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972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410602382.5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弹性运动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缘舵滑翔飞行器的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模态正交性可把弹体横向自由振动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主振动的叠加;(2)根据线性小扰动假设,在外力作用下,弹体的横向振动仍可近似用模态叠加来描述,振型函数由弹体结构特性(刚度和质量分布)和弹体的边界条件确定;(3)根据达朗伯原理等方法建立振动微分方程;(4)分析影响滑翔飞行器弹性振动的外力:包括气动力,舵面控制力,姿态喷管控制力以及舵面摆动的惯性力等。本发明对传统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06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410594554.9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点式连接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结构的零部件以及连接面;完成对不同零部件的分组处理和简化;针对结构的零部件,进行动力学建模;针对每个零部件,完成模型的初步确认:针对点式连接面,对连接的前后面进行细化建模,确定点式连接个数;确定点式连接点的位置参数;根据点式连接结构的长度,建立相应的梁单元;分别将梁单元的前后端点与前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分别约束6个自由度;调整连接梁单元的材料参数;对连接梁单元进行参数优化;进行点式连接的动力学建模,并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可以解决结构整体动力学特性分析过程中连接面建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550383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594582.0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最大可用缩比尺度;建立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预示分析模型,获得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的预示结果,初步确定试验测量系统的有效频率范围;开展缩比模型设计;开展天平设计;开展支撑系统设计;开展测量系统设计;建立测量系统机械部分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试验系统的动特性预分析,初步确定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判断所关心频率范围内的预示测量偏差是否试验要求。本发明是基于动态测量原理的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较好的完成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完成非定常气动力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06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594554.9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点式连接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结构的零部件以及连接面;完成对不同零部件的分组处理和简化;针对结构的零部件,进行动力学建模;针对每个零部件,完成模型的初步确认:针对点式连接面,对连接的前后面进行细化建模,确定点式连接个数;确定点式连接点的位置参数;根据点式连接结构的长度,建立相应的梁单元;分别将梁单元的前后端点与前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分别约束6个自由度;调整连接梁单元的材料参数;对连接梁单元进行参数优化;进行点式连接的动力学建模,并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可以解决结构整体动力学特性分析过程中连接面建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550383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410594582.0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最大可用缩比尺度;建立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预示分析模型,获得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的预示结果,初步确定试验测量系统的有效频率范围;开展缩比模型设计;开展天平设计;开展支撑系统设计;开展测量系统设计;建立测量系统机械部分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试验系统的动特性预分析,初步确定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判断所关心频率范围内的预示测量偏差是否试验要求。本发明是基于动态测量原理的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较好的完成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完成非定常气动力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2972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602382.5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弹性运动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缘舵滑翔飞行器的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模态正交性可把弹体横向自由振动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主振动的叠加;(2)根据线性小扰动假设,在外力作用下,弹体的横向振动仍可近似用模态叠加来描述,振型函数由弹体结构特性(刚度和质量分布)和弹体的边界条件确定;(3)根据达朗伯原理等方法建立振动微分方程;(4)分析影响滑翔飞行器弹性振动的外力:包括气动力,舵面控制力,姿态喷管控制力以及舵面摆动的惯性力等。本发明对传统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02479269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565341.5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固载荷的转换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流场计算模型;2建立固体计算模型;3采集受力面的面积;4建立局部坐标系;5建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6得到气动网格节点所对应的固体结构单元;7得到集中力;8建立等参单元;9建立固体结构单元和其对应的等参单元的映射关系;10建立面积微元;11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局部坐标系下的所有节点力;12将节点力转换到整体坐标系下;13得到每个固体结构单元的节点力。本发明依据最小势能原理,能够很好地实现流-固载荷的转换,达到较高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479269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010565341.5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固载荷的转换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流场计算模型;2建立固体计算模型;3采集受力面的面积;4建立局部坐标系;5建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6得到气动网格节点所对应的固体结构单元;7得到集中力;8建立等参单元;9建立固体结构单元和其对应的等参单元的映射关系;10建立面积微元;11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局部坐标系下的所有节点力;12将节点力转换到整体坐标系下;13得到每个固体结构单元的节点力。本发明依据最小势能原理,能够很好地实现流-固载荷的转换,达到较高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125571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0157141.3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宋少倩 , 陈新民 , 尹立中 , 陈世立 , 雷延花 , 韩英宏 , 陈松 , 卢鑫 , 李新田 , 刘珺怡 , 温玉芬 , 陈皓 , 高晶晶 , 高庆 , 金红新 , 佟泽友 , 谢晓阳 , 刘宁 , 赵君伟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巡航导弹速度控制建模方法,结合冲压发动机的动态特性的描述,给出了速度控制回路的组成及建模流程,具体包括冲压发动机的建模、面向仿真的速度回路全量模型、面向控制的小扰动模型,为巡航导弹的性能评估和控制器设计奠定了基础。本发明提出的面向仿真的速度控制回路建模方法,有效反映了弹体、冲压发动机、大气环境、测量装置和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关系,为发动机性能和总体性能评估、技术指标实现提供基础。本发明提出的面向控制的小扰动模型建模方法,为速度控制器设计提供合理的设计模型,可有效提高控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612557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157141.3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宋少倩 , 陈新民 , 尹立中 , 陈世立 , 雷延花 , 韩英宏 , 陈松 , 卢鑫 , 李新田 , 刘珺怡 , 温玉芬 , 陈皓 , 高晶晶 , 高庆 , 金红新 , 佟泽友 , 谢晓阳 , 刘宁 , 赵君伟
IPC: G05B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巡航导弹速度控制建模方法,结合冲压发动机的动态特性的描述,给出了速度控制回路的组成及建模流程,具体包括冲压发动机的建模、面向仿真的速度回路全量模型、面向控制的小扰动模型,为巡航导弹的性能评估和控制器设计奠定了基础。本发明提出的面向仿真的速度控制回路建模方法,有效反映了弹体、冲压发动机、大气环境、测量装置和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关系,为发动机性能和总体性能评估、技术指标实现提供基础。本发明提出的面向控制的小扰动模型建模方法,为速度控制器设计提供合理的设计模型,可有效提高控制品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