数,在所述最末一轮低压减载整定值和减载电压恢复目标值之间均匀分配各个减载轮次整定值;根据所述各个减载轮次的整定值计算出各个减载轮次的减载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利用站域实时信息求解出的PV曲线,自适应确定低压减载各轮次整定值和各轮次减载量。在自适应确定各轮次整定值的过程中,考虑了《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中的规定,保证了本方案的整定值选择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98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25273.8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PV曲线的低压减载自适应整定方法。绘制变电站在此时电力系统网络拓扑下的PV曲线,根据所述PV曲线的电压稳定临界点和电压最高点分别确定最末一轮低压减载整定值和减载电压恢复目标值;根据设定的减载轮次总数,在所述最末一轮低压减载整定值和减载电压恢复目标值之间均匀分配各个减载轮次整定值;根据所述各个减载轮次的整定值计算出各个减载轮次的减载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利用站域实时信息求解出的PV曲线,自适应确定低压减载各轮次整定值和各轮次减载量。在自适应确定各轮次整定值的过程中,考虑了《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中的规定,保证了本方案的整定值选择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953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958706.3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的自适应后备保护区域融合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根据智能变电站的拓扑结构,构建智能变电站中的顶点设备与支路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构建不同顶点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检测到智能变电站中的支路设备故障后,根据所述顶点设备与支路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不同顶点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获取故障的支路设备对应的自适应后备保护区域。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变电站的自适应后备保护区域融合方法通过利用数字化变电站后备保护的拓扑结构,在智能变电站或其邻近区域发生支路断路器故障时,可以准确地确定故障支路对应的融合区域,并有效地获取融合区域的自适应后备保护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559014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16246.7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之间的最短连通距离的识别方法和装置。所述识别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构造拓扑图;步骤二,根据所述拓扑图,建立邻接矩阵;所述邻接矩阵表示所述一次设备之间的相邻关系;步骤三,对所述邻接矩阵进行处理,搜索出所述一次设备之间的最短连接路径;步骤四,将所述一次设备之间的最短连接路径保存到路径库。本发明的处理算法比较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95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58706.3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H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的自适应后备保护区域融合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根据智能变电站的拓扑结构,构建智能变电站中的顶点设备与支路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构建不同顶点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检测到智能变电站中的支路设备故障后,根据所述顶点设备与支路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不同顶点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获取故障的支路设备对应的自适应后备保护区域。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变电站的自适应后备保护区域融合方法通过利用数字化变电站后备保护的拓扑结构,在智能变电站或其邻近区域发生支路断路器故障时,可以准确地确定故障支路对应的融合区域,并有效地获取融合区域的自适应后备保护方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