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167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617687.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4B35/22 , C04B35/622 , C04B35/64 , C04B35/636 , C04B38/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硅酸钙陶瓷及其超快速制备方法。本方法旨在解决硅酸钙多孔陶瓷制备工艺复杂,能耗高及时间长的问题。所述多孔硅酸钙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后产生的工业副产物一活性硅酸钙作为原料,加入淀粉作为粘结剂,混合均匀,使用模具压制成陶瓷基素坯;将待烧结的陶瓷基素坯通过超快速烧结技术进行烧结,得到多孔结构陶瓷。
-
公开(公告)号:CN11235858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95290.1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8F293/00 , C08F4/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性单体与非极性单体分散共聚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方法,属于纳米微球制备领域。通过将一定摩尔比的极性单体、苯乙烯单体、金属钴络合物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适当比例的乙醇‑水完全溶解,并保证分散体系中的单体浓度;随后通入氮气反应,最终得到均一稳定流动性好的共聚物分散体系。且共聚物微球粒径最小为201nm,其相较现有的共聚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反应过程中没有使用乳化剂,得到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粒径均匀、单分散性优良,各批次产品重复性好,容易实现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541893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01872.9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7F7/00 , C07D295/13 , C08G63/08 , C08G63/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95/13 , C07F7/003 , C08G63/08 , C08G6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四齿丙胺吗啉双酚类配体锆络合物及在内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如下:将配体(I)与Zr(OiPr)4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目标产物(II)。本发明所阐述的锆络合物含有对称四齿丙胺吗啉双酚配体,是一种有效的内酯开环聚合催化剂,可用于己内酯、丙交酯等的开环聚合反应。本发明的对称四齿丙胺吗啉双酚类配体锆络合物的优点十分明显:原料易得,合成路线简单,分离纯化容易,同时具有高催化活性。催化所得的聚内酯具有较高分子量,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能够满足工业部门的需要。其结构具有以下通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152943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51706.7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7C215/50 , C07C217/58 , C07F7/28 , C08G63/08 , C08G6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蝴蝶型非对称四齿二胺双酚类配体钛络合物及在内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配体(I)与Ti(OiPr)4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目标产物(II)。本发明所阐述的钛络合物含有非对称四齿二胺双酚配体,是一种有效的内酯开环聚合催化剂,可用于己内酯、丙交酯等的开环聚合反应。本发明的蝴蝶型非对称四齿二胺双酚类配体钛络合物的优点十分明显:原料易得,合成路线简单,分离纯化容易,同时具有高催化活性。催化所得的聚内酯具有较高分子量,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能够满足工业部门的需要。其结构具有以下通式:
-
公开(公告)号:CN110128140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53330.1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4B35/50 , C04B35/48 ,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镱铝共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锂离子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制造领域。本发明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新型石榴石结构的锂离子导体Li7La3-xYbxZr2O12(x=0.1-0.4)。本发明的镱铝共掺杂石榴石型立方相LLZO陶瓷最高离子电导率为3.15×10-4S cm-1。此外,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循环性能好及循环效率较高。因此采用本发明合成工艺可以大规模生产固体电解质。本发明制备的致密陶瓷固体电解质可能应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5622815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001873.3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8F120/56 , C08F4/80 , C08F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卟啉钴催化丙烯酰胺(AM)进行分散聚合制备纳米微球聚丙烯酰胺(PAM)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将AM和间‑四羟乙基(4‑甲氧苯基)卟啉钴(II)溶解在乙醇‑水、DMF‑水中,在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作用下,形成均一稳定的PAM分散体系,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4.253×105,得到聚丙烯酰胺微球的粒径为最小150nm。较现有的PAM的分散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没有使用乳化剂和引发剂;在聚合配方中只用到单体、卟啉钴催化剂和稳定剂,聚合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反应条件温和;使用卟啉钴作为单一催化剂,不仅可以使AM在短时间内聚合,而且此类催化剂用量少,效率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3585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1195290.1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8F293/00 , C08F4/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性单体与非极性单体分散共聚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方法,属于纳米微球制备领域。通过将一定摩尔比的极性单体、苯乙烯单体、金属钴络合物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适当比例的乙醇‑水完全溶解,并保证分散体系中的单体浓度;随后通入氮气反应,最终得到均一稳定流动性好的共聚物分散体系。且共聚物微球粒径最小为201nm,其相较现有的共聚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反应过程中没有使用乳化剂,得到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粒径均匀、单分散性优良,各批次产品重复性好,容易实现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633019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10944140.3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8G63/82 , C08G63/08 , C08F120/18 , C08F4/80 , C08F283/02 , C08F220/18 , C07C217/58 , C07C215/50 , C07F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齿脂肪族胺基双酚类配体钴络合物及在内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如下:将配体(I)与Co(OAc)2﹒4H2O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目标产物(II)。本发明所阐述的多功能钴络合物含有多齿脂肪族胺基双酚配体,是一种高效的内酯开环聚合催化剂,也可以有效控制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还可以催化环内酯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本发明的多齿脂肪族胺基双酚类配体钴络合物的优点十分明显:原料易得,合成路线简单,易于分离纯化,聚合条件温和,同时具有高催化活性与不死聚合的特点。催化所得的聚合物具有较高分子量,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能够满足工业部门的需要。其结构具有以下通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62281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01873.3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8F120/56 , C08F4/80 , C08F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120/56 , C08F2/22 , C08F4/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卟啉钴催化丙烯酰胺(AM)进行乳液聚合制备纳米微球聚丙烯酰胺(PAM)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将AM和间-四羟乙基(4-甲氧苯基)卟啉钴(II)溶解在乙醇-水、DMF-水中,在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作用下,形成均一稳定的PAM乳液,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4.253×105,得到聚丙烯酰胺微球的粒径为最小150nm。较现有的PAM的乳液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没有使用乳化剂和引发剂;在聚合配方中只用到单体、卟啉钴催化剂和稳定剂,聚合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反应条件温和;使用卟啉钴作为单一催化剂,不仅可以使AM在短时间内聚合,而且此类催化剂用量少,效率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31917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188414.7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C04B35/50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介电可调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其化学式为La2NiMn1-xZrxO6(0≤x≤0.2)。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粉体烧结得到新型介电可调陶瓷材料。Zr掺杂后样品的XRD衍射结果表明在Zr掺杂范围内所有的样品结构均为单斜相。改性后陶瓷材料的品质因子相对于La2NiMnO6室温条件下都有所提高,尤其是La2NiMn0.84Zr0.16O6的品质因子在25℃、偏压电场40V/cm、频率2kHz时比La2NiMnO6提高了5倍以上。此外,样品介电可调率在室温附近仍然在60%以上。因此本发明合成的介电可调材料为室温下低驱动电场介电可调器件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