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卯榫双筒塔结构局部层纠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824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180331.2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卯榫双筒塔结构局部层纠倾的方法,包括生成楼层平面结构刚度增大的新平台;所有锚固构件分瓣制作,用螺栓技术组装而成;所用杆件能够伸缩,即能够连续改变其长度,满足纠倾技术的需要;竖面斜向杆件既是纠倾的技术杆件之一,也可增加塔结构的竖向刚度,防止纠倾过程中本层结构的意外变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平面刚度无穷大的楼面板把所在楼层所有柱子的水平位移约束成整体位移,保证当调整任意一根柱子时,该单独柱子的平面刚度远小于其它所有柱子集体的平面刚度,即该单独柱子能够依靠其它所有集体柱子的平面刚度,使单独柱子的正向斜撑使自己发生水平位移。

    一种对卯榫双筒塔结构局部层纠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8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0331.2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卯榫双筒塔结构局部层纠倾的方法,包括生成楼层平面结构刚度增大的新平台;所有锚固构件分瓣制作,用螺栓技术组装而成;所用杆件能够伸缩,即能够连续改变其长度,满足纠倾技术的需要;竖面斜向杆件既是纠倾的技术杆件之一,也可增加塔结构的竖向刚度,防止纠倾过程中本层结构的意外变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平面刚度无穷大的楼面板把所在楼层所有柱子的水平位移约束成整体位移,保证当调整任意一根柱子时,该单独柱子的平面刚度远小于其它所有柱子集体的平面刚度,即该单独柱子能够依靠其它所有集体柱子的平面刚度,使单独柱子的正向斜撑使自己发生水平位移。

    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9376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290125.1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设置有试件的平面设计特征体系、试件的竖向设计特征体系以及试验的安装系统;通过所述安装系统呈现施加建筑结构恒载特性的载荷实施系统以及呈现施加往荷载和复荷载的载荷实施系统。本发明的结构模型平面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试验成本都呈现显著下降的特点,平面刚度下降大于10倍,承载能力下降大于5倍,试验成本下降近2倍。就承载力而言,原来需要800吨水平力才能完成的试验,现在仅需要不到200吨的水平力就能完成,且试验质量等效;本发明平面布置的试验效果保留了“田”形的优势、补充了“口”形的缺点,降低了试验难度,是研究框架结构理想的试件模式。

    一种古建筑木梁的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824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0275.2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木梁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梁的加固结构,包括木梁,所述木梁的上表面布置有上表面加固件,所述木梁的下表面布置有下表面加固件,所述上表面加固件和下表面加固件的内表面布置有若干小刺,所述上表面加固件与下表面加固件之间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既有木梁上下表面没有凸起,保持原有的平整特征,梁的文化特征保持并可见;既有木梁仍然是梁结构受力特性的主体,也是梁结构受力特性的载体;上表面加固件和下表面加固件通过紧固装置牢固地紧固在既有木梁的上下表面;上表面加固件和下表面加固件的内表面带有垂直、梅花形分布的小刺;紧固装置的紧固过程是给既有木梁施加横向预应力的过程。

    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9376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290125.1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设置有试件的平面设计特征体系、试件的竖向设计特征体系以及试验的安装系统;通过所述安装系统呈现施加建筑结构恒载特性的载荷实施系统以及呈现施加往荷载和复荷载的载荷实施系统。本发明的结构模型平面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试验成本都呈现显著下降的特点,平面刚度下降大于10倍,承载能力下降大于5倍,试验成本下降近2倍。就承载力而言,原来需要800吨水平力才能完成的试验,现在仅需要不到200吨的水平力就能完成,且试验质量等效;本发明平面布置的试验效果保留了“田”形的优势、补充了“口”形的缺点,降低了试验难度,是研究框架结构理想的试件模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