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972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602382.5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弹性运动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缘舵滑翔飞行器的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模态正交性可把弹体横向自由振动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主振动的叠加;(2)根据线性小扰动假设,在外力作用下,弹体的横向振动仍可近似用模态叠加来描述,振型函数由弹体结构特性(刚度和质量分布)和弹体的边界条件确定;(3)根据达朗伯原理等方法建立振动微分方程;(4)分析影响滑翔飞行器弹性振动的外力:包括气动力,舵面控制力,姿态喷管控制力以及舵面摆动的惯性力等。本发明对传统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06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594554.9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点式连接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结构的零部件以及连接面;完成对不同零部件的分组处理和简化;针对结构的零部件,进行动力学建模;针对每个零部件,完成模型的初步确认:针对点式连接面,对连接的前后面进行细化建模,确定点式连接个数;确定点式连接点的位置参数;根据点式连接结构的长度,建立相应的梁单元;分别将梁单元的前后端点与前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分别约束6个自由度;调整连接梁单元的材料参数;对连接梁单元进行参数优化;进行点式连接的动力学建模,并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可以解决结构整体动力学特性分析过程中连接面建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62972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410602382.5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弹性运动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缘舵滑翔飞行器的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模态正交性可把弹体横向自由振动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主振动的叠加;(2)根据线性小扰动假设,在外力作用下,弹体的横向振动仍可近似用模态叠加来描述,振型函数由弹体结构特性(刚度和质量分布)和弹体的边界条件确定;(3)根据达朗伯原理等方法建立振动微分方程;(4)分析影响滑翔飞行器弹性振动的外力:包括气动力,舵面控制力,姿态喷管控制力以及舵面摆动的惯性力等。本发明对传统弹性运动建模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06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410594554.9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点式连接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结构的零部件以及连接面;完成对不同零部件的分组处理和简化;针对结构的零部件,进行动力学建模;针对每个零部件,完成模型的初步确认:针对点式连接面,对连接的前后面进行细化建模,确定点式连接个数;确定点式连接点的位置参数;根据点式连接结构的长度,建立相应的梁单元;分别将梁单元的前后端点与前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分别约束6个自由度;调整连接梁单元的材料参数;对连接梁单元进行参数优化;进行点式连接的动力学建模,并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可以解决结构整体动力学特性分析过程中连接面建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32649.2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内装载荷分支模态振型拟合方法及系统,将飞行器壳体简化为弹性梁串联集中质量的主梁结构,内装载荷简化为弹性梁串联集中质量的分支梁结构,内装载荷与飞行器之间的弱连接结构简化为连接主梁与分支梁的线弹簧和扭簧,计算系统模态参数,并结合模态试验结果对主梁结构进行初步修正,通过选取关键位置,采用样条插值函数,并调整分支梁关键位置振型大小,生成满足惯性平衡要求的拟合分支振型。根据分支梁计算振型与拟合振型的相关性,在计算模型中调整分支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刚度,迭代计算系统模态参数至相关性满足要求并记录主梁振型,评估计算所得主梁振型与主梁试验振型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结果迭代调整得到最终分支拟合振型完成拟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